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原财经
百亿富豪卖不动酒。
白酒是门暴利的生意,手握华致酒行、珍酒李杜、金六福三大王牌,湖南富豪吴向东赚得盆满钵满。
吴向东运作的酒业“卖铲人”华致酒行(300755. SZ),凭借“名酒引流”效应,在2023年成功冲进百亿俱乐部,代替了买宅还债的银基集团。
然而辉煌不过一年,华致酒行就交出了一份“暴雷”的财报:营收同比下滑6.49%,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81.11%,这是其上市以来的首份营收净利双降年度业绩。
华致酒行被残忍地踢出百亿俱乐部,吴向东的卖酒术失灵了?
01营收净利双压
作为连接酒企与消费者的桥梁,华致酒行在酒类流通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2019年上市以来,从年入37亿元到突破百亿元营收,华致酒行仅仅用了5年时间,年复合增长率达28.28%,一时间风光无两,被誉为“A股酒类流通第一股”。
“旺季不旺、淡季更淡”,虽然顶着“名酒厂金牌服务员”的光环,但华致酒行2024年过得确实惨淡。
财报数据显示,华致酒行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4.64亿元,同比下降6.49%;归母净利润为4444.59万元,同比暴跌81.11%。
其中,名酒动销的第四季度,华致酒行实现营业收入16.33亿元,同比减少12.6%,归母净利润更是罕见地出现了1.23亿元的亏损,颓势难转。
值得注意的是,这还是华致酒行极致降本后的结果。
2024年华致酒行的研发人员数量由2023年的125人锐减至33人;销售费用为5.1亿元,同比下降21.81%。其中减少的1.42亿元销售费用远高于0.44亿元的净利润。若非大幅降本,2024年华致酒行大概率出现亏损。
具体到产品上,华致酒行的业绩主要还是依赖于白酒业务,公司超9成营收来自白酒板块。2024年白酒业务为公司赚了87.6亿元,营收同比下降6.77%,毛利率为7.33%,同比下降1.91个百分点。
第二大板块为葡萄酒,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13.68%,营收占比约4.4%;排名第三的进口烈酒板块,营收同比大幅下滑43.75%,营收占比不足1%。
有意思的是,虽然公司赚钱更难了,但老板们的分红却是毫不吝啬的。
根据公告,2024年9月、12月,华致酒行派发现金红利1.6亿元、3.3亿元,2025年4月又称,2024年度利润分配拟发现金红利0.38亿元。
算下来2024年度大手笔分红5.28亿元,比前五年累计的金额还要多,而这些无疑大部分都进了高管们的腰包,被质疑“重分红轻投入”。
02卖酒生意经
卖酒虽赚钱,但吴向东这样手握华致酒行、珍酒李杜、金六福三把铲子的百亿富豪并不多,在白酒江湖独领风骚数十年,足见其操盘能力。
吴向东1969年出生于湖南,早年在新华联集团工作,新华联的实控人傅军是他的姐夫。后来在傅军的帮助下,吴向东创立了大家熟知的白酒品牌金六福。
1998年,第一瓶金六福酒从五粮液生产车间下线,借助当时白酒行业惯用的OEM模式,通过打文化牌,重营销、强渠道,依靠大手笔广告投放迅速走红,一举成为当时的知名白酒品牌。
狂奔3年,金六福的销售额突破10亿元,跻身全国白酒市场单品销量前五强。吴向东通过运作金六福完成资本积累。
2001年到2009年正值“白酒黄金十年”,吴向东横向收购了湖南湘窖、安徽临水、陕西太白、江西李渡、贵州珍酒十余家酒厂及品牌,向上游产业进行延伸,开启品牌重塑之路。
其中,珍酒、李渡、湘窖与开口笑四大品牌被打包重组成珍酒李渡集团,成为后来的中国第四大民营白酒集团。
吴向东曾向大家讲述了两个事例:一件是2005年春节,他邀请好友来家中吃饭,特备名酒一瓶给大家满上,喝下去发现居然是水,场面极度尴尬;另一件,是朋友搬家,让吴向东过去帮忙,结果发现他家里的酒大部分是假酒。
