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当前没有启用javascript,网站无法正常访问。请开启以便继续访问。NFT技术应用背景下新闻业面临的机遇与风险| 芒种观点_资讯_鲸平台
NFT技术应用背景下新闻业面临的机遇与风险| 芒种观点
2022.09.07 18:32

NFT即“非同质化代币”,其本质是一种以区块链为底层架构的加密货币,因而具有数据化结构、分布式存储、加密算法和共识机制等特征[1]。内容通过“NFT化”成为数字资产后,其上便附着了唯一的权利凭证以及交易、修改的记录,从而得以被“确权”。NFT的这一技术特性使其吸引了众多行业的关注。2021年被称为“NFT元年”,这一新技术的出现同样对新闻业产生重大影响。

腾讯媒体研究院转载的本篇文章,为我们介绍了NFT技术在新闻业中的应用,给新闻业带来的机遇,以及新闻媒体机构发行NFT数字藏品所面临的多重风险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策略,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来源 | 青年记者杂志

编译 | 张 森 靳业娴

NFT技术在新闻业中的应用

数字艺术品的收藏与交易是目前NFT技术的主要应用场景。2021年3月,国外一些新闻媒体机构试水NFT市场。美国新闻网站Quartz以NFT形式出售了一篇报道,并声称这是第一个以NFT形式出售的新闻报道[2]。随后,纽约时报、《时代》杂志等多家美国媒体布局NFT产品的发行。

国内多家新闻媒体机构也对数字藏品的发行进行尝试。新闻数字藏品是数字出版物的一种,由新闻媒体机构利用NFT技术在区块链中发行。2021年12月,新华社将2021年精选新闻摄影报道以中国首套新闻数字藏品的形式进行限量发行,这标志着我国新闻媒体机构中的“国家队”正式入局NFT数字藏品市场。

2022年7月6日,由国家新闻出版署科技与标准综合重点实验室区块链版权应用中心主编的《数字藏品应用参考》(以下简称《参考》)发布,旨在为数字藏品行业相关区块链平台、发行平台及用户的应用和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管提供理论参考。《参考》将数字藏品定义为“数字出版物的一种新形态”,并分为“区块链作品版权”和“区块链数字出版产品”两种类型,不同类型的产品适用不同的规范。

我国新闻媒体所发行的新闻数字藏品与国外NFT产品存在本质上的不同。国外NFT产品的发行基于完全去中心化的公有链,我国新闻媒体所发行的数字藏品则基于可管可控的私有链或联盟链。国外NFT产品以比特币等同质化代币进行交易,并且可以在用户之间进行自由交易,而国内新闻媒体所发行的数字藏品以人民币或数字人民币进行交易,且交易后无法在用户之间进行流通。基于监管法规的不同,二者还存在交易后权利关系转移上的差异等。尽管我国新闻媒体所发行的NFT数字藏品并非完全去中心化,但作为新闻媒体机构应用NFT技术涉足元宇宙的初始场景,新闻数字藏品为新闻业未来在元宇宙中的实践具有探索性意义。

NFT技术给新闻业带来的机遇

NFT技术的意义在于为区块链上的数字资产“确权”。在以内容为核心资源的新闻业,新闻内容的NFT化为新闻媒体机构在区块链中进行内容售卖提供了可能。NFT技术还可以直接作用于新闻生产的流程,通过其可追溯、不可篡改等特征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利用其“确权”价值为众包新闻的实践提供保障。

新闻资源内容NFT化带来新的盈利可能

《参考》中将数字藏品产品分为“区块链作品版权”和“区块链数字出版产品”两种类型,与此相对应,新闻媒体机构对其内容的“NFT化”可以从内容IP化运营与新闻内容出版两方面为自身拓宽盈利的渠道。

相较于其他机构与个人,拥有大量一手的现场新闻资源是新闻媒体机构的独特优势。然而实践中随着新闻热点的转移,新闻事件很容易成为“旧闻”,一手的现场资料便缺少了再次变现的可能。新闻数字藏品的发行则使“旧闻”在区块链中重新具有了价值。NFT技术不仅可以用于新闻媒体机构的内容IP化,还可以成为内容付费的新形式。新闻媒体机构可以将新闻内容NFT化存储于区块链之上,将传统的会员制、订阅制在区块链平台中进行创新,充分利用分布式系统的安全性保障用户权利,也保障新闻媒体机构对新闻内容的版权和盈收。

因此,尽管当下新闻媒体机构对于NFT技术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但随着技术的成熟,数字藏品发行或可成为新闻媒体稳定的盈收方式,新闻内容本身成为可以重复变现的工具,从而使新闻媒体机构的关注点回归至新闻内容本身的质量。

