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对青少年的视力保护问题愈发重视。
4月7日,教育部印发了《2023年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重点工作计划》,全面部署年度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重点工作计划。
在《工作计划》中明确: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严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片面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
不仅如此,教育部还将视力健康纳入素质教育,将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课业负担等纳入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
由于各类电子设备的普及以及中小学生作业负担重等原因,目前,我国青少年近视发病率已高居世界第一位,青少年“恶视力”现象令人忧心——发病年龄越来越小,患病率居高不下,近视度数在不断加深。
据国家卫健委调查显示,2022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6岁儿童为14.5%,小学生为36%,初中生为71.6%,高中生为81%。
每一组数据都触目惊心,我们应该如何行动起来,才能更好的挽救孩子的视力问题呢?
家长须重视孩子的近视问题
许多家长普遍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在身体方面只考虑饮食是否搭配均匀,营养是否全面,并不重视孩子的视力健康。而孩子尚处于对社会认知的建立中,对自己的行为缺乏约束力和执行力,孩子的很多方面都需要父母和老师的管教和指导,如果家长都不重视孩子的近视问题,那么孩子就更不会对近视有更明确的认知。
一个家庭中,如果没有人重视孩子的近视问题,试想孩子在如此一个年幼的年纪便戴上了近视眼镜,往后的几十年里,不仅要与眼镜相伴,近视度数还会不断攀升,最终成为高度近视,而高度近视又具有遗传性,孩子的近视问题又传给了下一代,如此往复循环,后辈们将永远无法脱离“近视”的苦海。
因此,每一位家长都需要重视孩子的视力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提醒并改变孩子的不良用眼习惯,控制孩子接触电子设备的时间,当孩子在阅读和学习时,为他营造一个光线合适、高度适中的写作环境,并定期带孩子去做视力检查,及时了解孩子的视力情况。
错误防控近视,可能起反作用
要么不防控,要么“乱投医”。部分家长即便已经有了近视防控概念,但也常常会走入各种各样的误区。
01 学校体检过了,我的孩子视力正常/假性近视,自己会恢复的
很多人认为学校的体检单显示视力没问题或者假性近视(比如4.9),可以不用管,只要孩子看得清就没问题。
首先,近视防控不单看视力,还要看散瞳后的屈光状态以及眼轴、曲率等参数,视力正常不等于屈光正常,而且有时视力检测也会存在误差。
所以家长们还是要以散瞳后的屈光状态为标准,定期监测眼轴增长。另外,即便是假性近视也要高度关注,不要以为好好休息就一定能自行恢复,而是需要定期检查,根据医生建议及时干预,避免假性近视急速变成真性近视。
02 室内打乒乓球、羽毛球,也可以让眼睛得到锻炼,户外不户外的无所谓
关于运动这个话题,社群的家长们疑惑较多。例如孩子在室内打球 2 个小时,和在户外活动控制近视的效果一样吗?
答案是当然不一样。近视防控强调光照强度,光照刺激多巴胺分泌,从而延缓眼轴增长、控制近视进展,室内没有阳光照射,防控效果会打折扣。即便是在户外散步或晒太阳,也比室内运动有效,一定要让孩子在户外接触全光谱的阳光。
03 越早戴眼镜度数越高,等实在看不清了再戴
这个误区正是危害最大的,一旦发现近视,必须要尽早干预。
度数增长并不是戴眼镜导致的后果,而是不良用眼习惯的延续导致的,比如孩子戴上眼镜,但还是长时间近距离超负荷用眼,度数可能还会继续增长;假设不戴眼镜,度数继续增长则是肯定的。
而干预不仅是为了控制度数,更是为了控制眼轴过快增长及眼底病变,高度近视带来的并发症甚至包括失明。
认识到这些误区后,我们再来谈谈家长应该如何选择一款护眼产品。
首先一款好的护眼产品最重要三个点就是:安全、有效、便捷。
伯科e眼采用了国际高尖端的纳米透皮吸收技术(MLNTD®),经过各大权威机构的认证,拥有27项国际发明专利。
产品以独特的外用涂抹、透皮给药的形式,避免了眼药水等护眼产品进入人体眼球,损害视网膜等弊端。
以纳米细胞粒(MLNTD®-NC)为载体,将各种天然植物有效成分传递到眼部细胞中,有效缓解视觉疲劳、眼睛干涩、困乏、酸胀、模糊、畏光、迎风流泪、假性近视等不适症状。
在产品设计方面,伯科e眼轻便小巧,方便随身携带,孩子上学的“最佳拍档”,眼睛疲劳时能够随时取用。
不仅如此,产品采用了滚珠设计,契合眼球的轮廓,使用时更为舒适,让孩子的整个护眼过程都保持着最舒适的体验,孩子爱用,眼睛自然也就更健康了。每天10次,每次10圈;爱眼护眼,就选伯科e眼,让护眼像刷牙一样成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