这两件事触动了吴向东,他决心创立一家只卖真酒,绝不卖假酒的公司。
2005年,吴向东以自身的白酒行业资源为基础,成立了华致酒行,做起了酒类流通生意,由此开创了以“保真”为核心的新型酒类连锁模式。
华致酒行创立后后,吴向东接连拿下五粮液和贵州茅台代理权,还与多家全球知名酒企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其中贵州茅台酒系列与五粮液系列堪称“开国大将”,上市前,合计每年为华致酒行贡献超过八成营收。
华致酒行经多年运营,形成“生产商+经销商+品牌商+零售商”全产业链商业模式,吴向东一度问鼎中国酒业首富。
2019年,华致酒行(300755. SZ)登陆深交所创业板,成为酒类流通第一股;紧接着2023年,珍酒李渡(06979.HK)登陆港交所,拿下港股白酒第一股。
酒类流通生意相对透明,毛利较薄,后来,华致酒行还与酒厂合作开发产品,并独家经销,比如,贵州茅台酒(金)、荷花酒、钓鱼台精品酒(铁盖)、古井贡酒1818、虎头汾酒等。
华致酒行也因此撑起了百亿营收,成为国内酒类流通行业诞生的第一个“百亿级”酒行。
“预购+囤货”,锁定低价、上涨抛出,进而实现利润转换,在这种经营模式下,华致酒行毛利率虽不及名酒品牌,却也能维持在20%一线,前提是“低价收高价卖”要一直行得通才行。
2022年起,名酒行业已经出现“价格倒挂”现象。以飞天茅台为例,市场散瓶价从高点近3000元/瓶一路下跌至2100元/瓶左右,茅台1935甚至出现批价低于出厂价的尴尬局面。
名酒价格倒挂直接影响了公司盈利水平,致使华致酒行的渠道总利润率从200%左右骤降至100%左右,加大了华致酒行的库存减值压力。
截至2024年末,华致酒行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高达6083.73万元,同比近乎翻倍;存货金额高达32.59亿元,占总资产的45.81%。按当前动销速度测算,其库存消化周期已超过18个月。
存货周转率也从2020年的2.1次降至2024年的1.2次,资金效率腰斩。
此外其资金链情况也堪忧,截至2024年末,华致酒行短期借款为18.62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1095.04万元,但货币资金仅为13.86亿元,资难抵债。
03流通商如何破局
风水轮流转,华致酒行的境遇折射出当前酒类流通渠道普遍的生存压力。
实际上处境艰难的不止华致酒行:
“供应链第一股”怡亚通,同样2024年营收与净利润双双下降;
名酒大商银基集团,2023年已经黯然退市;
酒行业的百亿大商歌德盈香,陷入欠薪、闭店风波;
另一大酒类流通品牌酒便利,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腰斩,实控人余增云被立案调查,今年1月6日发布公告称,拟以接近400万的价格将驻马店酒便利的股权全部出售。
电商平台、社区团购、直播带货等新渠道的崛起,正在重构酒类流通格局。
2024年华致酒行财报唯一的亮点也是电商渠道营收逆势增长72.87%。不过,这恰恰暴露了其线下渠道的溃败。
实际上,电商渠道的高增长,是华致酒行以价格战的方式换取的,而华致酒行营收占比近8成的线下渠道全线崩塌,七大区域板块均呈现负增长,其中占比超3成的华东地区同比减少9.19%。
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为了转型,华致酒行砍掉30%低效门店,转向定制酒、老酒鉴定等增值服务,试图稳定业绩。
不容乐观的是,2025年第一季度,华致酒行的表现延续了上一年的下滑态势:营收28.52亿元,同比下降31.01%;归母净利润8539.45万元,同比下降34.19%。
破局之路,任重而道远,“囤货待涨”策略失效,华致酒行依然危机四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