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当前没有启用javascript,网站无法正常访问。请开启以便继续访问。在云南边陲小城,用蓝莓讲好“奔富故事”_资讯_鲸平台
在云南边陲小城,用蓝莓讲好“奔富故事”
2023.04.25 16:07 江晶
2022年,云南蓝莓卖出了4个亿。

云南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及气候优势,盛产普洱、咖啡,如今又多了一个“蓝莓”。

2021年,云南全省蓝莓种植面积约10万亩,产量约4.5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均排全国第6位。仅2022年一年,云南蓝莓就卖出了4个亿。

在滇南的边陲小城——蒙自,如今已建成6000余亩现代化优质蓝莓基地,这里的蓝莓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链,从品种研发到种植、加工、销售,每个环节都有着专业的人员和科学的技术支持。

随着蓝莓产业的发展,其经济价值愈发凸显,由此吸引来许多农技公司,这些大公司与当地村民开展家庭农场合作,带动农户科学种植,并参与分红。蒙自的村庄变化也逐渐显现,这里真切地发生着“乡村振兴”事迹。

云南蒙自,用“蓝莓”讲了一个“奔富”的好故事,这一切还要从一个叫“马赛”的华人说起。

90后蓝莓种植专家马赛

马赛来自南美洲秘鲁,是秘鲁华人移民第四代,祖籍广东。2018年他来到云南红河(国际)蓝莓示范区(也就是蒙自市,蒙自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首府),担任农业工程师,管理着一万亩蓝莓地,手下有一支上百人的专业团队,被当地人称为“珍珠骑士”。

据说,2018年马赛刚去种植园的时候,一路上都是碎石路,天晴时灰尘漫天,下雨时坑坑洼洼。当汽车驶过去的时候,行人都赶紧背过身,不是扑一层灰,就是扑一层泥。

“路边大多都是土砖屋,那种砖又大又笨重,全是人工塑形烧制,上面搭一些青瓦,房子建得很矮,阴暗潮湿,屋内地面也不平整。”马赛形容道,当地多山,一座山头最多开垦出十几亩左右的地,还缺少水源灌溉,种地赚不了多少钱。

蓝莓给红河蒙自带来了历史性机遇。

马赛管理的蓝莓生产线具备GLOBAL GAP国际认证,对蓝莓的生长环境和生产环节有着极其严苛的标准。包括农药的使用,对人的防护,都要考察到。

他将新技术和新品种应用到园区,帮助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他的努力让蓝莓产量不断增加,品质不断提高,成为了云南省的重要农业经济品种。

马赛为何选中蒙自?

还是因为“老天爷赏饭吃”——这里日照充足、常年温暖,昼夜温差大、年温差小,年平均气温18.6℃,所以在冬春也能结出美味的蓝莓,是种植山地蓝莓的理想区域。

另外,蓝莓采摘季从11月陆续开始到第二年6月结束,而这正是进口与国产其他产区蓝莓的上市空窗期。上市时间的差异化,使得云南蓝莓找到了打响名气的支点,在给予消费者一份初春独有的清甜滋味时,也为当地农民开辟出一条新的致富之路,蓝莓也成为当地重点产业之一。

村民年收入翻4-5倍

大家在欣喜于能种出品质优良的果子时,蒙自的短板也显现出来:当地多山,存在结构性缺水,农户种植技术落后,而且地处边境、交通闭塞,农作物缺乏好的销售渠道。

然而总有一些企业,没有忘记远在边陲的村庄,京东、佳沃都为蒙自的蓝莓产业做出了贡献。

2019年,佳沃集团开始在蒙自的村庄实施流转土地——租用农户的地进行大规模蓝莓种植,并给予农户租金,许多农户为品牌种植,并赚取劳务费用。

云南红河(国际)蓝莓示范区是鑫荣懋果业科技集团(佳沃集团旗下子公司)在蒙自建设的蓝莓基地,这片基地占地500公顷,是集蓝莓新品种引进、育苗、蓝莓无土栽培、仓储物流、学术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产业园区。

园区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实行全基质栽培,配好比例的水肥从远端管道被输送进基质中,并且随着蓝莓不同的生产阶段精确调节肥料中的元素,加上先进的大棚技术,产量是传统大田种植的3-4倍。

此外,佳沃改良了蓝莓品种,目前园区种植的山地蓝莓,拥有更甜、更脆、更大的明显优势,其中最大的蓝莓果径超20+mm,几乎如同一元硬币那么大。

佳沃有一套高原特色蓝莓现代化示范模式——

在产业链前端,与智利知名的蓝莓种植商合作,引入独家专利品种,进行试种及规模化种植,围绕品种源头持续开展科技攻关;

