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娱乐独角兽 Mia
奈雪的茶、茶百道、古茗、蜜雪冰城之后,港股迎来“第五杯奶茶”。
沪上阿姨4月28日起正式开启招股,5月8日正式登陆港股。今日IPO,沪上阿姨发行约241.13 万H股,开盘价为190.6港元,较发行价上涨超过六成,市值一度超过206亿港元。5月7日晚间,沪上阿姨发布配发结果,香港公开发售最终发售股份数量(经重新分配后调整)为120.57万股,国际发售的最终发售股份数量(经重新分配后调整)为120.57万股。最终发售价为每股113.12港元,全球发售净筹约1.95亿港元。其中,香港公开发售获3616.83倍认购,国际发售获2.57倍认购,人气仅次于蜜雪冰城。
在本次IPO发行中,沪上阿姨共引入两位基石投资者,累计认购921.55万美元。其中,“美的太子”剑锋的盈峰集团认购644.04万美元,华宝股份(300741.SZ)认购277.41万美元。
其火爆程度带动茶饮股早盘集体走高。5月2日,奈雪的茶大涨超12%,古茗涨近8%股价创历史新高,蜜雪集团、茶百道涨超1%。
新茶饮为何在近几年扎堆上市?梯队层级明显,“雪王”领跑地位或难以撼动,行业竞争加剧,如何找到新的增长点?
24年闭店千家,沪上阿姨还能奔跑多久?
从产品到品牌命名、形象,沪上阿姨有着浓郁的“上海特色”。
品牌起源于一家“夫妻店”,其创始人为单卫钧周蓉蓉夫妇。此前,单卫钧曾在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任职。此前周蓉蓉曾在雅芳(中国)有限公司、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任职。
两人2013年开始创业,由于受到弄堂奶茶店阿姨的启发,将品牌命名为“沪上阿姨”,以五谷混搭茶的“现煮五谷茶”起家,以血糯米奶茶为招牌,定价在7-15元,开业当天,门店一天就卖出1000多杯奶茶,第一个月营业额突破了30万。
由于意识到上海成本高昂、竞争激烈、利润空间低,加上南方消费者对五谷茶接受度不高,2014年,沪上阿姨开始往三四线城市下沉,向北方市场拓展,刚好与扎根南方的同行错位竞争。成立两年,沪上阿姨开出280多家加盟店,销售额破2亿;3年后,门店数量达到了500家。
2019年,沪上阿姨转战鲜果茶赛道, 2023年,沪上阿姨推出“轻享版”,其产品定价(2-12元)更低,便于攻入县级市场,随后将轻享版升级为“茶瀑布”。公司旗下除了主品牌还有咖啡品牌“沪咖”。
2020年-2023年,沪上阿姨迎来了资本加持和规模的飞速扩张。2021年门店数大涨至3776家,2023年底,门店总数飙升至7789家,翻了一番。此时的业绩也较为好看,2021-2023年,沪上阿姨的GMV分别为41.61亿元、60.68亿元、97.32亿元,总营收16.40亿元、21.99亿元、33.48亿元,增速一度高达60.4%、52.3%。
2020年11月,沪上阿姨迎来第一笔融资,由嘉御资本独家投资的近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三个月后嘉御资本再次加码A+轮,彼时沪上阿姨门店数量已经突破3000家。
沪上阿姨于2023年7月完成2.3亿元B轮融资,2024年2月完成1.2亿元C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金鼎资本、金镒资本、熠美投资、知一投资等多家机构。
时至今日,“下沉市场”和“北方”依然是沪上阿姨布局方面的一大优势。招股书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沪上阿姨共有门店9176家,以加盟店为主(自营店只有24家),二线及以下城市门店6593家,占比71.85%。约50.4%的门店位于三线及以下城市,2022-2024年该区域营收从9.45亿元增至15.83亿元,营收占比从43%提升至48.2%。
按照定价区间上限和总股本计算,可估算沪上阿姨市值约为118.6亿港元,静态市盈率(PE)高达36倍,和古茗相当,蜜雪冰城,高于茶百道和霸王茶姬。外界质疑的是,“五大新茶饮”中营收规模最小、利润最低,净利率仅有10.1%的沪上阿姨,基本面一般,撑得起这么高的估值吗?
