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宇科技长达近2年的“上市传闻”尘埃落定;
*柔宇科技主要从事全球柔性显示、柔性传感、虚拟现实显示及相关智能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至今,柔宇科技已经完成至少10轮的融资,投资方包括深创投、IDG资本、松禾资本等。
*不可否认的一点是,柔宇科技目前同样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8月14日晚间,深圳证监局官网披露,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柔宇科技”)已接受中信证券的辅导并于8月4日进行辅导备案,计划在境内交易所挂牌上市。
这意味着,柔宇科技长达近2年的“上市传闻”尘埃落定。
今年年初,彭博报道称柔宇科技已秘密递交在美IPO申请,计划募集10亿美元;7月,彭博再次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称,柔宇科技正考虑在中国市场上市,原先的美国上市计划暂时搁置。
据IPO早知道了解,柔宇科技在2019年下半年的计划确实为赴美上市,目前基本确定将于科创板上市,当然不排除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的可能性。
事实上,在与中信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前,柔宇科技已在工商信息上作了一系列调整,以符合境内上市的标准。
6月30日,柔宇科技的公司主体类型从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同时新增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刘姝威为独立董事。
目前,深交所披露的辅导备案信息尚未提及具体辅导时长;若按照最快3个月的辅导期计算,柔宇科技或将于2020年年底之前正式在A股挂牌上市。
柔宇科技于2012年在硅谷、深圳及香港同步创立,主要从事全球柔性显示、柔性传感、虚拟现实显示及相关智能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业务类型具体可分为B2C消费者业务以及B2B企业解决方案业务。
2014年,柔宇科技在全球第一个发布了业界最薄、厚度仅0.01毫米的全柔性显示屏;2018年,柔宇科技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柔性显示屏大规模量产线点亮投产。
2018年,柔宇科技先后推出全柔性屏时尚套装、全球首款柔性屏折叠手机FlexPai 柔派、全球首棵巨无霸柔树、与Cleer品牌联合发布的柔性屏智能音箱Mirage、柔宇第二代智能手写本RoWrite 2等。
目前,柔宇科技的消费者产品包括FlexPai柔派手机、RoWrite柔记、RoTorch柔炬、柔性屏时尚衣帽、Royole Moon系列、Royole-X及配件7大类别。
此外,柔宇科技近年来陆续将全柔性显示屏、全柔性传感技术渗透到智能移动设备、智能交通、文娱传媒、运动时尚、智能家居和办公教育等六大行业,为合作企业提供垂直整合一体化解决方案,目前已拥有包括AIRBUS、LouisVuitton、丰田、京东、万科、中国移动等500余家合作伙伴。
今年2月,柔宇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自鸿发布全员信称,计划将项目进行优化重组,缩减市场价值较小而资源消耗较大的项目,将战略资源向市场价值大、市场占有率高、现金流稳健的产品和项目汇集。
出生于1983年的刘自鸿在17岁时获江西省抚州市理科高考状元,曾获全国数理化奥赛物理一等奖、化学一等奖,21岁获清华大学电子工程学士学位,23岁获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微电子学研究所硕士学位,26岁获美国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博士学位,是斯坦福历史上罕见的用时不到三年完成博士学位的毕业生。2009至2012年期间,刘自鸿曾任美国IBM公司位于纽约的全球研发中心顾问级工程师及研究科学家。
除刘自鸿外,另两位联合创始人余晓军和魏鹏同样毕业于清华和斯坦福大学。
2012年成立之初,柔宇科技即获得来自深创投和松禾资本的数千万元A轮融资。
至今,柔宇科技已经完成至少10轮的融资,投资方包括深创投、IDG资本、松禾资本、中信资本、基石资本、源政投资、富汇创投、Alpha Wealth、Jack and Fischer Investment、美国骑士资本、前海母基金、尚乘集团、越秀产业基金、盈科资本等。
其中,2017年9月,柔宇科技完成迄今规模最大的一笔8亿美元的融资,由约2.4亿美元股权融资和约5.6亿美元债权融资组成,投资方包括WARMSUN Holding Group、汉富资本、浦发银行、中海晟融、檀实资本等,以及中信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平安银行等。
2019年年末,柔宇科技完成3亿美元F轮融资,投后估值60亿美元,相较前一轮50亿美元的估值有所增加。
而在2019年3月,彭博曾报道称柔宇科技试图寻求在IPO前以80亿美元的估值完成新一轮10亿美元的融资。
但就当前市场环境及融资进程来看,一级市场中并无机构愿意给出如此的价格。
作为一家初创公司,刚刚在8月1日度过自己8岁生日的柔宇科技,无疑是一家表现较为优异、发展态势较好的企业。
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柔宇科技目前同样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其一,柔宇科技至今尚无一家手机巨头级别的客户,而这一点往往会被质疑是柔宇科技的质量及产能未能满足需要。
国内OLED市场中,京东方和维信诺是目前最具备与三星和LG抗衡实力的公司,而京东方和维信诺恰恰拥有华为和小米两大手机厂商。
当然,柔宇科技的另一种选择是不委身大厂,长期自己打造2C消费级产品。
其二,对资金的需求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成为伴随在柔宇科技左右。
成立伊始,柔宇科技一直保持每1至2年完成一年融资的节奏。但当其估值到这一级别时,显然越来越少的机构能为其买单。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7年D轮融资后,柔宇科技自己并未官宣过任何一轮具体融资额。
因此,在这一时间点寻求IPO,以扩充自己的融资渠道,或许是柔宇科技不得不做出的、也可能是最佳的一个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