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融中财经
上海又出手了。
近日,浦东创投集团对外宣布,对XREAL完成2亿元的独家投资。并招引企业总部落地浦东,将为企业在技术研发、生产测试、人才支撑、企业上下游带动等方面提供更多支持,打造下一代计算平台的“世界坐标”,为浦东打造世界级AR产业集群注入“核动力”。
此次交易的主角“XREAL”,是一家年轻的AR独角兽企业。
于2017年在北京成立的XREAL,由来自Magic Leap 、Google和AMD等全球科技巨头的前员工创立。自创立之日起,XREAL便专注于混合现实(MR)技术研发和AR终端眼镜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现已成为全球领先的消费级AR眼镜研发、设计和制造“链主”企业,已在全球多个市场取得显著成绩,在2022年至2024年连续三年登顶亚马逊AR眼镜总销量榜首,连续三年蝉联全球AR市场份额第一,蝉联出货量冠军。
此前,在创始人徐驰的带领下,XREAL已完成多轮总计数亿美元的融资。屹立于XREAL身后的投资方团队,既有红杉中国、云锋基金、华创资本、高瓴创投、洪泰基金等知名投资机构,也包括像阿里巴巴、快手、蔚来这样的战略投资方。
如今,上海浦东创投集团也选择与其站在了一起。与此同时,还是XREAL与上海站在了一起。
正如徐驰所言,浦东是上海乃至全球创新的高地,资源丰富、政策完善、人才集聚、产业生态成熟,“浦东为我们搭建了沟通与对接的桥梁,让产、学、研、资形成合力,为AR产业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全球AR看上海,上海AR看浦东。作为上海浦东的链主企业,XREAL深感责任重大,我们将积极融入参与浦东的创新生态,勇于担当起推动AR产业发展的重任。”
在上海浦东,一副眼镜打开万亿产业生态的一幕正在上演。
而作为全球创新高地的上海,影响力显然远不止于此。
还记得在2024年7月,上海发布了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旨在发挥“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产业投资、并购整合、补链强链功能。并已积极布局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先导产业,未来,金融“活水”定能滴灌出更多“金种子”。
XREAL的故事,也是一个“浙大系”独角兽成长的故事。
生于1984年的徐驰,是家长眼中典型的“别人家孩子”,在求学这条路上顺通无阻。成年的徐驰以优异成绩进入了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就读,硕士也继续在浙江大学学习。硕士毕业后,徐驰在博士求学阶段选择了远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攻读电子工程专业,其博士研究方向为CPU/GPU架构。
从明尼苏达大学博士毕业后,徐驰来到了英伟达,曾在英伟达担任GPU架构工程师,后又加入美国AR领域的明星创业公司Magic Leap,担任高级算法工程师,是Magic Leap三维视觉算法团队早期员工,同时也是公司追踪定位算法领域的核心成员之一,专注于空间计算算法及其移动端的优化。
如果要为创业的源起找一个时刻,那就是2015 年,我在微软发布会上看到Alex Kipman(微软 MR 技术负责人)发布了第一代 HoloLens 产品,我意识到这是划时代的东西,肯定会改变世界。那一刻仿佛受到感召,觉得自己也必须尝试一下。
在Magic Leap工作期间,徐驰第一次切身感受到了AR眼镜戴上后,虚拟和现实世界融合在一起给大脑带来的冲击感。也是这次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个终端设备所带来的体验,让徐驰确定了AR这一赛道。如徐驰所说,“Magic Leap是我在硅谷的最后一份工作 ,正是这段经历让我觉得AR未来一定是一个大赛道。”
与此同时,徐驰于2015年在微软发布会上看到的第一代MR头显HoloLens产品,也让徐驰意识到这将是划时代的东西,肯定会改变世界。徐驰事后回忆,“创业之前我对AR市场的判断挺乐观的,预估行业会在2020年—2021年爆发。做硬件还要提前准备,倒推来算2016年可能就是最后一个机会,再不创业就来不及了。”
于是在2016年8月,徐驰杀回国内,花了半年时间对AR市场进行了产业调研,并确定了AR这条通往未来的道路。并在2017年初,徐驰拉上浙江大学同学肖冰和师弟吴克艰,组建了XREAL的早期团队。
那时,肖冰在中航研究所负责飞机头显和屏显的设计,后来担任XREAL的首席光学科学家,主要负责AR眼镜显示的部分。吴克艰则是在美国读博期间,就参与过Google的Tango和ARCore项目合作,回国后他主要负责软件算法产品。
确认团队成员后,XREAL(彼时,XREAL名为“nreal.ai”)于2017年在北京成立。
同年,公司完成数百万美元天使轮融资,由顺为资本和洪泰基金共同领投,新松创投参与投资。彼时市场消息表示,“本轮融资将用于nreal.ai接下来在AR/MR技术方面的研发升级、硬件量产化探索、人才引进和团队建设等方面。”
后于2022年,XREAL宣布获得国际潮流眼镜品牌Gentle Monster母公司IICOMBINED总额1500万美元战略投资。彼时市场消息称,在该轮融资后,XREAL跻身独角兽公司行列。
