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当前没有启用javascript,网站无法正常访问。请开启以便继续访问。从《我和我的新时代》看重大题材纪录片平民化网络化表达_资讯_鲸平台
从《我和我的新时代》看重大题材纪录片平民化网络化表达
2022.10.17 16:41

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组织全国省级广电局、台及港澳电视媒体联合创作的系列微纪录片《我和我的新时代》近期播出。作为中宣部迎接党的二十大重点项目之一,该片陆续在全国各省级卫视和重点网络平台上线后,其重大主题内容平民化、网络化表达的特色,以及高远的立意、生动的故事、精良的制作引起了热烈的社会反响。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通过对比彰显发展成就与幸福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这已成为包括纪录片在内各类文艺创作的指南。

在《我和我的新时代》中,并未因题材的重大而忽略微观个体的表达,一个个作为讲述者的“我”都是来自基层的城乡普通群众、街道乡村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他们构成了作品“表现的主体”。片中大多采用今昔对比的手法,以真实的影像、真诚的讲述描绘了这十年来普通中国人与新时代并进的绚丽图景,反映了人们拼搏进取、实现梦想的人生瞬间。

例如在“精准扶贫”的指引下,湖南湘西十八洞村的苗绣飞出了大山,走向了世界;安徽六安金寨县花石乡采用“山上种茶,家中迎客”的致富思路,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江苏句容山区戴庄村群众通过种植有机农作物,收入提高四到五倍,走上了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新疆于田的百姓在结亲干部的帮助下,逐步摆脱贫困过上了好日子;北京雨儿胡同经过“申请式腾退”和庭院改造,极大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和质量;上海虹桥街道基层立法点组织民意征询讨论会,为法律草案提建议,这种“开门立法”是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诠释。

通过今昔对比的讲述,该片以高远的立意、客观的事实、温煦的情感折射了十年来我国的发展成就以及人民群众切实拥有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而广大观众作为鉴赏家和评判者,能够为片中人“我之观察,我之奋斗,我之生活,我之情感”所深深触动,沉浸其中、与之共鸣,并观照自身、启发思考,在潜移默化间涌起爱党爱国的情怀。

二、通过生动的场景描述,展现人民领袖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

《我和我的新时代》立意高、策划实,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各地的足迹展开回访拍摄。每期节目均呈现了总书记和民众的亲切交谈或信件往来,以及当地在总书记关心关怀下取得不凡业绩的发展故事。

片中通过大量生动的场景描述,反映了领袖与人民真挚深厚的情感。如农业技术专家赵亚夫会回忆起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咐他要“把成绩写在大地上”;上海街道干部朱国萍回忆起总书记见到她时,亲切地说“小巷总理好”,大家听到一下子就放松了;金寨县大湾村书记余静从总书记与困难村民的交谈中,学到了扶贫工作“最好的模板、最高的标准”;十八洞村苗绣传承人石顺莲讲述起与总书记面对面交谈的场景,感动得热泪盈眶;库尔班大叔的曾外孙女如克亚木一家意外收到总书记的回信后,她奶奶激动得久久把书信抱在胸口等等。没有发自于内心的真情实感,不可能将这一幕幕场景描述得如此真切感人。

此外,该片还讲述了河南信阳东岳村村民杨长太牢记总书记“带动更多乡亲向致富路上继续奔跑”的嘱托,带领村民们探索致富新路的故事;生长在雨儿胡同的“老北京”李长林结合近年庭院改造后的幸福生活,对总书记关于“把老城区改造提升同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历史文脉统一起来”的重要指示的亲身感悟。

《我和我的新时代》用大量平民化的表达、真挚饱满的情感,呈现了普通民众与人民领袖在一起的温暖瞬间,润物无声地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也道出人民群众爱党爱国、爱戴领袖的心声。

三、契合全媒体生态环境,提升重大现实题材的网络化传播效果

在全媒体生态环境下,主题主线纪录片不再局限于传统大片模式,而是更多地与短视频、微纪录片等形式相结合,契合网络文化语境精耕细作,致力于网络视听表达手段的创新和升级,使主题主线内容更显生机活力,更具传播效果。

《我和我的新时代》以微纪录片的体量,在提升重大现实题材的网络化传播效果方面颇有亮点。主要表现在,未采取主题主线纪录片常用的第三人称,而是凸显讲述者的第一视角,话语朴实、娓娓道来、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和冲击力。

如刚刚结婚三天的王花报名去湖北支援抗疫,临走时跟老公说如果平安归来,一定要给他生一个健康的宝宝。塞罕坝林场年轻护林人孙子恒总结道,“爷爷种树,父亲防虫,我防火扑火,我们这三代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和传统主题纪录片不同,全片无解说词、无配音,没有惯有的居高临下、宏大叙事,转而有很多生动鲜活的现场同期、纪实片段,并辅以新闻和影视剧资料,表现手段丰富多元;适当融入网生化叙事的手法,形成开放活泼的话语方式,更易于年轻群体接受。如“小巷总理”朱国萍在正式采访前别上话筒、询问摄影师的一些“后台”画面,也融入到了正片中,且用上海方言表达,具有很强的亲和力。

该片在台、网、微、端协同联动播映,实现了网上网下融合、大屏小屏互动,其多元表现手法、多种平台分发以及多方热烈反响,体现了创作团队契合移动优先的全媒体生态环境,提升重大现实题材纪录片网络化传播的实效。

四、创新内容生产机制,以“众筹模式”优质高效完成拍摄制作

《我和我的新时代》在内容生产机制上也独具特色,不是由一家或几家单位制作,而是在广电系统进行了大范围的动员和协作。该片采用了“总-分-总”的形式,由总局统筹谋划,明确拍摄要求,各省级广电制作单位分头创作,最后再由总局指导相关单位统一包装宣推、安排播出。这为作品在主题立意、叙事模式、美学风格和制作规范的统一打下了重要基础。相关部门精心组织策划、拍摄录制,优质高效地完成了制作任务,形成了整体声势。这种“众筹模式”在重大题材创作中是较为少见的,令人耳目一新。

集系统之力、统分结合、协调有序的“众筹模式”能够有力支撑大范围拍摄、高效率生产,保证了内容的质量和水准,充分发挥了广电行业的组织优势,促进了资源的优化整合和利用,充分体现了全国广电系统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大的内容生产力。

《我和我的新时代》是一次由国家广电总局牵头、全国广电系统联手实施的重大题材纪录片创作,以其产制规模性和全平台影响力,为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营造出了良好的舆论氛围。该片可被视为重大题材纪录片平民化网络化表达的范例,其在创作理念、表现手法、生产模式等方面的特点与创新,为媒体融合时代主题主线纪录片创作生产提供了可复制借鉴的创新模式和操作经验。

9.31W+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推荐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