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媒体陆续发布了2022年度社会责任报告,这是媒体社会责任报告工作开展以来,各媒体连续第十次发布有关报告。
据了解,各媒体按照中宣部、中国记协印发的《媒体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实施办法》要求,从政治责任、阵地建设责任、服务责任、人文关怀责任、文化责任、安全责任、道德责任、保障权益责任、合法经营责任等方面,对2022年履行社会责任情况进行报告。
对新闻媒体来说,舆论监督是一个重要的功能,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同时发表批评性报道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
今天,“传媒特训营”将目前可查的“媒体社会责任报告”中有关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的内容呈现出来,让我们一起回顾。
《法治日报》
舆论引导
《法治日报》坚持在重大法治新闻、重大政法新闻、重大典型案件、重大突发事件等新闻宣传方面,及时、专业、权威、有效发声。如唐山烧烤店打人案曝光后,《法治日报》迅速推出稿件《公共场所暴打他人该当何罪?——唐山烧烤店打人案法律解析》,在微博发布评论话题#社会戾气必须依法制止#和普法话题#打人者可能构成什么罪行#,两个话题总浏览量近9亿次,讨论量超21.6万次,网友留言3.1万条。
此外,《法治日报》第一时间组织记者介入调查河南女教师遭遇“网课爆破”不幸离世事件,刊发稿件《“网课爆破”污秽不堪涉嫌违法犯罪 记者卧底“网课入侵”群开展调查》,冲上微博热搜榜第一,话题阅读量达到3.9亿次。
舆论监督
《法治日报》始终秉持客观公正立场,善用慎用手中报道权,持续开展科学、准确、依法、建设性舆论监督。2022年,刊发学习APP暗藏色情广告、高校毕业生招聘培训陷阱、网络平台贩卖窃听窃照设备、黄牛倒卖博物馆免费门票等大量监督报道,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中国新闻社》
舆论引导
中新社记者深入一线采访,通过直击式报道反映各地在经济、民生、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发展,面向海外讲好中国故事。如推出“新疆故事”“和田故事”两个系列的短视频产品120期,从美景美食到风土人情等全面展示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的大美新疆。
舆论监督
中新社旗下《中国新闻周刊》的调查报道《疯狂的牙齿:“畸形”的正畸》《被掠夺的乌拉山:失控的铁矿》,对民生领域的热点话题、个别地区出现的破坏生态情况等内容作深入报道,及时反映有关问题,引发较大社会反响。
《四川日报》
舆论引导
开设“疫情常态化精准防控”等新闻专题,转好用好国家卫健委和央媒权威报道,推出《“阳”了,怎么办?》《“二十条”小课堂》等融媒产品科普防疫知识。“6·1”芦山地震和“9·5”泸定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采写《安置点灯亮了,群众心安了》《100秒视频直击丨“9·5”泸定地震救援黄金72小时》《这就是“飞夺泸定桥式救援”》等10余个重点报道,全网阅读量过亿。泸定地震《绝壁救援》、成都疫情辟谣等双语视频报道,形成正向舆论压倒性态势。
舆论监督
强化“开门生产”,推出“田间地头助春耕”系列报道,帮助农民群众解决春耕中的现实困难问题,推出《河床被施工泥浆抬高近两米,涨水危险!施工方:本周内完成清淤》《厚墙变薄墙,装修时,可以这样敲掉“属于自己一半的墙”吗?》等报道,督促相关部门改进工作、解决问题,启动“住建安全在行动活动”,对燃气、房屋、施工等行业开展暗访,相关报道第一时间在“问政四川”“民情热线”等栏目公开曝光。
《西部网》
舆论引导
2022年,西部网持续聚焦社会热点,注重改进创新。9月,围绕陕西高质量发展,报道“中国这十年•陕西”主题新闻发布会图文实录,同时以微视频、图解、海报等新媒体手段多维度全景呈现十年来陕西变化发展新成就、新实践。针对热点事件,推出《秦知道丨从“长安十二时辰”到露营经济 陕西旅游产业应如何破局求变?》《专家谈丨陈光:关于“后备箱经济”的审慎思考与应用建议》等评论,彰显共情,引发思考。“陕西辟谣平台”专栏第一时间发布《陕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2022年陕西高校省外师生提前返乡筹备工作启动”信息不实》《辟谣!蓝马甲压倒男子一事发生地不在陕西》等信息,快速阻断谣言传播,有效引导舆论。