发展为AR领域一头冉冉升起的独角兽的XREAL,自然也离不开其背后浙大系创始团队的技术优势和创新能力。
相映成趣的是,浙大系企业在AI/AR产业链深度协同上也走在时代前列。
今年2月,在上海人工智能产业重要承载区徐汇的西岸国际人工智能中心,XREAL、龙旗科技、晶盛机电与鲲游光电四家浙大系企业签署《AI/AR产业链战略合作协议》,联合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光学技术与新材料应用等AI/AR产品技术创新关键领域,驱动AI/AR产业链的升级。
在上海人工智能产业重要承载区徐汇的西岸国际人工智能中心,XREAL、龙旗科技、晶盛机电与鲲游光电签署《AI/AR产业链战略合作协议》,上海市经信委、徐汇区政府与浙江大学共同见证。本次合作旨在通过“技术标准+产业闭环+国家品牌”的三重战略,打造AI/AR产业链深度协同,为产业构建坚实的护城河。四企业将以2027年L4级智能眼镜技术突破为锚点,向全球产业伙伴发出协同创新倡议。
会上,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副主席何莲珍也发表了讲话,她表示,“浙大校友在硬核科技领域的持续创新正引领跨界融合的新趋势。本次合作不仅实现了关键技术节点的国产化突破,还形成了显著的协同创新效应;浙江大学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将积极协同校友、企业,推动校地校企合作,加速成果转化,为产业链注入更多硬核科技支撑。”
回顾独角兽XREAL的成长历程,不难看出如影随形着一个庞大的投资方团队。
如上所述,XREAL在成立当年便获得了数百万美元天使轮融资,此后,XREAL几乎保持着一年一轮的融资节奏。
天眼查数据显示,2018年,XREAL完成洪泰基金和金沙江创投Pre-A轮融资;2019年接连完成A轮和A+轮融资;2020年9月宣布完成4000万美元B1轮融资;2021年3月,宣布完成B2轮融资;2021年9月,宣布完成融资额超1亿美元的C轮融资;2022年3月,完成阿里巴巴领投的6000万美元C+轮融资;2022年8月,宣布完成1500万美元战略融资;2021年,完成6000万美元战略融资;2025年,完成上海浦东创投集团2亿元的独家投资。
至此,XREAL成立8年间,累计完成11轮总额超3亿美元融资。
期间,XREAL与产业投资方之间合作也愈发紧密。例如,于2021年9月参与到XREAL的C轮融资中的蔚来,在同年12月举行的“2021蔚来日”上,蔚来发布了与Nreal联合开发的专属AR眼镜,可投射出视距6米、等效201英寸的超大屏幕,重量仅为76克,是彼时最轻的量产AR眼镜。
无独有偶,于2022年3月领投XREAL C+轮融资的阿里巴巴,则在同年5月,则联手Nreal,发布了适配钉钉线上工作平台的内置Dingtalk Work Space的产品“Nreal AR眼镜套装专业版”。据悉,Dingtalk Work Space是基于AR、MR和钉钉视频会议等技术能力联合打造的一个数字化平行协同空间,用户通过搭载Dingtalk Work Space的Nreal Light AR眼镜可以随时随地进入与现实结合的3D虚拟工作环境,感受身临其境的远程沟通与协同。
如今,选择落地上海浦东的XREAL,同样有其缘由。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与国内经济结构深刻转型的背景下,浦东新区投资促进中心创新性地推出了“共赢浦东合伙人”工作机制。此机制旨在通过聚焦顶级合作伙伴,集结行业领军企业和产业链核心企业,来拓宽全球投资促进网络,构筑浦东招商引资的强大吸引力磁场。
凭借深厚的产业集群基础和卓越的创新生态系统,浦东新区已成为AR产业蓬勃发展的首选之地。作为中国集成电路行业的核心区域,浦东不仅集中了光学模组、显示屏、传感器等AR产业链的关键部件制造商,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还依托张江科学城、临港新片区等世界级科技创新平台,为链主企业入驻及构建更加健全的AR产业生态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其中,XR/AR智能眼镜同样有着广阔市场。据市场研究机构idc预计,2025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预计出货1205万台,同比增长18.3%,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5340亿元。
在该市场中,独角兽XREAL无疑是其中翘楚。
在接受上海浦东新区政府主导的投资平台浦东创投集团2亿元独家投资后,XREAL的总部也落地上海。如徐驰所言,“我们希望在浦东,通过这副眼镜打开一个万亿级的全新产业生态,让全球AR看上海,上海AR看浦东,下一代计算平台的‘世界坐标’正在这里诞生。”
据徐驰的介绍,XREAL的很多供应链的伙伴就在上海,同时,产品销售三分之二来自海外市场,浦东会成为公司出海商业化的桥头堡。当产业链尚未进入成熟期的时候,长期的战略定位非常重要。公司希望未来和浦东一起深度共创,实现技术核心模块突破,并把浦东的放大效应和产业号召力充分发挥出来,实现产能和市场的跨越式增长。
实则早在2024年,徐驰便在对外接受采访时表示,“上海也是目前我能感受到的,在用最高效率做上下游协同的城市。在全球化出海这一点上,上海也有自己独特的人才、地理位置优势。也因此,我们希望国际业务能在上海落地,把更多的制造业务向上海靠拢。”
