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五一”假期是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的首个旅游黄金周。出行消费欲集中释放,人们疯狂开启“吃喝游买拍”模式。
消费市场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据文化和旅游部3日晚数据,2023年“五一”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同比增长70.8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同比增长128.90%。
铁路客流、高速车流均创新高。据国铁集团数据,“五一”假期首日,全国铁路单日旅客发送人数创历史新高。据公安部数据,2日全国高速公路流量创历史新高。
餐饮加速“回血”。据商务部商务大数据,假期首日和第3天,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21.4%、15.6%。其中,重点餐饮企业销售额涨幅从超3成扩大至超6成。
数据折射出国内消费市场的强大韧性和内需活力。而好奇心、分享欲、观察力爆棚的媒体人朋友们,也与小鲸分享了他们用足迹、用镜头、用笔触记录下的“五一旅游复苏”手记!
1. 媒体人亲历的旅游热
不同于疫情期间动辄出现的“优惠”“促销”“活动”噱头,这个假期,“涨价”“售罄”成了关键词。
媒体人俞金旻去了浙江温州五马街、浙江临海紫阳街、江南长城景区。
“临海人山人海,别说项目了,进景区都要排队,现场交通管制,停车需要停到5km外的城区外停车场,然后通过公交车摆渡到景区,再排队1小时进景区。”
俞金旻拍摄的上海虹桥机场
俞金旻拍摄的高速公路上的车流
酒店大屏幕显示“满房”,三台外卖机器人忙不停
“酒店、车位一房难求、一位难求,还好提前预订。我住的是桔子酒店,前台大屏幕直接显示,‘今日全店满房’。当天前台忙到没空接电话,连送外卖的三台机器人都忙不过来,顾客的外卖在楼下排队等送,菜都凉了。我提前20天预订酒店,预订价格是当天门市价1/3。”
餐厅老板忙到满脸笑容,但是“点啥啥没有”
“餐厅老板忙到满脸笑容,但我是点啥啥没有,特色菜都卖完了,临海的一个农家乐老板说,这是最近三年最开心的时候,连收银台区域都加了一张桌子。”俞金旻描述道。
媒体人门国锋告诉小鲸,为接待飞来青岛的友人,他去了青岛的大学路咖啡街和栈桥风景区。这个区域是欧韵青岛的精华所在,拥有大学路红墙、老舍故居、黄县路石板路、栈桥等众多网红级别的景点和街头小品。
1公里走20分钟,开车被行人“超车”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人流量还是超过预期。大学路的地面交通流动缓慢,1公里的路段,公交车辆20分钟都够呛能穿过,我们徒步去一公里之外喝咖啡,无数车辆被我们超车;栈桥海边护栏处拍照很难拍成单人照,基本上都是与陌生人的大合影。”
门国锋拍摄的景点“人流照”
快捷酒店单价涨至千元以上,节前房间已售罄
门国锋的朋友居住的是位于距离青岛前海一线8站地铁附近的汉庭酒店。“五一前一周预订酒店时,市南区地铁沿线的如家快捷等都涨到了1200元左右,市北区的新都心一带的如家快捷也在1000元左右。我们选的这家酒店入住率很高,4月30日和5月1日的房间早已预订出去,价格也相当可观。这种入住率和疫情前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疫情前,因为中央商务区、新都心等吃住行游购娱更方便的地方的宾馆价格也很便宜,当时连前海的五星级酒店也不贵,成为游客的优选。”
餐厅要靠“抢”,与疫情期间冷清景象大相径庭
“5月1日,我们去青岛埠西海鲜市场餐厅就餐。提前一天预订了包间,当天订保证没有,后来想加几个地方特色主食,都卖没了。吃完饭后,看见整个大棚区有二三十家大排档,全部座无虚席,还有人买完海鲜等着翻台。这在疫情之前是无法想象的场面,由于生意冷清,此前去过的两家还算不错的餐厅都已经换了主人。”门国锋说。