真实性的核实与众包新闻的实现

NFT技术的使用可以从新闻呈现的环节扩展至新闻生产的环节,哈希算法与智能合约等底层技术的保障会使受众更加信任新闻的真实性。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大幅增加了对各环节的内容进行篡改的成本,且每一次内容的修改都被记录在分布式系统中,确保了区块链中内容的每一次变动都是可核查的。区块链第一次将人类从必须依赖一个人、一个机构才能实现彼此信任的陈旧思维中解放出来[3],当新闻生产过程中的内容被NFT化并储存于区块链之上,新闻来源便可追溯且不可篡改,新闻内容的真实性获得了技术层面的保障。

NFT技术的使用也为众包新闻的实现提供了可能。众包新闻是用户以提供UGC的方式参与新闻生产的形式,是利用集体智慧来搜集与核实信息、报道故事或者在新闻生产中做出选择[4]。用户将其提供的内容NFT化后,生成与其对应的唯一的数字所有权凭证。区块链技术可以忠实记录每个创作者的贡献次数、时间和贡献内容占整个作品的比例,然后通过智能合约进行版权利益的分配[5],完成用户与新闻媒体之间的信息互通与交易,使用户与新闻媒体的权利得到双向保障。此外,以往众包新闻的实践中存在的信任度缺失、盈利模式模糊等问题也可通过NFT技术在区块链中寻求解决方案。

新闻媒体机构发行NFT数字藏品

面临的多重挑战

NFT技术架设在基于去中心化理念的区块链之上,使新闻媒体与用户在与传统互联网或社交媒体完全不同的技术逻辑中进行互动。新闻数字藏品作为数字资产在新闻媒体与用户之间流通时所产生的权利转移尚存在模糊地带,技术本身的缺口也使新闻数字藏品的发行具有安全风险。同时,公众对于NFT技术的认知与行业内的探索实践存在鸿沟,易对新闻媒体机构形象产生负面影响,使新闻业的公共性面临威胁。

权利模糊与技术缺口下的公共性风险

区块链与NFT数字藏品是诞生于数字世界的新兴事物,当前我国对此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数字藏品的交易过程涉及知识产权、物权等多种权利关系的转移。但新闻媒体具有公共性,要求新闻媒体为社会公众提供信息、维护并服务于社会公共利益,对新闻作品的独占显然与此相冲突。因此,用户购买以新闻作品为内容的NFT数字藏品后获得怎样的权利,新闻媒体与用户各自的权利边界如何划分,以及如何同时保障对新闻作品的著作权与合理使用该新闻作品的权利等问题都需要重新被评估。

除此之外,尽管NFT技术对区块链上的数字资产提供“确权”,但其本身并不能为权利认定与保护的各个环节提供技术保障。如在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中,区块链技术本身只能证明上传了文件以及上传时间,对创作成果的“独创性”认定则无能为力。此外,区块链技术能够保证交易过程不可篡改,但起不到版权移转的公示效力。[6]

而区块链中的运行规则本身由技术保障,目前区块链系统面临多种安全攻击,缺乏有效的系统级安全评估手段、网络预警技术、决策支持能力以及灾后修复技术[7],新闻数字藏品存在被非法利用的风险。

因此,由于新闻媒体机构社会责任的要求以及区块链技术本身在逻辑与安全上的缺口,新闻数字藏品的发行给新闻媒体的公共性带来一定的风险。

NFT技术探索对媒体形象的冲击

自2009年“创世区块”诞生,区块链技术已经经过了十余年的发展,NFT作为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也已发展出多种产品形式与商业模式,但在国内,区块链与NFT技术的发展仍然十分谨慎。

2017年,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叫停ICO(初始加密货币发行)。2021年,人民网刊文《NFT:通往元宇宙,还是走向大骗局?》,提出要警惕“击鼓传花”的骗局。同时,NFT技术与数字藏品发展至今,并未与实体经济形成有效联动,购买数字藏品无法得到有形的回报,与普通大众的消费观念形成冲突。普通大众对其印象仍以“割韭菜”为主,可见公众认知与业内探索之间存在鸿沟。新闻媒体机构的公共性实践与媒体形象相关联,对NFT技术与数字藏品的探索存在造成新闻媒体形象贬损的风险,影响媒体公信力,同样也是对新闻媒体公共性的冲击。

同时,当前新闻媒体所发行的NFT数字藏品的内容本身仍较为单一,多为新闻摄影作品、IP衍生形象等,并且相同内容的发行量较大,与作为“非同质化”数字资产应具备的稀缺性相冲突。此外,新闻媒体机构所发行的数字藏品大多建立于联盟链与私有链之上,以法定货币而不是同质化代币进行支付,且无法在用户间交易,因此,在进行NFT数字资产交易的“币圈”内部,新闻媒体机构数字藏品的价值也存在争议。

