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即将迎来创刊30周年纪念日。小鲸注意到,12月15日《深圳晚报》推出了全国首张AI融媒新闻纸。具体来看,此次推出的报纸版面运用了大量AI生成的内容摘要、延展报道、动态图片、图片视频……11个新闻版面均由AI和深圳晚报记者、编辑合力完成,是传统纸媒数字化转型的又一案例。
就此次《深圳晚报》AI融媒新闻纸的具体呈现情况,小鲸汇总如下,供媒体同行参考。
智能生成内容摘要
深圳晚报此次推出的AI融媒新闻纸,在多个版面中运用了AI智能生成内容摘要的功能,鲸平台摘录运用情况如下:
02版“关注”版面,有一篇记者采写的文章《深圳市法治化营商环境年度报告发布 6维度解码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三连冠”》,文章以深圳连续三年被全国工商联评为“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为背景,重点写作深圳市司法局近期发布的《深圳市法治化营商环境报告(2021-2022)》。文章整体列出6个小标题,分别对应《报告》的六大部分。
AI根据这篇新闻稿,生成了4段内容摘要,其中2段摘要根据文章重点内容摘录,另外2段则分别为文章6个小标题汇总和新闻拓展内容,拓展内容为《营商环境评价主指标》。
《深圳晚报》12月15日02版
在上列版面中,白色背景部分是编辑记者生成内容,蓝色背景部分则是人工智能生产内容。
原文: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深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立法、执法、司法、法律服务等环节保护经营主体权益,多措并举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国际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2020年至2022年,深圳连续三年被全国工商联评为“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并实现法治广东建设考评“三连冠”。2022年7月,深圳获评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示范城市。
智能生成内容摘要:
深圳通过立法、执法、司法、法律服务等环节保护经营主体权益,多措并举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国际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原文:
法治为深圳改革创新发展和营商环境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圳市司法局表示,将定期发布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状况白皮书,为衡量和改善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依据,全力助推深圳市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智能生成内容摘要:
定期发布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状况白皮书,为衡量和改善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依据,全力助推深圳市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小鲸发现,这一版面中呈现的“智能生成内容摘要”,更多是从原文中摘录重点内容。但05、06两个版面呈现的“内容摘要”则更多展示了AI的文章写作能力。具体来看:
当日深圳晚报的05版,刊登了记者的文章《第六届“圳能量”深圳网络盛典启航 动人瞬间,源源不断输出温暖与力量》,概述了盛典的具体情况。
在智能生成内容摘要部分,生成了两个独立的文章,分别讲述建筑工人易群林受邀弹奏钢琴、全职主播“诺子喵呜”无障碍出行的故事。值得一体的是,AI除了智能生成文章配图外,文章中大量使用了第一人称的话语表述。
《深圳晚报》12月15日05版、06版
智能生成延展报道
12月15日《深圳晚报》的第三版发布了一篇记者林咪玲写作的稿件《下半年最强冷空气16日抵达 深圳迎来“冷暖大逆转”17日早晨最低气温将降至10℃左右 》的文章。
版面下方位置,为AI生成的文章《深圳即将迎来今年下半年最强寒潮》。
鲸平台对比两篇文章的信源发现,记者写作的文章中大量引用了来自深圳气象台、中央气象台、气象专家的观点。AI写作的稿件中,信源主要来自深圳气象台、广东省气象部门,缺少来自气象专家的观点。此外,AI生成的内容中有关“此次大范围降温的主要特点”的部分,讲述了此次寒潮对全国各地的影响,并非仅针对深圳。
《深圳晚报》12月15日03版
智能生成图片视频
梳理《深圳晚报》此次推出的AI融媒新闻纸,我们发现AI智能生成的运用更多体现在图片、视频。给到2、3个关键词后,AI会自动生成相应的图片、视频。
《深圳晚报》12月15日报纸版面中,部分“智能生成图片视频”的内容
左图为:12月14日妈湾通道建设现场,深圳晚报记者严文婷摄。右图为 AI通过关键词“跨海通道、前海、妈湾”生成
根据《深圳晚报》公开内容,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智能语义挖掘技术工程实验室郑海涛团队为报社提供了人工智能技术支持。《深圳晚报》总编辑叶晓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讲到,“所有内容均有编辑最终把关,按照新闻出版规范要求,三审、三校一样都不少。”
《深圳晚报》创立于1994年1月1日,拥有一社两公司十大平台,是中国创意性传媒倡导者和实践者,晚报界的“新四小龙”之一,被誉为“中国最具互联网长相的报纸”。面向数字化时代,《深圳晚报》探索“创意为王”“超级协同”“借船出海”的模式,向媒体融合纵深挺进,与深圳Plus、深圳喜马拉雅、深圳晚报官方微博、深圳晚报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平台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