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日举办的“精品微短剧合作研讨会”上,超20家媒体机构与抖音达成共创精品微短剧合作意向。
具体来看,参与共创精品微短剧的媒体包括新华社、新华网、央视频、央视网、北京广电、浙江广电、江苏广电、东方卫视等。
根据抖音的官宣,未来一年,抖音将携手媒体机构,围绕“向阳篇、向善篇、向美篇”三大主题、“致梦想、致青春、致温暖、致振兴、致国风、致想象”六个方向,共创精品微短剧。
据悉,首批共创的精品微短剧将于2024年3月上线。
抖音将启动专项资金共同投资
就微短剧的制作而言,媒体机构在内容、传播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此前,部分媒体也已有所尝试,如用喜剧形式科普法律知识,或是揭露诈骗的种种套路,增强民众的防骗意识。
在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副秘书长周结看来,此次抖音与媒体机构合作是共长补短,互惠共赢,也是微短剧内容提质升级的一次创新合作。
研讨会上,抖音集团副总编辑、媒体合作总经理郎峰蔚介绍了本次与媒体机构的两种合作模式:联合出品、联合运营。
郎峰蔚特别提到,针对重点项目,抖音将启动专项资金共同投资,并给予一系列资源扶持。针对广电机构、融媒机构独立制作的微短剧,抖音将给予选题-剧本-制作-运营-变现全流程的服务支持。
抖音副总裁陈都烨表示,2024年,抖音将从资源扶持、产品运营升级、内容治理三个方面三管齐下,形成1+1+1的微短剧精品化支持体系,助力精品内容蓬勃涌现。
业内人士表示,媒体机构、专业影视制作公司的入局,有助于激发微短剧创作生态活力,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趣丸网络副总裁庄明浩在接受鲸平台采访时讲到:“内容行业往往都需要经历野蛮生长到逐渐正规化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这些持牌机构的入场就是重要的里程碑事件。”
微短剧受众规模庞大
《2023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12亿,短视频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超过2.5小时。其中,微短剧受众规模庞大,半年内有50.4%的短视频用户看过3分钟以内的微短剧、微综艺、泡面番。
微短剧为何能收获大量用户?米粒影业CEO张青在鲸平台采访时讲到:“所以用户为什么喜爱,为什么愿意付费,看起来是个问题,其实它就是个答案。这个答案是随着互联网生态的变迁而逐渐形成的。归根结底,一部分受众的需求原本没有被满足,而短剧的出现满足了他们的娱乐需求。短剧并没有创造需求,需求是被互联网生态创造的。”
张青补充道:“对于短剧的观察和思考,首先要跳出传统影视剧的的思维模式,虽然两者都是视频产品,但两者的产品属性截然不同。这个差异类似于端游与页游、传统文学与网文、油车与电车。两者受众的诉求、观赏习惯以及付费意愿也天差地别。”
抖音短剧商业化服务商欧游传媒创始人、CEO苏成在接受鲸平台记者采访时讲到,最核心的原因是用户碎片化时间增加。“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用户没有大片的时间向从前一样收看长剧。微短剧可以打发碎片化的时间,日益成为大家重要的休闲方式。此外,从当下趋势来看,短视频逐渐变长、长视频逐渐变短,微短剧成为了长短视频竞争的交汇点。”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胡泳在《揭秘短剧的持续崛起》一文中写到,观众在用自己的真金白银支持短剧。这说明,短剧的确抓住了人们的需求。
据字节跳动监测,以小程序短剧为主的付费短剧年充值流水达180多亿元。有数据称2023年整个短剧市场规模可能超200亿元,相当于2022年国内电影票房的66% 。
在胡泳看来,短剧其实就是“碎片化的电视连续剧”。就像传统电视剧的制作要匹配其商业模式一样,几分钟的短剧,也要配合付费卡点精准设置悬念、反转等“钩子”。有一个说法是,在1-2分钟的单集时长里,很多时候需要埋三处“钩子”。所以,短剧的剧情往往具有层层反转、爽点密集的特点。
胡泳指出,“爽”是短剧观众的深层需求。这方面可以把短剧看做“爽文”的视频版,或者说,小程序短剧就是网文爽文与视频结合的典范。故事本身就像低质量肥皂剧中的片段,或者就像那些手机故事游戏的真人版。
与传统影视制作成本高,时间长的特点相比,微短剧每集不超3分钟,成本低、制作周期短,主要在抖音、快手、微信小程序上线,简单快捷,吸引越来越多的玩家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