“浦东的优势在于有以‘模力社区’为代表的垂类大模型产业集聚区域,也有如机器人产业等无限广阔的应用场景。”浦东新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主任王益华说,“浦东非常看好AR眼镜等智能终端产品的全产业链发展前景。浦东愿意为产业提供政策、资金、空间等全方位的支持。”
毫无疑问,从北京来到上海,XREAL将面向全球,继续秉持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不断深耕AR技术领域,为用户打造更加卓越的AR产品和体验。
类似于XREAL的故事,在上海这个创投高地,偶有发生。
如上个月成功赴美上市的“东方星巴克”霸王茶姬,便是于2024 年在上海长宁落地全球业务中心,入驻虹桥联合大厦,实施 “双总部” 策略,上海为全球总部。
彼时,上海长宁区北新泾街道办事处发布信息称,霸王茶姬全球业务中心正式签约长宁,这是长宁2024年开年签约的首个重大项目。霸王茶姬全球业务中心顺利落地,是政府、企业和楼宇共同努力推动的成果,也是三方深度合作、携手开创互利共赢崭新局面的开端。下一步,长宁区相关部门和街道将携手为霸王茶姬的战略发展提供更多支持和服务。
无独有偶,实施“双总部”策略的还有上市企业奈雪的茶和锅圈。奈雪的茶是于2022年在上海闵行七宝商务区设立的全国第二总部;锅圈则是在2019年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总部从郑州市搬到上海市,但公司始终以河南为核心,坚持“郑州+上海”双中心发展模式。
而另一家来自北京的上市企业第四范式,则是于2024年7月将华东总部落在上海市徐汇区漕河泾开发区……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近期完成超10亿元C轮融资的芯片企业爱芯元智,也是以巨额融资引人瞩目。作为一家专注人工智能感知与边缘计算芯片的研发企业,爱芯元智自2019年成立之日起,身边便不缺趋之若鹜的资本。
爱芯元智的企业总部虽落地在宁波,但上海却是其重要的研发基地之一。依托长三角区域的科技,爱芯元智创始人仇肖莘表示,作为AI芯片领域佼佼者,爱芯经过多年深耕,在相关领域建立起独特的技术护城河,产品矩阵覆盖辅助驾驶、终端计算、边缘计算等多个领域,并在多个细分市场实现了规模化量产和领先的市场地位。
“创投兴则产业兴”,历史数不清的经验证明,新兴产业的崛起离不开创投力量。
最新一幕,发生在今年3月举办的2025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暨“投资上海”活动周上。
大会期间,上海推出了两大500亿级基金,分别是总规模500亿元的上海市产业转型升级二期基金、总规模500亿元以上的国资并购基金矩阵。
据介绍,上海市产业转型升级二期基金总规模达500亿元,首期基金100亿元。该基金坚持市场化运作,重点支持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汽车、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工业服务等符合市区协同主导产业的项目,为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先进制造业企业提供助力,引领新质生产力在上海市高质量、规模化发展。
上海市国资并购基金矩阵总规模达500亿元以上,涉及国资国企改革、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民用航空、商业航天、文旅消费等领域。该基金群将发挥国有资本引领带动作用,与行业龙头企业、各类社会资本、金融机构、专业服务机构、产业园区共同助力完善上海并购市场生态。
此外,上海2025年重点产业布局图也同期发布。据介绍,布局图包括上海前瞻部署的10条重点产业链、首批“市区协同”千亿产业集群建设成效、14个区级主导产业特色赛道集聚区。
总体上看,上海前瞻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时尚消费品、新能源及绿色低碳、先进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这10条重点产业链,已全面形成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软件和信息服务四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引领长三角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
又所谓“产业兴则城市强”。眼前中国正处于一场前所未有的产业变革浪潮之中,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已成为各地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共同路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各地竞相布局新赛道,共同推动一场声势浩大的产业升级浪潮。
眼下,上海显然已准备就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