也并非每一位媒体人的体验都是“人挤人”,也有人选择了相对小众、开阔的景区。记者郭老师将目的地选择了期待已久的西藏拉萨。“谁会对异域神秘的文化say no呢?想细细领略拉萨,需要时间(加上车程6天为宜)和财力(青春无价,但我的腰颈椎有),这是学生时期和疫情期间的我没法随心享的。今年我决定不再等了。”
郭老师选择在五一假期前两天错峰出发。“除布达拉宫这样特殊的景点,街头和景区的人并没有特别多,可能去西藏游玩的大部分游客都被疏散到了奔赴景区的公路上了吧。”
郭老师拍摄的景区景致
郭老师拍摄的景区景致
提前两三天涨价很多的房子,当天会偷偷降价
“我回程还选择了去重庆过夜中转,问了两地两三家不同连锁酒店前台工作人员,给我的答复都是假期几乎客满。但是据我观察,线上预订渠道显示各种房型任何时候都是可以订得到的,只是价格在4月29号正式进入假期后翻了一倍。我还发现,提前两三天看明明涨价很多的房子,到了当天又会偷偷降价。重庆一家中端酒店假期给几乎所有订了低价房的住客免费升级房型……。”
媒体人罗桵告诉小鲸,自己去了四川成都青城后山景区度假。此处因自然风光闻名,游客宛若闯进“绿野仙踪”。
罗桵拍摄的景区风光
罗桵拍摄的景区风光
罗桵与她所入住的民宿——青城坐望的工作人员攀谈了一番,工作人员告诉她,可能是因为景区比较受欢迎,往年后山景区大部分的酒店民宿往年民宿房间入住率基本都维持在95%以上,因此并没有感受到“复苏带来的反差”。
罗桵入住的民宿
罗桵入住的民宿
部分冷门地区旅游业回血预计还需2到3年
媒体人张老师这次也专门避开了城市的高峰,自驾去了甘南,去了拉卜楞寺、莲宝叶则、扎尕那等景点。甘南的最佳观赏季节是6到8月,所以此次出行几乎没有人,几乎不需要排队。
张老师拍摄的旅途风光
张老师认为,对于有的地区而言,回血没有想象中容易。“疫情期间旅行社几乎停摆,5月甘肃旅游相比其他城市比较冷门,所以回血估计还需要2到3年。”
2. 旅游市场的新趋势新动能涌现
在数据背后,在网友口中,在媒体人的经历里,一些旅游市场的新趋势新动能正在涌现。
小众旅游目的地受到“溢出”效应,迎来较大客流增长。去哪儿平台数据显示,往年诸如德宏、淄博、甘南、伊犁、喀什、淮安等相对冷门城市,今年“五一”酒店预订量同比2019年增长10倍以上。
文化和旅游融合特征明显。飞猪数据显示,“五一”期间,包含汉服、旅拍、展览等体验元素在内的“景区/乐园+X”商品大受热捧,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超10倍。据文旅部统计,“五一”假期,全国共举办营业性演出3.11万场次,票房收入15.19亿元,观演人数约865.49万人次。“旅行+演艺”“旅行+看展”受到市场青睐。
数字化服务融入文旅,不过质量与进度参差不齐。门国锋最直观感受是,即使在人再多的地方,手机网络都不大受限了,这是数字城市建设的成果;俞金旻一路买门票用手机,不过记者证免票还需要去窗口排队核验。
张老师和罗桵则想狠狠吐槽。张老师说,藏区生活条件比较差,每天打开美团,页面几乎空空如也;罗桵觉得,青城山在数字化方面做得并不好,官方公众号只能购票,功能十分单一。事实上,作为一家要在主板上市的公司,青城山连最基础的公共设施都不完善——爬山路线且游客中心卫生间非常脏;乘坐索道无排队时间点提示牌;公共交通集散点缺少合理的分区……
郭老师说,自己沉浸在数字化时代多年,会对还未实现数字化的事情,以及数字化带来的不便而敏感。比如数字身份证完全没有用,游玩时时刻刻要警觉身份证还在身边。作为被迫买了两张黄牛票的受害者,他表示:“有的室内景点为了限流,会限制网上预定数量,真想拜托相关单位请个靠谱技术公司做系统,因为这种模式会使游客很难买到票,却使黄牛更加猖獗。”
“种草”类社交平台催生打卡经济。门国锋看到,大学路网红墙前排队拍照的游客站了好几排;郭老师在旅途中刷小红书,发现阿迪达斯、M Stand等品牌都推出了打卡或购物就送小包的活动,其实都不怎么值钱,但网友还是争相去打卡,相关帖子铺天盖地的,能看到品牌店铺假期获客效果不错,自己也蹭到了一点“小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