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奶大王”维维股份,惨遭“戴帽”。
鲸平台4月25日讯,维维股份公告,公司股票将于4月27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将变为“ST维维”,股票价格的日涨跌幅限制为5%。
被“ST”的起因在于,2020年被曝出原控股股东连续多年占用公司非经营性资产。立信会计师事务所表示,维维股份的内部控制未能防止或及时发现并纠正上述违规行为,存在重大缺陷。
4月23日,上交所向维维股份发出监管工作函。求生欲满满的维维在公告中极力表态,表示公司新一届董事会已于4月21日前全部解决了资金占用、违规担保问题,收回了占用资金本息。总之一句话:人换了,钱还了,保证下不为例。
同时,企业还晒出了一份漂亮的年报业绩——2020年全年实现净利润4.36亿元,同比大增497.50%。
可惜,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非经营性占用资金,历来是不容僭越的监管红线。维维股份未能逃脱ST命运。
看二级市场,截至发稿,维维股份已停牌。股价从2015年15.19元的高点迄今,公司股价已经跌去七成。
曾经的“维维豆奶,欢乐开怀”,变成了“维维豆奶,笑不出来”。
1 维维的白酒不香
综合wind信息与集团官网信息,维维集团(维维股份母公司)是一家以“大粮食、大食品”为主的跨行业、跨地区的大型企业集团,农业产业化
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级贸工农一体化重点企业。食品产品包括乳饮、粮油、早餐与茶叶。
2000年,旗下维维食品饮料股份有限公司于上交所上市,是家喻户晓的“豆奶大王”。
短期来看,本次戴帽事件利空导致股价暴跌;长期来看,企业的运营实力,也遭到了质疑。
2011-2019年,近十年间,企业净利润与归母净利润均大幅下降。
而帐面看着还不错的2020年年报,实际也乏善可陈。
年报显示,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99亿元,同比减少4.77%;净利润4.36亿元,同比增幅近5倍,是上市以来净利润最高的一年。
维维股份称,去年营业收入下滑,主要因为枝江酒业股权转让,枝江酒收入仅有股权转让完成日之前的累计收入。而净利润大幅上升主要原因是枝江酒业股权转让产生投资收益1.32亿元,子公司济南农牧、六朝松、宁夏东方被当地政府征收土地产生资产处置收益合计约2.01亿。
帐面光鲜并非因为经营好,而是得益于“卖子+卖地”。
同时,白酒业务被彻底抛弃。
刚上市的维维,曾开启多元化发展之路,布局白酒、烟、茶、医药、金融、地产等领域。
从2006年起,维维股份相继收购双沟酒业38.27%股权、湖北枝江酒业51%的股权、贵州醇55%股权。往后五年,白酒成为其重要业务。企业2011年酒类的收入则高达22亿元,大幅超过豆奶粉营业收入(13亿元)。
然而,从2012年起,白酒板块的营收持续下滑,2012年至2017年,营收由18.6亿元逐渐下滑至6.57亿元。
2017-2019年,维维股份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分别为-1.03亿元、-3130万元、-1877.99万元。
因多元化发展不力,维维股份从2015年起调整发展战略,不断剥离包括矿业、地产、酒业等资产。2017年年报中,白酒还是仅次于豆奶的第二大主营业务,2018年,就降到了第四。
穿越牛熊的白酒,为何到了维维手里却不香了?
白酒专家蔡学飞表示,维维旗下品牌枝江和贵州醇是以中低端产品结构为主的地方性白酒品牌。而中低端白酒市场本身相对疲软。
据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数据,低端白酒市场增长极慢,预测2017-2022年复合增长率为-1%。许多酒企已陷入发展停滞。红星2010-2015五年间总产值基本没变(约20亿)。即使是顺鑫农业,净利率水平也处于行业低位。
究其原因,在于产品同质化严重,无法形成核心竞争优势;难以形成品牌力;利润空间本薄,销售成本高。总之,中低端白酒企业还处于烧钱竞争、艰苦奋斗阶段。
彼时的维维股份,几乎同时踩中以上“劣势”。
企业年报显示,彼时企业销售费用高企(2016年-2018年,销售费用分别为5.62亿、4.95亿、5.02亿),利润偏低(毛利率低于同行平均水平10%),再加上枝江管理层上变动事件带来的不稳定性,内忧外患,难有优势杀出重围。
这样看来,削减白酒业务可谓“及时止损”,尚且明智。
2 错过的黄金期
让投资者真正扼腕叹息的,恐怕不是未能盈利的白酒业务,而企业错失的“食品板块”发展的黄金期。
据2020年企业公告,维维未来重点在于以大豆等原材料为基础的豆饮与粮油。
企业年报提及,持续打造“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全产业链,在优质小麦主产区淮海经济区徐州、小粒花生主产区豫南正阳、非转基因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绥化、优质稻米产区佳木斯兴建了现代化粮食物流园区,形成了集收、储、加、工、贸一体化的现代化粮食综合产业园。
大豆、原料奶、白糖、小麦等农副产品,原材料价格受市场供求、政策环境、国际市场价格等因素影响大,维维自己种大豆降低风险,十分用心。
可惜的是,现在重拾主业务,未免“事倍功半”。
维维股份“不务正业”的几年,正值豆奶及其所属的植物蛋白饮料行业快速崛起。
据中国副食流通协会统计,2015年中国植物蛋白饮料市场规模超过1000亿,预计2015-2019年行业复合增速在19%左右,其中大豆饮品占比超过30%。
以此为背景,2016、2017年,蒙牛植朴磨坊纯香豆奶、达利豆本豆豆奶、北大荒东北豆奶、伊利植选浓香豆乳纷纷加入战局。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5-2019年,在我国植物蛋白饮料行业盈利能力都较高,养元、承德露露、维他奶集团、达利园食品等头部企业平均毛利率水平始终约为39%左右。
而维维食品呢?从2016年就低于这个值,而且越来越低。
盈利水平下降,心思也不在主业上,结果就是慢慢被豆奶市场边缘化。
1997年,维维股份市占率70%,可谓一骑绝尘。然而,《2019-2025年中国植物蛋白饮料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中显示,维维豆奶的市场占有率仅剩下0.51%。
再看另一块业务粮油,中国食用油领域集中度已经相当高,是“一超两强”格局。一半以上市场份额都在益海嘉里、中粮集团、山东鲁花手里。维维股份很难挤进去。
且不说形成品牌壁垒,对于粮油企业来说,盈利都很难,中国粮油市场中,即使龙头益海嘉里的毛利率都很低。从2017年到2020年年中,益海嘉里毛利率平均在10%左右。老二中粮控股2017到2018年毛利率平均是8%。
2019年、2020年,维维股份粮食初加工产品毛利率仅为2.12%、3.41%。
乍一看,维维眼光很好,酒、烟、茶、医药、金融、地产,现在看来,都是热门板块和优质赛道。
但其实,这种布局实属“扬短避长”。维维选择的都是高投入、长周期、高回报的板块。
犹记得2016年,恒大集团剥离“恒大冰泉”等消费品业务,将中心投入房地产与金融板块,如此不差钱的企业,尚且只能经营两个板块,维维股份何以成为“集大成者"呢?
一家有“雪坡”的企业,应该有“播种心里”,脚踏实地运营企业。而观察维维股份,不论是长期以来的贸然跨行,还是短期之内的占用公司非经营性资产行为,经营都带有投币机心理,即因短期利益,忽视企业长期健康发展,这样的运营理念,实难带给投资者安全感。
原创文章,作者:付潇阅。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鲸平台,违规转载法律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