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当前没有启用javascript,网站无法正常访问。请开启以便继续访问。国资时代的康恩贝:仍在摸索突围之路_资讯_鲸平台
国资时代的康恩贝:仍在摸索突围之路
2025.03.06 18:24 中访网
国资时代的康恩贝,如何在政策收紧、市场变革的背景下找到新的生存空间?面对营收压力和市场变革,这家曾经的中药巨头,仍在摸索突围的道路。

文|中访网

康恩贝集团(600572.SH)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但这场变革却充满了不确定性。2025年2月,公司正式退出直销行业,成为继三株福尔之后今年第二家主动退牌的直销企业,中国直销行业牌照数也由巅峰时期的91张缩减至86张。与此同时,公司在核心制药业务上同样面临多重挑战:核心产品销售大幅下滑、营收与利润双降、行业监管持续收紧,令市场前景更加迷雾重重。2024年上半年,康恩贝营业收入同比下降8.4%,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25.95%,核心产品“肠炎宁”销量下滑,整体业绩承压。在胡季强彻底交出控制权、国资全面接管后,康恩贝未来是否能够重振旗鼓,仍是一个未知数。

直销业务终结,康恩贝正式退牌

康恩贝退出直销行业的决定,标志着这家医药企业的业务战略发生重大转变。但回顾其直销业务的起伏,这一结果或许早已注定。

2014年,康恩贝保健品公司获商务部直销经营许可证(第52号),正式进军直销行业。2017年,康恩贝直销业务营收达8亿元,一度成为行业黑马。

2018年“权健事件”引发监管部门对直销行业的全面整顿,直销行业迎来寒冬,康恩贝业务受到波及。2019年,公司宣布全面停止直销业务,并转型新零售。然而,渠道库存积压、经销商体系瓦解等问题接踵而至。2024年6月,康恩贝决定注销直销经营许可证,并在2025年2月正式从商务部直销企业名单中除名。

业内人士分析了退牌背后的深层原因:1.监管收紧:2019年起,商务部暂停直销牌照审批,全国范围内加强监管。2.行业衰退:中国直销行业年销售额从2017年的2000亿元暴跌至2024年的1150亿元,萎缩近50%。3.合规问题:康恩贝直销业务曾被曝违规销售未备案产品,并采用多层级返利模式,引发涉传质疑。

如今,73家仍在运营的持牌直销企业中,仅38家实现业绩增长,超过16%企业已不再实际开展直销业务。康恩贝的退场,折射出整个直销行业的困境。

制药业务遭遇挑战,核心产品销售持续下滑

康恩贝的主营业务虽为制药,但近年来同样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核心产品的销售大幅下滑,成为业绩下滑的重要因素。

2019年,国家卫健委将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纳入《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直接导致该产品销售额从20亿元暴跌至不足1亿元。由于该药物曾占康恩贝总营收的20%以上,这一政策变动对公司形成重创。

“经常拉肚子,快用肠炎宁”这句广告语广为人知,肠炎宁一度是康恩贝的大单品。2024年上半年,肠炎宁总营收同比下滑,受市场需求下降影响,康恩贝整体营收承压。公司的其他明星产品如金笛鱼腥草合剂、前列康等也未能幸免,销售增长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

2024年上半年,国内医药行业营收同比下降0.9%,这是近年来罕见的负增长。受医保改革、集采政策等影响,药品价格不断下滑,康恩贝核心产品的盈利能力受到挑战。

胡季强彻底交班,康恩贝迎来国资时代

2020年,康恩贝进行“混改”,浙江省国贸集团通过旗下子公司浙中医药集团收购康恩贝20%股份,成为实际控制人。2024年8月,胡季强正式卸任董事长,由姜毅接任,康恩贝彻底进入国资时代。

胡季强的离场意味着什么?业内人士分析认为:1.失去民营灵活性:国资接管后,公司决策效率可能下降,难以迅速调整市场战略。2.国资支持,但改革力度未知:国资的加入可以带来资金支持,但康恩贝是否能重塑竞争力,仍有待观察。

康恩贝的直销业务已正式终结,制药主业也遭遇严峻挑战,核心产品销售下滑、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业绩持续下滑。虽然国资接管后,康恩贝拥有更强的资金支持,但其能否扭转颓势,仍需观察。

国资时代的康恩贝,如何在政策收紧、市场变革的背景下找到新的生存空间?面对营收压力和市场变革,这家曾经的中药巨头,仍在摸索突围的道路。

27.05W+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推荐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