结新闻媒体机构数字藏品

公共性风险的防范

《参考》的发布是将数字藏品市场纳入规范化轨道的一种尝试,但其无法对NFT数字藏品应用中存在的复杂风险提供完整的解决途径。在发展NFT新闻数字藏品的过程中,新闻媒体需要明确新闻数字藏品在流通过程中权利关系转移的性质,避免同质化内容使新闻数字藏品只是成为盈利的工具,更需要权衡用户的独占权利与新闻媒体机构的公共性。同时,新闻媒体机构需要在技术层面对NFT的技术缺口进行补全,降低运营成本,同时探索NFT新闻藏品新的应用形式。

明确“确权价值”对新闻媒体与用户的意义

NFT技术框架下的数字藏品与其他数字化资源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其附着的“确权价值”,然而当前NFT数字藏品无法在用户间流通或进行跨链交易,多数情况下用户对数字藏品所享有的权利仅存在于私有链或联盟链之上。因此,新闻媒体机构需要明确新闻数字藏品上附着的用户权利以及权利的边界,明确NFT技术带来的数字资产的“确权价值”对用户的真正意义。

目前主流媒体进入NFT市场尚不能实现完整的从内容确权到变现流动的全链条业务,但是由于进入门槛和代价可控,它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重塑内容价值的探索机会[8]。新闻媒体机构应挖掘区块链上用户对新闻数字藏品的需求,避免内容的同质化,提高数字藏品的内容质量与独特性,完善用户体验,使新闻数字藏品成为值得付费的新闻内容与IP衍生品。同时,新闻媒体机构也需在实践中寻找以数字藏品赋能实体经济的途径。

此外,作为承载公共性的新闻媒体还需要明确新闻数字藏品对用户的“确权价值”是否是独占、排他的,对新闻数字藏品的占有或使用权利是否与新闻内容公共、公益的性质相冲突,以免使新闻数字藏品成为投机者牟利的工具。

完善技术体系,开发元宇宙框架下NFT数字藏品应用新场景

由于NFT以区块链技术为框架,其运行过程由技术进行执行与安全保证,若想最大限度地释放NFT技术促进新闻业发展的潜力,不仅需要新闻业的自身重构,还需要对技术本身加以完善。除了前述安全、预警与修复的技术缺口之外,NFT与区块链技术本身运行与修复的巨大成本也需要寻求削减方案。

以NFT数字藏品交易所依托的智能合约为例,一旦不可修改的智能合约出现漏洞,开发者便只能选择重新构建智能合约,与中心化逻辑下的漏洞修复相比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因此,从技术层面提高NFT技术应用的灵活与安全,降低维护成本,对为新闻业与区块链技术的融合提供安全保障与技术支撑十分重要。

元宇宙的3D虚拟信息空间具有可视性、协同性、持久性和互操作性,为整合信息资源、融合多媒介内容和实现大数据云计算提供了一种即时的、共享的社会语境[9]。区块链与NFT技术作为元宇宙搭建的基础设施,为新闻媒体机构提供了架设元宇宙社区的“入场券”。当前部分新闻媒体机构不仅进行数字藏品的发行,同时还进行着数字藏品交易平台的搭建。

而新闻数字藏品的应用形式不只局限于新闻内容与IP衍生品的数字资产化,如在元宇宙框架下,NFT新闻数字藏品可以助力沉浸式的新闻呈现,将交互性融入NFT新闻数字藏品的开发中,使用户在进行数字内容消费时得到沉浸式交互体验;而 NFT技术的“确权”可以用于架设以新闻数字藏品为核心的区块链社区,用户在各自的区块中对自己所拥有的数字藏品进行展示,形成具有公共性的区块链上的“新闻展览馆”,真正做到“为新闻留下数字纪念”。

结语

与从Web1.0向Web2.0的更迭不同,作为NFT底层框架的区块链技术不再是传统互联网技术的简单迭代,而是数字技术革命性的发展。对新闻业前景的预判也不应按照以往的互联网逻辑去思考。新闻媒体机构作为提供内容服务的“中心”,仍需思考如何将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的逻辑融入新闻内容生产与流通的过程中,否则新技术无法推动更多革命性创新的产生。

同时,新闻业的公共性不止体现在新闻内容的报道与呈现环节,还体现在新闻媒体机构所提供的科普、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等多种公共服务之中。例如2022年5月,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厅、新闻办公室、检察日报社联合主办“未成年人法治手绘画廊”活动,经筛选后的90幅优秀作品入选为“未成年人法治画廊数字藏品”,并于6月向社会公众免费发放。区块链技术在多个方面重塑了公共服务场景,承载着公共性的新闻业也可探索将NFT技术应用于公共生活的更多可能。

22.67W+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推荐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