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当前没有启用javascript,网站无法正常访问。请开启以便继续访问。悲痛!前知名调查记者杨海鹏因突发意外去世 享年55岁_资讯_鲸平台
悲痛!前知名调查记者杨海鹏因突发意外去世 享年55岁
2022.06.30 15:10

据相关人士透露,原《南方周末》调查记者杨海鹏因突发意外去世。

多位与杨海鹏相熟的媒体人表示,杨海鹏性格刚烈。据了解,杨海鹏猝然去世时没有家人在身边。

杨海鹏朋友圈更新时间至6月28日。

资料显示,杨海鹏,男,1967年生,上海人,毕业于西北政法学院,当过老师,在法院做了4年研究员,后辞职,加入记者行列。杨海鹏说他成为记者的一个原因是,在法院工作时接触了很多跑法制线的记者,而“他们都不如我写得好”,其成名于《南方周末》,尤擅法制类调查,长期在新闻调查一线工作。

2002年9月,《南方周末》人事巨变,十余名记者集体辞职,杨海鹏就是其中一员。2004年,杨海鹏参与创办《新周报》,后随着《新周报》的解体而离职。 此后在《财经》担任记者,离开《财经》后为独立撰稿人。

微博发声救妻 引发全国关注

2010年7月,杨海鹏的妻子梅晓阳因涉嫌受贿被带走调查,随后被起诉。2011年5月杨海鹏决定为家庭而战,将自称为“技术流”调查记者的种种手段施展到蟹妈(其女小名“蟹妹”而得名)案的调查取证中,并通过微博发布。

一时间,妻子作为国企中层副职涉嫌受贿12万的案子,演变为举国关注的“微博救妻”行动。杨海鹏的微博粉丝量迅速攀升至15万,蟹妈案成为网友围观中国司法审判的一扇窗户。

但2011年12月20日,蟹妈案二审维持原判,判处有期徒刑4年。杨海鹏的“微博救妻”行动失败。

最好的法制调查记者

杨海鹏是90年代崛起的一批调查记者的代表人物,在南方周末期间的代表作包括温州“地下组织部长”、珍奥核酸骗局等,被前《南方周末》主编江艺平视为“极有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

从业近20年,杨海鹏遇到过太多匪夷所思的事情。他曾在凌晨的高速公路上被警察拦下,带到一间小小的侦讯室,他有些害怕,以为是哪篇报道得罪了地方势力,人家要找他“好好谈谈”,结果进来4个警察,端茶倒水递烟,请他讲讲刚刚见报的文章到底有些什么内幕故事。

“后来是警车开道,送我到下一个采访点的,算享受了一回特权。”说起这些故事,杨海鹏透着股得意劲儿。

他在理想主义的驱使下工作,也时时以现实主义的眼光审视这个世界。在他看来,现实不等于利益,相反对现实的认识反映了一个调查记者的专业水平。

“没有人天生勇敢,也没有人天生懦弱,调查记者的技能、工作态度等,都是后天习得的。没有人会选择将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有时候只是‘不期而遇’,是避不开。”杨海鹏说,他是一个对环境和自身安全很敏感的人,“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好的收入和职业声望,但也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迎合蒙受伤害的人对我的过高期望,以至于自己陷于麻烦。”他有一批“保命”文件留存可靠之所,众所周知,“每一次调查我都做得很充分,充分到报道完成,我手里还有一批没有公布的证据。”总是站在矛盾焦点,站在冲突中心,除了勇气之外,记者要学会保护自己并顾及自己依托的单位。

前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曾评价杨海鹏说:“调查记者圈,新手容易愤青,老手容易疲惫,他是坚守者之一;面对公权滥用和弱者反抗,很容易叫人失去理性,他是清醒者之一;给新手穿针引线、指点迷津,他是布道者之一;有调查术亦有新闻道,不自我悲情亦不英雄主义……”

令人悲痛的是,这位值得尊重的媒体人就这样离开了我们。向杨海鹏致敬,一路走好!

文章综合来源:经济观察报 钱江晚报 传媒特训营 百度百科

13.79W+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推荐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