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广电总局官方网站发布工作状态:全国广电系统积极推进广播电视资源整合和精简精办。
一是突出精简。坚持从实际出发,着力压缩、减少、调整现有频道频率。
二是突出精办。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强化职能定位,突出节目特色,着力推动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
三是突出加强考核评价、建立优胜劣汰机制。支持内容导向正确、专业特色鲜明,节目质量高、综合效益和影响力大的频道进一步做精做优做强。
对严重偏离频道定位、节目质量低劣、综合效益低下或不具备开办条件和能力的频道,依法依规坚决实施退出。
近两年,经广电总局批准已先后撤销130多个频道频率,其中今年撤销频道频率20多个。
同时调整优化一大批频道频率,如为服务北京冬奥会,支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调整开办高清、4K超高清同播的奥林匹克频道,北京广播电视台调整开办4K超高清冬奥纪实频道等。
「广电独家」持续关注广播电视精简精办工作。说到“精简精办” ,它是广电系统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广电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2015年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5年12月18日,在中央经济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是抓好“去产能、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2018年12月19日,在中央经济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八字新要求,强调这八字方针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管总的要求。
广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简精办频率频道是重要一项。
2018年,天津试水改革组建海河传媒中心,优化媒体结构,主动关闭10个子报子刊、1个开路频道(5个付费频道于2016年关闭),调整2个广播频率;2019年后又撤销1个公共频道,整合了科教频道和少儿频道为教育频道。
2018年山东台停办了2个数字付费频道,随后又将多个电视频道和广播频率分类整合,以期破除定位雷同、内容同质等问题。
2019年10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首次明确推动频道精简精办,并于次年10月发布《关于推动新时代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做强做优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专业电视频道建设管理的意见》,要求深化结构性调整,推动精简精办频率频道。
尤其提出“坚决实施退出管理,优化结构布局”,这对广电媒体转变发展方式,由数量规模增长为主向质量效益提高为主转变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释放出重要的供给侧改革信号。
2020年后,精简精办频率频道成为广电改革的主线之一。
据统计,2020年上半年,国家广电总局共批准撤销2个广播频率、5个电视频道,优化调整14个专业广播频率、6个专业电视频道;2021年1~9月批准撤销14个电视频道和7个广播频率;2022年1~4月批准撤销1个县级播出机构和19个频率频道。
在公共频道精简转型方面,截至2022年底,全国已减少公共频道116个,其中撤销26个,调整90个,成为撬动本轮改革的“急先锋”。
上海台东方电影频道尽管频道名称为“电影频道”,但由于受制于电影版面资源的结构性缺失,实际上以播出电视剧为主,与电视剧频道存在定位重叠、观众趋同、内容接近等竞争,随着版权资源、目标观众、广告市场等方面的“内耗”严重,已无法支撑起两个专业的影视剧频道,2020年1月东方电影频道和电视剧频道整合调整为东方影视频道(停播东方电影频道)。
为系统优化资源,上海纪实频道和艺术人文频道也在同月整合调整为纪实人文频道(停播艺术人文频道)。
为集中力量推进台内融媒体建设和频率频道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在2018年关停两个数字频道后,山东台在2021年4月又停播了国际频道,公共频道和影视频道分别调整为新闻频道和文旅频道。
合肥广电由于历史区划调整将原巢湖市台的频率频道整建制纳入合肥市台,使得全台共有9个频道、7个频率,出现严重同质化和过剩供给问题。2021年合肥市台以去除落后产能和转型融合为着眼点,关停了2个电视频道和2个广播频率,以此撬动全台融媒体改革。
合肥台将新闻综合广播与资讯广播合并,打通记者、主持人、新媒体部等部门人员使用通道,更新管理考核机制,将工作重心全部转向移动端;停播停办了文体博览频道、影院频道和合肥广播电视报,组建台级融媒体中心。
在频率频道结构改革中,专业频道定位选择非常重要,既要考虑台内频道建设格局,又要考虑自身建设条件基础,同时兼顾外部发展环境。
目前山东公共频道升级为新闻频道,湖南公共频道转型为老年频道(爱晚频道),巴中公共频道调整为文旅生活频道,潮州公共频道调整为民生频道,玉溪公共频道调整为社会与法频道……转型定位各具特色。
总之,精简精办频率频道是广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其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提高人力、物力利用率,实现聚合效益,释放更高阶的内容生产力和传播力。它既是传统媒体改革大势所趋,也是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要求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