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5日,新奥股份(600803.SH)私有化新奥能源(2688.HK)正式发布草案,这一动作不仅是中国天然气行业近年来最大规模的资本运作之一,更被视为新奥集团深化产业链整合、响应“双碳”战略的关键举措。交易完成后,新奥能源将退市并成为新奥股份的全资子公司,而新奥股份则通过H股“介绍上市”实现“A+H”双平台布局。
1+1>2,全产业链整合与协同效应释放
新奥股份与新奥能源同属新奥集团旗下,本次交易前新奥能源为新奥股份控股子公司。新奥股份聚焦天然气上游资源获取与中游储运,新奥能源则深耕下游分销及泛能和智家业务。作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略决策,此次私有化并非简单的股权结构调整,而是以构建天然气产业“生态共同体”为目标的深度协同。通过打破原有业务边界,两大产业平台将实现从资源端到客户端的全链条价值重塑。
整合后的新奥产业平台将激活“1+1>2”的乘数效应。基于新奥能源在全国各省市及自治区运营的261个燃气项目,以及超3100万家庭用户、27万工商客户的庞大终端网络,叠加新奥股份覆盖617个国内大客户及14个国际客户的全球资源调配能力,一张覆盖国内国际、域内域外的能源服务网络已然成型。这种“双循环”布局不仅能为现有客户提供多元气源组合方案、更好满足客户需求,更能进一步带动泛能及智家业务拓展,释放客户价值潜力。
在资源协同维度,新奥能源的终端需求大数据与新奥股份的全球资源池形成双向赋能,集合体的成本管控能力和气源调配能力将进一步增强。同时,新奥股份持有的舟山LNG接收站作为民营企业参与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支点,其即将突破千万吨级的处理能力,将充分释放能源大动脉的枢纽价值。本次交易完成后,新奥股份和新奥能源之间可以进一步深化基础设施合作,新奥能源获得中游储运的高效赋能,舟山接收站实现利用率及规模效应提升。
面对全球能源市场波动,整合后的平台预计将展现出更强的风险抵御能力。通过天然气上下游一体化协同,新奥股份和新奥能源可以进一步增强套期保值能力以及风险控制能力,综合利用国内国际市场,整体降低市场价格波动对公司的影响,实现多元化收入来源和风险对冲,提升抗风险能力,保持整体业务平衡稳健。
此次整合也将带来管理革新,重组后的新奥股份将享有更多灵活性,可以进一步优化其组织架构并精简决策流程,同时新奥股份将充分整合资金池优势,降低额外运营资金储备,提升资金管理效率,此外,新奥股份和新奥能源之间的交易将不再受限于港股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管理要求,有利于更加灵活快速响应上下游协同需求,实现价值最大化。
盈利增厚与行业龙头地位巩固
交易公告显示,私有化后新奥股份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计从44.93亿元跃升至81.36亿元,增幅达81%。新奥能源作为新奥股份核心利润来源,其并表将直接提升新奥股份的盈利能力。如果不考虑本次交易,光大证券曾预测,2025-2027年新奥股份归母净利润将达54.06亿、62.08亿和69.3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15%,本次交易整合和协同效应发挥后,未来归母净利润的绝对值和增长率都将更令人期待。
继新奥股份制定2023- 2025年每年分红比例不低于核心利润的30%相关分红规划后,伴随本次交易,新奥股份宣布2026年后进一步将比例提升至50%。2024年新奥股份每股派息1.03元,股息率达5%,显著高于港股上市公司均值,凸显长期回报价值。
通过H股上市,新奥股份可拓宽融资渠道,吸引国际资本。穆迪评级指出,尽管交易可能因现金对价短期内增加债务压力,但长期将改善公司信用状况,并增强其在全球天然气市场的话语权。
重构竞争格局,引领行业转型
新奥股份的私有化计划不仅是资本市场的“大动作”,更是中国天然气行业迈向集约化、智能化发展的标志性事件。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治理,公司有望在“双碳”浪潮中巩固龙头地位,为投资者创造可持续回报。
公告显示,本次交易定于5月28日召开股东大会对此进行投票。
未来,随着全球LNG产能扩张(2025年预计增长18%),新奥股份的国际化布局与成本控制能力将迎来更大考验,但其在产业链协同与技术创新上的投入,或将成为破局关键。本次资本运作整合为新奥股份以两地上市平台进一步参与全球竞争做好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