疯狂拓店没能提高效率,2023年、2024年其平均单店GMV分别为156.1万、139.9万,下滑10.4%。2024年处于行业集体动荡之年,茶百道营收利润双降,蜜雪冰城营收利润增速放缓,沪上阿姨在这一年出现了明显的业绩下滑。2024年,其营业收入32.85亿元,同比下滑1.88%;年内溢利3.29亿元,同比下降15.21%。2024年,沪上阿姨加盟店关闭数量高达987家,占加盟店总数的10.78%,对比2023年关店数为370家,占比4.77%。
从沪上阿姨招股书当中,或许可以窥得其急于上市的原因。截至2024年1月31日,公司账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55亿元,现金匮乏,不利于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产品需要创新之外,在这一营销极度内卷的行业,沪上阿姨的品牌辨识度喜爱度也有待提升,2022年,因门店员工侮辱游戏角色及玩家言论,《光与夜之恋》官宣仅3小时便与沪上阿姨终止合作。艾媒咨询2023-2024年《中国新式茶饮消费者品牌喜爱度调研》数据显示,在消费者喜爱的新式茶饮品牌Top10中,沪上阿姨排名第九,消费者喜爱度仅为15.3%。
新茶饮的下一个战场是海外
据灼识咨询数据,截止到2023年底,国内新茶饮门店数已经达到了46.4万家,市场规模为2115亿。按2023年的GMV计算,沪上阿姨是中国第五大茶饮品牌,市场份额为4.6%。排在它前面的分别是蜜雪冰城(20.2%)、古茗(9.1%)、茶百道(8.0%)、霸王茶姬(5.0%)。
新茶饮们接连上市,各自的悲喜并不相通。相比最高点,“新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02150.HK)股价已经跌去了九成以上。茶百道(02555.HK)上市即破发,上市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公司股价已下跌46.38%。古茗(01364.HK)2月上市首日破发,至今股价增长141%。
自蜜雪冰城打破“破发”魔咒后,新茶饮们似乎迎来了一波好运。蜜雪冰城(02097.HK)股价连连上涨,上市至今股价增长八成以上,市值突破1800亿港元,同老铺黄金、泡泡玛特一同成为资本市场争相追捧的港股新贵。
而作为中国茶饮赴美第一股,近4年来首家赴美上市的中国消费企业,霸王茶姬在上市首日开盘20分钟涨幅即突破50%,盘中最高触及41.8美元,最终以32.44美元收盘价定格在434亿人民币市值,成为年内中概股最大规模IPO。
几大品牌的产品定位和经营模式也有差别。奈雪的茶定位于高端,客单价较高,“高端”与当前的消费形势并不匹配,从喜茶到奈雪的茶,近几年都在纷纷下调价格,进一步冲击中端市场。茶百道、古茗、沪上阿姨定价相似,定位于中端市场,这也是竞争最激烈的区间,霸王茶姬以“国潮古风”为特色,介于中高端之间。
蜜雪冰城在下沉市场的地位则无人可以撼动,315晚会杯因隔夜水果被曝光,不仅没有塌房,反而迎来了用户纷纷为其喊冤的“宽容”,正所谓“便宜即王道,贵就是原罪”。
奈雪的茶以直营模式为主,有利于标准化管理,但扩张慢,前期投入和运营成本较高,却陷入亏损困局,逐渐掉队,一蹶不振的股价也说明了市场并不看好。
茶百道、古茗、沪上阿姨、霸王茶姬、蜜雪冰城均主要采用加盟模式。轻资产、快速扩张的加盟模式,能够贡献稳定的加盟收入,但相应地也会考验加盟商管理、品质控制和品牌形象维护方面的能力。
而蜜雪冰城在下沉市场的“绝杀”便是自身强大的供应链。蜜雪冰城提供给加盟商的饮品食材约 60% 由自有工厂生产,自建原材料工厂和仓储物流体系,能够保证低价优势。沪上阿姨供应链中的冷链仓储、物流配送全部依赖第三方,因而引发了一系列加盟商问题、质量问题,如去年曾有加盟商反映沪上阿姨原材料价格偏高、因亏损闭店表达不满等。
经过近几年的厮杀,新茶饮市场从增量竞争转为存量竞争,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预测,市场规模增速将从2023年的44.3%降至2025年的12.4%。
下一个增长点在哪?新茶饮们纷纷押注出海。除了增收,海外门店还肩负着“扩大品牌影响力”的营销任务。由于天气炎热,饮料消耗大,华人居多,人口结构年轻,文化相近等因素,东南亚成为出海第一重镇,其茶饮市场规模增速全球最快,预计到2028年,会达到近500亿美元,5年复合增长率接近20%。
截至2024年9月30日,蜜雪冰城在海外11个国家的门店数量为4792家。仅在印尼市场,蜜雪冰城的门店数量就达到2667家。低价成为雪王进攻东南亚的利器。其他在海外门店数量多的还有贡茶、快乐柠檬等。
东南亚之外,品牌的第二站往往是欧美。国内供应链优势在这里无法发挥,成本压力较大,饮食消费习惯不同,咖啡文化比茶文化更盛行,法律法规复杂,且面临本土化挑战和当地品牌的竞争。
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行业发展进入红海阶段,要拼精细化运营,还要拼资本。沪上阿姨不会是最后一家冲击IPO的新茶饮,不过外界很可能已经见识过了这场上市狂欢的最高点——蜜雪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