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创新”!当今,谈及传媒圈热词,这两个词一定在其中。
近期,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了“第三届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循着创新案例名单,又一批创新好作品在让读者、观众大饱眼福的同时,展示了媒体创新的可行路径。
《大家聊巨变》系列纪录短片便是案例之一。《大家聊巨变》旨在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上海的生动实践,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共上海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文汇报社、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社会科学院联合出品,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前夕推出,每天一集,面向海内外播出。
其节目内容主要是由学者讲历史、人文、城市发展、科技,讲随着时代变迁,讲上海的城市样貌变化,讲时代洪流中重要的人和事。
《大家聊巨变》是如何被设计出来的?其魅力与创新点何在?作品展示了时代怎样的新风貌?在制片过程中,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为报业乃至同行深度融合发展创新带来哪些参考与启示?
鲸平台对话文汇报融媒体视频聚合部主任王蔚,听她聊聊《大家聊巨变》幕后的故事。
王蔚曾担任制片、导演的城市题材微电影上百部,包括城市软实力系列、红色故事•馆长说系列,各类题材的城市宣传片,城市建设发展领域的人物微电影,城市规划创意动画片(国家十三五规划、上海十三五规划、十四五规划等)等等。
时代见证者、参与者讲上海故事
《大家聊巨变》里的“大家”是谁?——据王蔚分享,参与节目的专家学者,都是十年巨变的见证者、参与者,和他们一起行走于城市,可以感受到他们的人格风采和思想魅力。《大家聊巨变》里展现的上海风貌,特别之处在于从专家的视角去看城市的变化。
“站在这儿,看到的陆家嘴以前是一片农田,改革开放以来高楼拔地而起,老百姓生活好了,整个社会发展了,这就是上海最伟大的变化。”站在世界会客厅的露台上,上海社会科学院原院长、研究员张道根有感而发。
在小鲸看来,“大家”也可以是每一位上海市民。在节目中,市民王佳文说,从小生活在苏州河边,目睹了曾经水葫芦泛滥的河面以及两岸工业老厂房的破旧。现如今,可以乘坐苏州河游船畅游其中,市民游客感受水清岸绿景美,两岸的老工业遗存焕发新生,苏州河的巨变印证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理念。
虹口区融媒体中心吴庆瑶是一位马拉松爱好者,她说,“一江一河”两岸的步道和自行车道的逐步完善和增多,给市民增添了幸福感。无论是跑在晨光熹微的滨江,抑或是夜幕初降的苏州河畔,总是可以和迎面而来的陌生跑者微笑问好,这种不需要借助言语就能产生共鸣的善意,是在这座城市中可以享受的美好和纯粹。
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聂雨晴说,通过短片看到苏州河两岸、浦江两岸及城市产业发展的绿色巨变,给人民群众提供更多高品质的生态空间,这也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上海经验。身为市民,应自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通过绿色消费、低碳出行等促进绿色生活方式的形成。
兼具深度与温度,打造场景化“思想课堂”
据王蔚介绍,《大家聊巨变》是对思想理论领域的融媒体创新表达和全媒体传播方式的一次努力探索。
总体创作思路方面,节目打造出一种新颖的场景化“思想课堂”——小鲸在看节目时发现,不同于传统访谈或授课节目,《大家聊巨变》更像是谈话节目与纪录片的结合,将知识点嵌套进了宏大的叙事与生动的画面,让人很有“沉浸感”。
由专业学者讲述故事,一不小心就会陷入一种现象——思想“曲高和寡”,语言“晦涩难懂”。要讲好故事,有一个难点——将学理观察与场景化的讲述融合好,让听故事的人被带进故事里。
因此,表达创新方面,制作团队强调凸显“聊”字的亲切感、接近性。“在前期采访沟通的基础上,根据学者特点,定制不同的拍摄方案,努力展现他们的智慧和风采。令人感动的是,1个多月的拍摄中,学者们不辞辛劳,和我们一起在城市里行走,娓娓道来,举重若轻,深入浅出,把理论观点讲得更有温度、更生动。”王蔚说。
拍摄中的波折与美好
谈及让人难忘的拍摄花絮,王蔚会回忆起许多——熊月之老师第一次走进了路易·艾黎故居;权衡书记回忆自己最早从西部到上海的经历;诸大建老师来到曾参与规划的崇明东滩;曾长期从事城市管理的孙建平院长,登上大沽路100号楼顶,穿行在建设中的北横通道里……
“拍摄总体比较顺利,专家们也非常支持,投入了很多心力和辛苦。”据王蔚介绍,在拍摄第一季一个月的周期中,专家需要跟随剧组上高楼、下隧道、进工地……
在拍摄中,也总有不期而遇的美好。“陆铭教授从虹桥到新城拍摄了两天,在嘉定保利剧场门口拍摄时,恰好遇到一群美丽舞者,她们热情地来帮忙伴舞;张兆安老师拍摄时,为了省时间没吃午饭就出发了,我们带了剧组盒饭,在打破围墙的中山公园,意外发现了一处很不错的茶室可以用餐,后来还作为了采访场景;伍江老师9月参加国际会议,辗转回国、隔离多日,9月的最后一天,他推掉了其他工作,和我们一路讲述,大家走到高安路伊丽包子铺时,都看饿了,就买了很多包子……”
《大家聊巨变》魅力何在?
《大家聊巨变》在全网发布后,引起热烈反响。据不完全统计,作品海内外全网总浏览量达2.5亿次,互动13万余次。
在小鲸看来,节目学术涵养深厚、场景演绎生动、画面制作精良。许多观众在节目中留言,说出了“喜欢上海的理由”。
“这一集拍得好,巨变中保留下来的温度、厚度、烟火气,让人感到无比亲切和温暖。我爱家乡,我爱上海。”“拍的真好,伍教授娓娓道来,上海温润而优雅。”“大国大城,大格局大气象。”“需要更多这样的老师带领我们阅读上海建筑。”观众们在评论区如是说。
节目对于创作者团队乃至同行而言,也有积极的意义。聊起《大家聊巨变》带给团队的收获,王蔚表示,节目收到好的反馈,激发团队用镜头,纪录下更多新时代的故事,更多二十大精神在上海落地生根的新作为,用这座城市里每个人一笔一画书写的光荣和梦想,激励更多的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文汇报社融媒体视频聚合部探索、实践成果
在谈话的最后,王蔚分享了近年来文汇报社融媒体视频聚合部在融媒体建设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成果。
据介绍,近年来,文汇报社强化全国人文大报定位,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强力推动短视频等融媒体产品的生产与传播。融媒体视频聚合部围绕报社确定的“打造人文特色鲜明的新型主流媒体”目标,以“做强六界垂直分发”为发展方向,积极构筑“文汇视讯”人文短视频创作平台等。
除了《大家聊巨变》以及“大家”系列,还有城市软实力系列、红色故事·馆长说、“一个都不能少”等融媒体产品。
比如,“大家”系列里的《Z世代眼中的“大家聊巨变”》插画系列,运用丰富的色彩组合,以矢量风格绘画生动展现新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从青年视角记录新时代奋进之路上的人民获得感;“上海城市软实力讲述系列”微电影则把聚光灯从“大家”拉向“大众”,生动呈现上海城市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展现文化自信;还有“馆长说”红色文化人文产品,以及为创作者赋能的项目“青年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