在中端,引入、研发国际先进的种植技术,如蓝莓无土栽培技术、水肥一体滴灌技术等。并聘请智利、秘鲁等国的蓝莓专家长驻云南红河,全程指导科学种植,推广先进的种植经验和技术,长期培育新型职业果农;

在后端,依托产地的两小时冷链物流圈、及四通八达的自建冷链物流中心,48小时内佳沃蓝莓即可从产地直达全国销售终端。

这些努力让云南蓝莓的经济效益辐射到周边7、8个村子,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据统计,佳沃蓝莓园区每年产季用工数量超2万人次,2021年产业园用工达17万人次。

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每年不仅能拿到土地租金,还可以去基地完成采摘工作,家庭月收入翻了4倍以上,果农也找到了致富的“金钥匙”。

在来到蓝莓园区工作前,大部分村民靠种玉米、蚕豆为生,每月仅赚2000-3000元。这还是降雨正常的情况,老天不争气的时候,几乎颗粒无收。如今土地流转加上采摘,一些村民家庭月收入可以达到万元以上,实现了质的飞跃。

“刚开始说种蓝莓,我们多少有些抵触,怕像石榴和枇杷一样,产量不稳定,到最后白忙活一场。后来看村里党员带头,给我们分析了很多蓝莓的优势,我们才下了决心一起干。”一位蓝莓种植户有感而发,“现在,家里盖起了新房子,买来了新车子,日子一天比一天有盼头。”

“现在我们村几乎家家都去蓝莓基地干活,采摘季按量计工资,手脚灵活的话一月挣八九千元,多的时候超一万元,是以前的4倍。”村民邹先亮满足地说道。2020年,邹先亮在自家的小院盖起一座二层的小洋楼,加上装修,一共花了近20万,家里多了一辆20多万的小轿车,农闲的时候,全家人喜欢各地走走看看。

十里铺村的王普珍,今年66岁,2月份来佳沃蓝莓园之前,在一个学校做保洁,因为年龄超了无法继续做才来摘蓝莓。她高峰期一天能摘370盒,从早上8点半工作到晚上5点半,一个月可以挣6000-7000元;淡季一天能摘200多盒,收入也不错。王普珍说:“在这比家里务农好多了,种玉米、韭菜卖不到好价钱,现在的工作对我们来说太好了。”

来自就能村的李正涛夫妻两人在当地蓝莓园工作,自己的两个孩子在蒙自市上班。他笑言:“我们夫妻俩工作一年五六万,土地流转两三万,加起来一年就有10万收入,生活比较小康了。”

“大厂”助力“奔富”

好东西自是不愁卖,如何卖出好价钱?京东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之一,乐于为云南蓝莓“背书”。

京东自2020年10月份启动乡村振兴京东“奔富计划”,截至2022年10月份的两年间,已带动农村实现产值约7000亿元,有望提前实现三年产值超万亿的目标。

通过“趋势洞察+精准运营”的方式,京东超市连接云南蓝莓和拥有潜在购物需求的消费群体,从而成为云南蓝莓线上销售的重要渠道之一。

京东有多能卖?

仅2022年一年,云南蓝莓卖出的4个亿中,线上渠道占比1亿,其中京东销售了8000万。而鑫荣懋集团则成为京东的重要合作伙伴,通过京东平台销售近20万件蓝莓,销售额约2500万元,产品好评率超96%,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京东一直强调的“打造数智供应链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在云南蓝莓上得到了体现。

“在实体行业中,实现数字化转型,降低成本,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今年首次履职全国政协委员的曹鹏表示,他也是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京东云事业部总裁。

京东数智化供应链的运作,将云南蓝莓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缩短,为蓝莓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京东还帮助贵州修文猕猴桃、福建宁德大黄鱼、云南小粒咖啡、宁夏盐池滩羊等众多地方特色农产品向标准化、现代化、规模化和数智化迈进。在京东助力下,众多地方特色农产品实现了质的发展,让更多的优质农特产走向千家万户,农民也实现了大幅增收。

除了京东超市,“互联网+农业”的探索也成为了蓝莓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一环。在这个过程中,蓝莓产业不仅实现了生产方式、销售渠道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更促进了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

写在最后

云南蓝莓产业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和学习,中国还有数以亿万计的农民在“奔富”的路上奋进。

然而数字化时代,传统产业要有“互联网思维”,不断探索新的销售渠道和营销策略,以适应越来越“挑剔”的消费者。“互联网+农业”讲求科技创新和合作共赢,若能掌握要领,传统农业定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从而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

云南蓝莓产业在短短几年内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离不开多方助力。通过科技创新、品牌塑造、电商平台等多方面的合作,云南蓝莓讲好了一个“造富”故事,给中国果蔬产业带来了新的启发。

相信未来,云南蓝莓产业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创造更多个“奔富传奇”。

18.47W+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推荐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