舆论监督
2022年3月,西部网针对群众关注的难点、堵点,开设《西部网“民生热线”3·15维权线索持续征集中》,集中解决问题、澄清事实。5月,面对网上质疑“陕西发布核酸混检新价格政策后,为何部分检测点取消核酸混检服务”,西部网记者快速联系相关部门,及时调查核实,刊发《民生调查丨找不到3.4元混检核酸采样点?陕西三部门发出价格提醒》,用事实解疑释惑、匡正纠偏。
《浙江卫视》
舆论引导
围绕服务中心工作,做强主流舆论宣传,共同富裕报道精彩纷呈。“共同富裕”试点一周年之际,频道在省党代会期间推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第17季《共同富裕一年间》,全面展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一年来的探索实践;推出《共同富裕争先赛》,以“共富比拼·赛马争先”的形式搅动各地共富建设工作。总局统筹策划的重点理论节目《思想耀江山》,浙江卫视负责“绿色篇”3集节目的制作,节目围绕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探索,结合全国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典型案例,展现共同富裕和生态保护有机统一的生动实践。常设新闻评论节目《今日评说》以“让省委的重大决策家喻户晓,让群众关注的热点话题得到及时回应,让纷繁复杂的舆情得到有效引导”为目标,发出权威声音,引领主流舆论。全年上送央视《新闻联播》共播出浙江新闻371条,连续第14年实现“平均一天一条浙江新闻”,继续领先全国省级广电媒体。
舆论监督
《今日聚焦》推出《危房解危后 安置为何难解决》(浙江卫视,2022年9月9日)。
持续办好建设性舆论监督常设栏目《今日聚焦》,围绕浙江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推出《多个乡村遭遇用水难》《危房解危后 安置为何难解决》《复垦复绿迟迟未完成 究竟卡在哪里》等调查报道。主动发现问题,回应群众关切,促进工作落实落地,继续当好浙江“聚焦”类建设性舆论监督栏目的领头羊。此外,《今日评说》《新闻深一度》等栏目也紧跟社会热点,做好舆论监督工作。
《红网》
舆论引导
聚焦社会热点,主动开展舆论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积极做好疫情防控宣传引导,推出《保持战略定力科学精准抗击疫情》等专题专栏,推出了《观潮快评丨全省“一盘棋”,全民“一条心”,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疫”声评》等一系列重磅评论引导文章,办好《辟谣侠盟》《科普动起来》等专栏,积极引导网上舆论,新媒体作品《未带口罩,距离0.5米被感染》成当日微博热搜全国榜第6,总点击超1.5亿,100余家媒体转发。央视“3·15”晚会曝光湖南岳阳的“土坑酸菜”一事引发舆论高度关注,红网第一时间推出相关报道,展现湖南不护短、坚决开展整顿的决心,有力地引导了舆论。积极做好森林防火、防汛抗旱、防溺水等舆论引导,其中防溺水科普短视频作品《<孤“泳”者> | 防溺水知识科普歌曲》总点击超2亿,成为现象级爆款。《“博士月薪四千”,别模糊重点制造就业焦虑》一文紧扣热点话题,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鼓与呼,有力引导了网上舆论。
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报道《高考在即,长沙一小区学子却因这件事“连觉都睡不好”》推动了相关问题妥善解决。
办好《红网调查》舆论监督专栏,紧扣民生热点,细致深入调查,建设性开展舆论监督,在老百姓中获得了较好的口碑。2022年,累计推出《岳阳金茂高价低配?》《“灯一亮,肉更鲜” 肉摊上的美颜术影响你买肉了吗?》《医院门前现真假“救护车” 外观一致却暗藏玄机》《老表为何换新表?新表读数变快了吗?长沙新奥燃气最新回复来了》等舆论监督报道40余篇。特别是报道《高考在即,长沙一小区学子却因这件事“连觉都睡不好”》在推动问题妥善解决后,群众自发送锦旗表示感谢。
作者|大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