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日报》回来了!
12月15日,商业媒体《好奇心日报》微信公众号、微博双双恢复更新。时隔两年多,一篇只有四字的公众号推文,阅读量快速突破突破8万。
关于《好奇心日报》
关于《好奇心日报》
公开信息显示,《好奇心日报》成立于2014年,隶属于北京酷睿奥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其致力于筛选最有价值的信息,全球有想法、值得关注的各界动态,以及它们背后的故事。
很多人将好奇心日报称作“国内最好的媒体”。好奇心日报的“最好”来自于很多方面,比如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好奇心日报没有缺席重大的新闻事件;比如好奇心日报的所有内容均原创或者邀请专业作者撰写。
著名媒体人伊险峰为《好奇心日报》创始人,他毕业于辽宁大学中文系,曾担任《第一财经周刊》总编辑。更早之前曾担任全球财经观察主编、经济观察报新闻主编。
伊险峰曾在过往的媒体采访中表示,认为编辑自称小编是一种“自轻自贱”行为。这与《好奇心日报》以编辑为中心的内容的生产方式有关。不同于当时普遍由算法驱动的互联网媒体,好奇心日报每天会由编辑组织记者开会确定选题,帮助记者整理思路和内容,之后由记者撰写稿件或邀请专业人士撰写。完成后记者将稿件放到后台,编辑签字确认,才能在客户端中出现。伊险峰与几位创始人也都会参与日常的编辑工作。
伊险峰认为,“好奇心日报的名字,来源于生活中最稀缺与最可贵的两个东西,想象力与好奇心”。“我相信,这也是好奇心日报一直以来坚持的信条——在人文和科学间找到平衡点的同时,还需对世界抱有一颗不随年龄而衰减的好奇心。”
曾因违法违规多次停更、整改
《好奇心日报》曾多次停更。最近的一次停更发生在2020年11月13日。
2019年5月27日晚,好奇心日报发布一则公告称,好奇心日报网站和app从 2019年5月28日零时起停止更新 3 个月。好奇心研究所的互动功能将在旗下另一个app“好奇怪”上出现,读者可以在该app中参与互动。
2018年8月2日,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下,针对“好奇心日报”未经许可长期擅自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开设原创新闻栏目、组建“新闻采编团队”等问题,上海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约谈了“好奇心日报”负责人,责令其停止违法违规行为,立即开展全面深入整改。8月3日15时-9月2日15时,《好奇心日报》所有网络传播平台暂停更新,进行全面彻底整改。
2018年7月12日下午,上海市网信办会同市工商局、市文化执法总队等部门赴该公司现场联合执法检查发现上海佩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上海设立办公场所、非法组建“新闻采编团队”,在“好奇心日报”网络平台上违规提供时政新闻信息服务。
上海佩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还在“好奇心日报”上开设原创新闻栏目、刊登大量外媒时政类文章。其相关行为已严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对网上舆论生态造成恶劣影响。7月13日,上海网信办向“好奇心日报”运营者上海佩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发出整改通知书,要求其立即停止违法违规行为,并给予行政处罚。
公开信息显示,好奇心团队遭遇此次挫折之后,推出了一个纯文学产品,小鸟文学APP,网罗了诸多知名的作者为其供稿。亦有消息称,本次好奇心的微信号重新启用,或是为推广小鸟文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