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当前没有启用javascript,网站无法正常访问。请开启以便继续访问。B站上播放时间最长的,居然是大学生们的这个“噩梦”_资讯_鲸平台
B站上播放时间最长的,居然是大学生们的这个“噩梦”
2023.05.19 09:37

《同济版全程教学视频(宋浩老师)》截图,图片源于B站

没想到啊,高等数学——大学生们的“噩梦”——在网上杀疯了!

在B站上,播放时长最长的内容是高等数学。而高等数学视频中最“爆”的内容,来自UP主山东财经大学数学老师宋浩。学生们亲切地称他为“数学学渣的救星”。

目前,他在B站的粉丝数超过541万;仅《同济版全程教学视频(宋浩老师)》的总播放量超过1个亿,弹幕数量218万条。

宋浩老师,怎么就火了呢?

01 

大学有棵树,上面挂了很多人

江湖上有句传言:大学有棵树,上面挂了很多人。

这棵树名叫“高数”。全称,高等数学。

什么是高等数学?

根据名词解释:它通常认为,高等数学是由微积分学,较深入的代数学、几何学以及它们之间的交叉内容所形成的一门基础学科。

而这门“基础学科”,学起来一点也不“基础”。

《高等数学》,图片源于高等教育出版社官网

工作许多年后,小沈还是无法忘怀大学期间,对高等数学产生的巨大恐惧感。作为新闻专业的文科生,她依旧需要在大一阶段学习这门课程。

“高数是一项必修公共课,物理、化学、计算机、建筑工程等理工科专业是一定要学的,如果高数学不会,大二、大三的专业课也无法进行,考研也是问题。只有极少一部分的纯文科专业不用学习高数。”

至于难度,知乎上有一条高赞回答:“大学上第一节高数,我像高中上数学课时开始走神。然后,就一个字、一个符号都听不懂了。别的同学让我多问不会的,就不会挂科了。可是我根本不知道老师讲了什么。”

作为一门对逻辑思维的严谨性有较高要求的抽象性知识学科,高等数学似乎和许多人有“壁”。

网友晒出自己学习宋浩的视频课程,图片源于网络

宋浩也曾经表示,最初想到在b站上传视频,也是因为有学生反映上课内容难,跟不上,听不懂。当他把课堂录像上传网络之后,结果视频从班上传到学校乃至全国,还有很多在国外的留学生用自己的视频进行国外高数的对照学习。

甚至,他还经常在上课时候发现学生一边看台上的“三次元·宋浩”,一边刷着手机里的“二次元·宋浩”。一问才知道,那是学生又跟不上节奏了。

其实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在B站上,难度越高的课程,似乎越受欢迎。据新榜旗下B站数据工具“新站”显示,“高等数学”“Python入门(计算机语言)”“线性代数”“日语”“0基础Pr教程”是播放量排名前五的热门课程。

而在高校的所有公共必修课里,高等数学、python、线性代数,几乎都是学校里挂科人数最多的课程。

如此看来,能够重播、快进、暂停的讲课视频,确实是一种很好的补课渠道。

02 

当ppt成为大学生的“噩梦”

但是,高校老师那么多,开网课的老师也很多,为啥就火了宋浩呢?

其实啊,不同的专业学生,在B站上能找到不同的“救命恩人”——比如,教授人体解剖学的霍琨(中国医科大学老师),教授微积分的“矿爷”苏德矿(浙江大学老师),教授哲学的王德峰(复旦大学老师),以及教授法学的“法外狂徒”罗翔(中国政法大学老师)。

他们的视频,有的是网友搬运的,有的是自己上传的。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学生汇聚在一个网络课堂打卡学习。

B站的知识区截图,图片源于B站

学校里的那个课堂,不“香”吗?

我翻阅了N个老师教学视频下的N个评价,发现几个共性问题:

1、“ppt老师”也是学生们的“噩梦”。

随着教学的信息化发展,相比费时费力的板书,PPT在课堂被广泛应用。不过,在学生看来,PPT有许多劣势:难看的背景、冗余的图片、花里胡哨的切换动画;而最致命的一点是,ppt页面的字会一下跳出来,不给学生消化时间、记笔记时间,万一老师讲课快,那就直接“当场去世”。

而这些网红老师的视频中,就算有PPT,那也是辅助。他们大多都是乖乖写着清清楚楚的板书。也难怪,评论区喊着“念PPT老师出来挨打”的呼声能得到“一呼百应”。

而那些“PPT老师”是不用心,还是肚子里的墨水都在PPT的几行字上了呢,恐怕只有他们自己清楚。

网友对“PPT老师”的讨论,图片源于B站

2、如果课程内容枯燥,那就幽默风趣起来。

数学是相对枯燥的。很多学生喜欢宋浩,因为他的课幽默生动接地气。宋浩经常在数学知识中穿插小段子、小玩笑,分享包括去北京读博士的感受、出国做访问学者的照片以及自己的感情经历。

