很抱歉,当前没有启用javascript,网站无法正常访问。请开启以便继续访问。解码“融媒工作室赋能计划” | 上海日报两大融媒工作室如何讲述中国故事上海故事_资讯_鲸平台
解码“融媒工作室赋能计划” | 上海日报两大融媒工作室如何讲述中国故事上海故事
2022.06.25 19:16

今天,报业君向大家介绍的集团首批融媒工作室“种子选手”里的外宣奇兵。他们来自于上海日报旗下两大融媒工作室——绿眼睛Andy工作室、《Qiao Shanghai》。一个是能讲、会讲、敢讲中国故事的外国人,一个是从建筑出发探索不一般的上海。一起来听听他们在融媒创新发展中如何讲好上海故事、中国故事~

绿眼睛Andy工作室

解读外媒对华报道,讲述真实中国故事

一 内容特点:个人色彩的时事解读

Andy工作室于2021年1月底组建至今,从去年以“绿眼睛Andy”为IP摸索定位,如今逐渐定位清晰,将IP更新为Andy的名字安柏然Andy Boreham或栏目名《外媒看中国》,以权威、客观、懂得中国的外国资深媒体人为树立的方向,更切实更有效地展现他所直击的中国发展故事。

内容的亮点主要是在时事热点方面,充分发挥Andy自身特别关注中国以及世界的时事热点这个特长,应运而生《外媒看中国》系列,开播至今共推出40余集,海内外总播放量超千万。

各平台账号将根据不同平台的不同特点与要求,做相应变通与编辑后,平均每周更新一期。

除了发布视频外,工作室还会监测视频发布后的各种反馈,与网友在留言区以及私信区互动,同时收集大家的兴趣点,关注舆论动态,以持续提供足够新鲜的视频内容。

抗疫报道亮点之:

疫情直播收视破10万 海外覆盖近40万

2022年3月28日起,上海全市进入封控状态,与此同时,上海日报也推出以Andy和Alex为主持人的英语疫情直播,北京时间每晚7点左右起直播约一小时,直播除了带来最新的上海抗疫情况之外,还会连线医护人员、志愿者、团长、进入方舱的民众等普通上海人,带来具有时效性、现实感报道。从在线用户反馈来看,效果良好,更有热情读者发来邮件,特地表示感谢。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一位生于上海,长在悉尼的澳籍华裔读者,给报社邮箱寄来了一封千字长文,感谢Andy和Alex的带来客观的报道,让远在澳洲的自己可以接地气地了解到上海人的真实生活情况。他称自己新近成为了忠实观众,每晚会看直播,以了解在上海的亲戚们的真实生活状况。他说,直播帮助他更好地了解了形势,真的非常感激直播所展现的上海普通人的片段,他们做了什么,他们的经历。

据统计,截至5月,上海日报此次到疫情的直播共54场次,在全平台直播观看量超过21.5万人次,点赞近17万。

直播之后,Andy也会将当天的直播内容同步到推特、脸书和油管,在这三个海外社媒平台上,总覆盖量超40.1万,得到了不少网友的支持,视频也得到了不少网友的支持。

MikeF说:感谢你抽出时间继续报道。一旦封控结束,生活恢复正常,这将是难以置信的回忆,这肯定会发生。保持高昂的情绪!

HongQingXiang说:感谢您为定期更新所做的工作、努力、时间和精力。

OldSkoolLoungeMusic说:来自阿肯色州的问候!感谢您的报道,请大家保重身体。

重大报道亮点之:

纪录片《寻找路易·艾黎》

在建党百年之际,团队前往陕西和甘肃,拍摄关于国际友人路易艾黎的大型纪录片,受到了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林松添的高度称赞。

九十多年前,路易·艾黎来到中国,与埃德加·斯诺等中外友人发起“工合”运动,创办培黎工艺学校,足迹遍布上海、陕西、甘肃、北京等地,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Andy先探访了艾黎在上海曾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然后一路前往西北,实地探访艾黎创办的培黎工艺学校(现兰州城市学院)、培黎图书馆等地,以第一人称视角记录自己追寻艾黎的足迹,表达了自己作为同样从新西兰来到中国的友华人士对艾黎的钦佩之情,以及希望自己能够为中国与世界的沟通做出更大贡献的美好愿望。

报道得到了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肯定。

Andy与林松添会长在甘肃山丹

该纪录片通过追溯艾黎与中国人民的革命友谊,感激他的无私奉献、致敬他的国际主义精神,并告慰他当年作出的正义选择是正确的。同时,也希望更多中外有识之士,接续和弘扬大爱无疆的新时代国际主义精神,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奋斗。

