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当前没有启用javascript,网站无法正常访问。请开启以便继续访问。 硅谷银行倒闭并非“黑天鹅”事件_资讯_鲸平台
硅谷银行倒闭并非“黑天鹅”事件
2023.03.16 10:23

美国硅谷银行倒闭 拜登政府急施干预

3月13日,人们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的硅谷银行总部外排队等候办理业务。

美国硅谷银行因资不抵债10日遭金融监管部门关闭。12日,美国财政部、联邦储备委员会和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将向硅谷银行“全部储户”提供“完全保护”,后者从13日开始将能获得“他们所有的钱”。(新华社发)

硅谷银行倒闭并非“黑天鹅”事件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 马雪

总资产规模列全美第16位的硅谷银行光速倒闭,风波不断发酵。随着美联储紧急宣布推出银行定期融资计划,为硅谷银行兜底,金融市场的情绪恐慌暂时得到安抚。一个服务于新兴技术研发投资的专业银行倒闭,也许并不能看作是“雷曼兄弟”倒闭时刻,但却真实反映了美国部分产业在美联储持续快速加息的背景下面临的困境。

在美联储持续快速收紧货币政策的背景下,硅谷银行倒闭并非“黑天鹅”事件。

第一,它揭示了目前部分美国银行所面临的困境。一方面,随着美国广义货币m2持续负增长,银行存款也呈递减趋势,对存款依赖较高的个体银行可能面临资产负债表收缩的压力。另一方面,美联储加息导致一些银行投资的证券资产价值缩水,投资浮亏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当面临流动性不足时,银行可能被迫变现原本放在持有到期账户的债券,导致浮亏变成实际亏损。早在去年11月,圣路易斯联储的监管部高级副总裁卡尔·怀特就曾提示,许多机构可能会遭遇存款下降的问题,储户可能需要提取资金以应对生活中的高物价,或者将钱转到存款利率更高的机构。

这些银行所持资产是比较优质的,在美国金融监管下也构筑了一定的资本充足率。这不同于金融危机时期倒闭的银行,所持资产多是风险巨大的金融衍生工具和次级抵押贷款,同时突破风险控制,采取激进的冒险行为。但在美联储持续快速加息的背景下,这些银行投资的各类证券加权收益率大幅低于证券近期利率,容易形成巨额浮亏。尤其是像硅谷银行这样资产配置期过长,来源又过于单一的银行,容易出现存款和资产不匹配的问题。

第二,它反映了目前美国高科技产业所面临的困境。硅谷银行服务于美国高科技初创企业,疫情期间吸纳了高科技初创企业涌入的大量资金。随着美联储快速收紧货币政策,市场上“便宜的钱没有了”,风险投资规模急剧下降,高通胀又导致高科技初创企业现金支出增加,迫使硅谷银行被迫应对不断增长的流动性需求。其亏损又进一步加速资金流出,最后引发更严重的银行挤兑。

美国高科技产业持续繁荣了近二十年,2022年美国很多高科技企业开始经历业绩低迷,股价暴跌的寒冬。疫情期间全球对电子商务和新兴技术需求激增,给高科技产业收入带来大幅增长,进而使其对业绩和股价增长趋势估计过高,加大规模投融资拓展业务。随着经济不确定加剧、竞争激烈、广告业务下降,这些企业开始砍掉“高投入、低回报”的烧钱部门,企图通过断臂自保的方式,削减不盈利业务以控制开支。今年初,《华尔街日报》就认为,对科技公司来说充满理想主义的“高大上”时代基本结束,2023年科技巨头只能更务实地改善传统业务。

此前美国金融和科技领域已出现裁员潮。从当前美国劳动力市场看,对技术、法律、科学和金融领域的专业人员需求急剧下降。从行业上看,美国裁员潮就主要集中在白领占主导的科技和金融行业。谷歌计划裁减1.2万个岗位,是该公司有史以来最大一轮裁员;微软裁员1万人,为其八年来最大一波裁员;2022年共计1000多家科技公司裁员约15万人。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裁员500人,约占其员工总数的3%;高盛裁员3200人;加密货币交易所币库(coinbase)裁员约20%;加密贷款机构创世全球贸易公司(genesis)解雇30%员工后申请破产。从规模上看,美国这类企业裁员幅度虽然不及金融危机时期,但比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期更严重。高盛、摩根大通、全球最大托管银行纽约梅隆银行都开启金融危机以来最大裁员,裁员规模占全体员工的3%到10%。此外,金融和高科技企业整个行业除裁员外,还采取冻结招聘、开启1%到5%末位淘汰制、降薪等措施。

上述产业变化的负面影响尚未完全在美国经济和美国劳动力市场上显现出来,但随着美联储持续快速加息,美国消费支出放缓将进一步削弱经济中其他领域的利润,科技和金融行业以外的行业也可能面临困境。尤其是这些领域裁员潮,导致白领将降低就业标准进入其他低薪行业,加剧其他行业岗位竞争,进而降低其他行业薪资水平,更可能引发美国经济和劳动力市场的蝴蝶效应。

11.07W+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推荐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