这些内容对于还未涉足“外面的世界”的大学生们来说,十分新奇,不仅能把走神的注意力给拉回课堂,还也大大激励着学生们在学习数学之外,获取更多个人成长上的经验和鼓励。

除了数学课,近年来,刻板印象中“只会讲大道理”的高校思政课,也在一步步往有料有趣的方向前进。多地高校正在打破传统,与专业、实践、生活、时事相结合,促使思政课不再成为“道理课”“瞌睡课”,让学生们爱上学习思政。

当然,幽默也不是必须的。例如,霍琨的课听起来并不有趣,但这不妨碍他“火”——因为他水平高、讲得清楚。

中国政法大学老师罗翔幽默有趣的“课堂”,图片源于B站

3、有的课程,老师需要用“降维”思维向下兼容。

关于高等数学,有学生给“后辈们”提醒,宋浩的课太过简单,大多只是把课本上的知识梳理一遍,只适合基础差的学生;还有人建议,985、211的学生和考研的学生,看宋浩不如看汤家凤。

然而,很多人喜欢看宋浩老师,就是因为他喜欢把解题的每个步骤分析到位,把学生当成小白,把知识点嚼碎了喂给学生。有个学生感慨:有的老师为了赶时间、赶进度,常常省略简单的步骤,而恰恰有时候,就因为一个简单的步骤没听懂,后面的内容就全听不懂了。

毕竟,高等数学挂科率那么高,我们也不能把“锅”都推到学生不预习、不钻研、不爱学身上。有时候,老师的确要用“降维”方式来对待学生。

说到这里,其实好老师的标准也就呼之欲出。那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老师做得怎么样,学生的心里,门儿清。

浙江大学老师苏德矿的微积分“课堂”,图片源于B站

03

原来现在的年轻人这么爱学习

其实,宋浩高数课的火热,也折射了一种普遍现象——这届爱学习的年轻人很多;而课堂,不止在学校里。

B站用户群,是中国互联网用户群里最年轻的群体,90%是25岁以下、以90后和00后为主的用户群体。而在最初以次元文化和鬼畜走红的B站,正在被戏称为“中国Bilibili大学”——

一方面,B站累计入驻名师学者UP主达到了645位,其中不乏两院院士,甚至诺贝尔奖获得者。

葛剑雄、戴锦华、刘擎、梁永安、沈奕斐、倪文尖、骆玉明……教室之外,一个个学者正在面向更广大“学生”,教授专业知识、分享人生阅历。

就拿我最近刷上瘾的账号“戴锦华讲电影”为例。你以为戴锦华只会讲电影史?不不不,作为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她的选题,路子很“野”。

戴锦华的“电影课堂”,图片源于B站

“为什么恐怖片里女鬼多”“国产喜剧为什么不好笑”“《瞬息全宇宙》都在玩老梗吗”“如何鉴别院线烂片”“蜘蛛侠和黄飞鸿谁更厉害”……许多问题看似无厘头,却真真是网友们好奇的——是的,戴锦华是会关注网友提问,并认真做出解答的。这让网络如课堂一样充满互动。

与此同时,除了知名学者,“野生”知识UP主也在增多。

科技类UP主“老师好我叫何同学”、财经类UP主“小lin说”、关注大众消费和流行文化的UP主“IC实验室”……每个人的收藏夹里,一定都躺着几个能下饭的知识UP主。

他们的视频免费、有趣、契合热点、有理有据,被大众喜欢到连偶尔生硬地插播广告,都被弹幕鼓励“让他‘恰饭’”。而发弹幕的互动方式,正好营造了轻松、浓郁的学习氛围。大家互通有无、你问我答,偶尔插科打诨,嘻嘻哈哈地学知识,又有趣又有营养。

在近期举办的第十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B站董事长兼CEO陈睿表示,B站UP主创作的视频内容中有45%属于泛知识类的内容;今年5月份的数据上来看,有超过7855万的用户在B站学习。

其实,B站的学习之风,可以追溯至2016年底生于央视却走红于B站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随后《国家宝藏》《历史那些事》等人文历史色彩浓重的纪录片,逐一走红B站,播放量均超千万。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视频弹幕,图片源于B站

而从纪录片的走红,到今天宋浩老师的高数课大火,都说明了一个事实:

这届年轻人并非年长者想象的那样热衷无脑娱乐,反而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够被一些深度的、有意义的东西深深吸引。只是,大家对知识传授的方式和语言更挑剔了。

这意味着学习这件事,是学的人的事,也是教的人的事。

最后的最后,请把你心水的知识UP主打在下方公屏上。

让我们,成为同学。

31.56W+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推荐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