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5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6%,虽低于临界点,但比上月上升2.2个百分点,制造业总体景气水平有所改善。5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7.8%,比上月上升5.9个百分点,非制造业景气水平明显改善。
对此,多位鲸平台智库专家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1、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赵伟:多数行业景气回升,稳增长“加力”中
制造业PMI回升、接近临界值,产、需均有改善。5月,制造业PMI录得49.3%,较上月回升2.2个百分点,其中生产和新订单分别回升5.3和5.6个百分点至49.7%和48.2%,在手订单和产成品库存进一步消耗,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有所改善、采购量和原材料库存增加。
多数行业景气回升,能源化工、食品等景气较高。主要行业中,汽车、电气机械、石油、化纤等行业PMI回升超10个百分点;上游的石油加工、化学原料、化纤、医药制造业,中游的电气机械、专用设备,下游的农副食品和纺织服装等均在临界值上方。
中游行业出口景气相对较高。主要行业产需大多有改善,但上游的有色冶炼、黑色冶炼、非金属制品新订单不同程度回落;中游的计算机电子、电气机械、专用设备出口订单回升幅度较大,而下游的纺织服装新订单和出口订单均明显回落。
不同企业景气均回升,大企业产需、中小企业新出口订单改善明显。5月,大型企业PMI较上月回升2.9个百分点至51%,中型和小型企业PMI分别回升1.9和1.1个百分点分、仍在临界值下方。其中,大企业生产、新订单回升幅度均较大,而中小企业新出口订单回升明显。
非制造业PMI回升,服务业改善明显,基建稳增长发力。5月,非制造业PMI录得47.8%、较上月回升5.9个百分点。其中,服务业PMI回升6.7个百分点至47.1%,而建筑业PMI小幅回落0.5个百分点、可能部分受到地产拖累,而土木建筑活动和新订单指数分别提升1.7和6.8个百分点,指向基建稳增长发力。
重申观点:经济底已现,产需进入修复通道、节奏和弹性仍需跟踪。疫情对经济活动和市场预期的干扰最大阶段或主要集中在4月,伴随着疫情平复、复工复产推进,经济活动开始逐步修复,生产修复或快于投资和消费,后续关注稳增长落地效果和场景修复情况等。
2、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 温彬:政策发力成效显现,经济景气止跌回升
近期疫情和国际形势变化对经济运行造成了冲击,4月份以来工业生产、消费、就业等指标走低,稳增长十分迫切。5月下旬,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宏观政策进一步发力,效果有所显现,我国经济景气水平较4月份出现改善,制造业PMI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均有所回升。
对于制造业而言,本月PMI指数为49.6%,环比上升2.2个百分点,也超过了今年3月份的水平。随着疫情形势逐渐好转和宏观政策加快发力,供需两端都出现了一定改善。生产方面,本月生产PMI指数环比回升5.3个百分点至49.7%,接近于荣枯线水平,说明疫情之后更多企业复工复产。需求方面,本月新订单PMI指数环比回升5.6个百分点至48.2%。贸易有所好转,进口PMI指数环比回升2.2个百分点至45.1%,新出口订单PMI指数环比回升4.6个百分点至46.2%。虽然相关指数整体在改善,但都位于收缩区间,说明经济仍然存在下行压力。
在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下,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有所好转。国家继续实施原材料保供稳价政策,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PMI指数环比回落8.4个百分点至55.8%,表明原材料涨幅整体收窄。出厂价格PMI指数环比回落4.9个百分点至49.5%,年内首次进入收缩区间,表明制造业产品销售价格总体处于回落水平。不同类型企业PMI指数均出现一定改善,大型企业PMI指数环比回升2.9个百分点至51%,重回扩张区间;中型企业PMI指数环比回升1.9个百分点至49.4%,好于今年3月份水平;小型企业PMI指数环比回升1.1个百分点至46.7%,为年内最高水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有所好转,其PMI指数环比回升0.6个百分点至53.9%。在企业状况好转,叠加一些列稳岗稳就业政策支持下,本月从业人员PMI指数环比回升0.4个百分点至47.6%。
非制造业景气水平改善,但仍位于荣枯线之下。本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7.8%,环比回升5.9个百分点,但仍不及今年3月份水平。本月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环比回升7.1个百分点至47.1%,距离扩张区间还有一段距离,特别是住宿、租赁及商务服务等行业的指数继续位于40%以下,体现了这些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大。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环比回落0.5个百分点至52.2%,继续保持在扩张区间,主要是近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对稳增长形成了支撑。
总体上看,近期宏观政策加大对稳增长的支持力度,本月我国制造业PMI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均较上月有所改善。但也要看到,部分指数仍然位于收缩区间,说明经济恢复动力尚待增强。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6方面33条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要求5月底前要出台可操作的实施细则、应出尽出。宏观政策进一步发力,货币政策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在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的同时,本月5年期以上LPR下降15BP的历史最高降幅;全国财政支持稳住经济大盘工作视频会议日前召开,在退税、支出、专项债券等方面加快发力。随着这些政策发挥效果和更多稳增长政策的落地实施,我国经济有望触底回升。
3、中泰证券首席分析师 杨畅:小企业修复程度偏弱,需要重点关注
从生产与需求来看,生产当月49.7%(前值44.4%),回升5.6个百分点。新订单当月48.2%(前值42.6%),回升5.6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46.2%(前值41.6%),回升4.6个百分点;新订单与新出口订单的差值为2个百分点(前值1个百分点),表明内需带动更大。
原材料购进价格55.8%(前值64.2%),在连续2个月回落,指向PPIRM环比下行。出厂价格49.5%(前值54.4%),在连续4个月景气后跌入线下。原材料购进价格与出厂价格的差值为6.3个百分点(前值9.8个百分点),较上月收窄,指向企业利润的压力有所减轻。
原材料库存47.9%(前值46.5%),收缩速度略有减小,企业备料积极性有所改善;从业人员47.6%(前值47.2%),处于景气线下,并且收缩速度略有减小。产成品库存49.3%(前值50.3%),跌入线下。
大型企业51.0%(前值48.1%),中型企业49.4%(前值47.5%),小型企业46.7%(前值45.6%),大企业回升至线上,中小企业收缩速度放缓,但仍在线下,中型企业回升1.9个百分点,小型企业回升1.1个百分点,小型企业值得关注。
总的来看,制造业PMI数据回升但仍在线下,反映了收缩的速度出现减小迹象。新订单与新出口订单的差值扩大,表明内需开始修复。但新出口订单修复偏小,未来出口压力仍然存在。原材料库存与从业人员收缩的速度出现减小迹象,也印证企业生产的积极性偏弱。另外,大型企业修复至景气线上,小企业修复程度偏弱,需要关注。
【财联社|鲸平台智库】是上海报业集团财联社旗下的智库平台,拥有30W+行业专家,涵盖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5G、工业互联网、生物医药、大健康、新零售、经济金融、文化创意等50多个国家重点鼓励和支持的产业领域。欢迎更多专业人士加入,参与线上线下精彩活动,传递观点声音。(加入智库/参与解读请添加vx:18513370527;商务合作请联系:胡女士 15011573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