截至今日,本片在国内社交平台如B站、头条、抖音等、以及在海外社交平台包括脸书、优兔在内共计播放量13.5万,引发海内外读者评论200多条。

《追寻路易·艾黎》海报

二 团队情况:扁平化管理+精简成员

绿眼睛Andy工作室包括Andy Boreham在内一共有三名成员组成,另外两位包括一名运营、一名辅助摄像。工作室所有视频均为原创,通常Andy都能一手包揽写、拍、剪、编、导。

工作室由报社副总编直接管理,扁平化的管理模式,沟通顺畅,效率高。比如,《外媒看中国》栏目非常追求速度,工作组一旦找到适合选题,立马放下手中其他工作,全身心投入这个视频的制作,从写脚本、拍摄、翻译、编辑视频、上字幕到视频上传到各个平台,几乎都在两天之内完成。

三 发展:百万流量+大V加持

自2021年1月底组建以来,在海内外各个视频分享平台发布视频700个,总播放量3582.15万。社交媒体矩阵的粉丝量从最初Andy自己拥有的不到9万,增长到如今的近45万(2022/6/20是449,733),其中海外平台粉丝近7万(68,115),海外平台视频总播放量超266.4万次。

发布的视频,在国内的抖音,最高的一条播放量达258万次,多条视频超百万浏览量;而海外的YouTube和新开的Twitter粉丝也持续稳步上涨,前者的粉丝已破万,达到2.2万,Twitter运营大半年以来,从零粉丝增长到2.4万。

Twitter运营以来,到不少海外大V的支持和关注,比如歌坛大姐大LadaGaga,外交部华姐与赵哥也经常点赞转发。

四 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①运营平台再上一个台阶:虽然在展开项目初期,已做一番研究,但似乎远远不够,随着时间推移,网友需求越来越难以捉摸,我们还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继续调研如何做出能够引发网友兴趣的视频,当然,如此能够借助集团的影响力,能与更多的平台公司建立联系,获得更多推荐的资源,是最理想不过的;

②与同行多交流,找机会合作,形成双赢、多赢合作局面。

中国需要有更多能讲、会讲、敢讲中国故事的人,让世界更了解中国。而Andy扮演的正是这样一个角色,相信绿眼睛Andy会在未来取得更大的成功。

Qiao Shanghai工作室

跟乔争月一起探索不一般的上海

一 基本情况介绍:

建筑是上海的第一张名片。Qiao Shanghai节目以建筑为载体,真实自然地讲好上海故事和中国故事。这是一档有深度、有温度、有美感的建筑可阅读双语短视频节目,由上海日报城市建筑历史专栏作家、上海市建筑学会历保委副秘书长乔争月策划主持。

节目名“Qiao Shanghai”与意大利语打招呼的“Ciao”谐音,也有中文“瞧上海”和中外沟通之“桥”的寓意。节目定位为“跟乔争月一起探索不一般的上海”,每期片长5-8分钟,由乔争月介绍一个建筑的历史与更新,将凝固的建筑拍摄得流动起来,兼顾专业性与观赏性的平衡。

选题聚焦上海城市更新的热点:南京路步行街东拓段的和平饭店、斯沃琪酒店、慈安里大楼、外滩中央和艾迪逊酒店、网红武康大楼。节目调性突出建筑街道之美与历史底蕴,又不乏活泼生动的细节,深入浅出地阅读建筑。中外观众跟着乔争月去探索一座座历史建筑,增加对上海的喜爱与认同感。

已播出的9期双语纪录片收到很多海内外受众的互动反馈,在网站、客户端、微信视频号、B站、抖音、脸书和油管上总覆盖量达87万,点赞超过8千次,转发3万多次,有相当的传播力和口碑。2022年初,Qiao Shanghai节目荣获国家广电总局主办的“百年风华 美好生活”第一届国际短视频网红大赛“旅游类优秀作品奖”和上海市第十六届“银鸽奖”(2021年度)最佳国际新闻作品奖。

二 未来发展计划:

Qiao Shanghai工作室计划继续将内容做精,加强选题策划与构思,出品建筑可阅读细分领域类国内品质最好的双语节目,为后疫情时代上海建筑可阅读国际宣推工作和城市外宣工作助力。

1. 疫情后结合乔争月线下活动开展直播活动,形式为讲座或在历史建筑中行走,增加对特定受众的吸引力。

2. 计划研发完善英文解说版。

3. 吸收国内外优秀文化遗产类节目优点,不断优化双语节目制作流程,提升节目质量,培养团队。

4.计划推出1-2分钟长的小视频,以增加播出频率,需要工作人员全程参与策划拍摄制作、熟悉小视频剪辑技术。

5.根据不同社交平台特点加强运营互动。

6.98W+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推荐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