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当前没有启用javascript,网站无法正常访问。请开启以便继续访问。盘点中国新闻史上的神仙眷侣_资讯_鲸平台
盘点中国新闻史上的神仙眷侣
2023.02.14 12:02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激情岁月里,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杰出人物,在共融思想中洞见事实与见识,在挖掘深度中流露理性与情感,其中不少结成新闻伉俪,他们因共同理想而相识、相恋,因使命情怀而相知、相守,传递出一声声“爱的告白”。

今天是情人节,小牛带大家盘点新闻界那些令人艳羡的神仙眷侣,见证他们独有的浪漫情怀!

邵飘萍、汤修慧:

“报人夫妻”的铁肩道义

邵飘萍是我国著名新闻记者、新闻学者和新闻教育家,其妻汤修慧在婚后即协助丈夫从事办报活动。1916年邵飘萍在北京创办新闻编译社,汤修慧负责内勤编辑发稿事宜。1918年《京报》创刊,汤修慧负责出版发行和经营管理等业务。1926年邵飘萍被奉系军阀以“宣传赤化”罪名逮捕杀害,《京报》被迫停刊。汤修慧继承夫志,于两年后恢复《京报》出版,以社长兼总经理名义主持工作,亲临一线从事采访活动,“七·七”事变后,以民族大义为重,停刊并抛弃全部资财,逃出北平辗转于后方各省,始终牵挂着当地新闻事业,奖掖后进,不遗余力。

邵飘萍(左)和妻子汤修慧

陈铭德、邓季惺:

“双飞鸿”展翅中华报坛

《新民报》作为一家有着进步倾向的民主主义报纸,发展成拥有“五社八版”的报业集团,离不开创始人陈铭德、邓季惺伉俪的坚守与担当。二人在1933年成婚后,投身于报刊的编辑发行事业,团结了一批进步记者和作家,形成了基本撰稿队伍。而后,邓季惺以自己的远见、果断、精明、强干,使报刊走上企业化道路,发展成旧中国最大的民间报系,写下了中国新闻史的光彩一页。对新闻事业发自内心的爱,是两位老人对青年时代的共同追忆,也是对“青春无悔”的最好应答。

《新民报》创办人陈铭德、邓季惺(1955年)

徐盈、彭子冈:

以笔为戈的“双子星座”

夫妻二人都是共产党员。徐盈1936年到上海《大公报》工作,抗战期间曾赴西北战场采访,抗战胜利后任天津《大公报》驻北平办事处主任。彭子冈1936年毕业于北平中国大学后进入新闻界,任上海《妇女生活》记者,后转入《大公报》,成为抗战时期新闻界最活跃的记者之一。在民族危亡的严峻时期,彭子冈奔波于重庆的各种政治势力间,以尖锐泼辣的文笔,采写了大量的政治新闻和社会新闻,其中反映陪都黑暗、抨击时弊的报道,一针见血,讽喻巧妙。

徐盈、彭子冈一家

邓拓、丁一岚:

甘作新闻战线的“比翼鸟”

邓拓是共产党内著名的笔杆子,抗战时期任晋察冀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同时担任新华社晋察冀总分社社长。丁一岚是平山县妇女抗日救国会副主任兼宣传部长,并兼任晋察冀日报通讯员,后来她调到报社从事资料工作,每天从敌人电讯中摘引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重要情报,供边区领导参考。在反“扫荡”最艰苦的日子里,《晋察冀日报》坚持出版,极大地鼓舞了群众在敌后坚持抗战的信心。

革命战争年代,邓拓和丁一岚合影

杨述、韦君宜:

中国青年书写“青春无悔”

杨述和韦君宜,一个是率家人变卖家产加入党组织的革命者,一个是毅然脱离富裕家庭奔赴革命圣地的才女。到延安后,韦君宜任《中国青年》编辑,随工作队考察写下《陕北农村一勺》,生动记叙了此行见闻,勾勒出陕北农村开辟工作初期的生活画面和农村干部的纯朴身影。为普及知识、启迪民智,1940年,韦君宜等人赴晋西北出版《中国青年》地方版,后与丈夫调到绥德地委,杨述任当地机关报抗战报主编,韦君宜做记者兼编辑。1948年,二人参加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筹备工作,负责复刊《中国青年》,两人并肩作战,分别任社长和总编辑。

1972年,韦君宜与杨述、女儿杨团在干校团聚

李何、瞿独伊:

新中国走出的第一批驻外记者

创建于1950年的莫斯科分社,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新华社建立的第一个驻外分社,担负莫斯科分社创建工作的是一对年轻夫妇:李何和瞿独伊,他们结识在患难中,拥有着共同的革命理想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莫斯科分社的报道任务主要是向国内介绍苏联建设的具体经验以及与中国有关消息等,报道工作主要由李何负责,瞿独伊负责翻译和处理各种琐事。1957年,瞿独伊归国后被分配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工作,1958年春,李何也奉调回《人民日报》国际部担任副主任,分管社会主义国家的宣传报道工作。

1950年,李何和瞿独伊在莫斯科

在大时代的洪流中,新闻伉俪作为社会的发现者、观察者和记录者,奔走在现场、奔赴在路上,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爱的告白”说不尽,千言万语还是你们,在情人节来临之际,告白亲爱的新闻工作者们!祝大家有情人终成眷属!

参考资料:

[1] 宋素红. 中国近现代新闻史上的夫妇报人[J]. 新闻爱好者,2001(10):26-27. DOI:10.3969/j.issn.1003-1286.2001.10.022.

[2] 谢美霞. 中国近现代新闻史上的夫妻报人[J]. 新闻爱好者, 2007(1):40-42.

[3] 张帆. 近代新闻史上夫妇报人的新闻精神研究[J]. 西部广播电视,2015(14):101.

[4] 万京华. 李何,瞿独伊:新中国走出的第一批驻外记者[J]. 中国记者, 2022(8):3.

20.84W+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推荐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