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美国石英财经网(Quartz)宣布放弃它于3年前推出的付费墙,这是数字媒体公司追求新商业模式的最新案例;近乎同期,英国《卫报》(The Guardian)——以「免费访问」和「会员捐赠支持」为盈利模式的媒体——正在其新闻应用程序上测试付费墙。
「付费墙」就如同一座「围城」,有人想出去,有人想入局。本文将详细解读石英财经网和英国《卫报》的付费墙策略,呈现这一商业模式面临的困境,并尝试寻找具有普适性的解法。
"
放弃付费墙的Quartz,能否迎来转机?
由美国大西洋传媒(Atlantic Media)于2012年创办的石英财经网(下称「Quartz」)常常被看作近几年最创新、最大胆的新闻尝试。
这家自称为「全球化经济下数字时代新闻提供商」的年轻财经媒体网站,在成立之初,是「拒绝付费墙」的忠实拥趸。当时Quartz的理念是「不藏身于付费墙后,不锁闭在手机应用里,希望通过社交分享构建受众群」。
这套方案在当年是奏效的。根据美国《广告时代》(Ad Age)数据,Quartz于2016年的全年营收约30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96亿元);2017年,它收获了约2200万访问人次,超70万用户订阅Quartz的邮件通讯。哈佛大学的尼曼新闻实验室(Nieman Lab)形容其为「增长最迅速、最令人瞩目的线上新闻网站之一」。
图片来源:纽约时报
但在2019年,Quartz突然宣布设立「付费墙」(Paywall)——当读者阅读超过10篇文章时,会收到加入Quartz会员的邀请,价格是每年10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656元)或者每月15美元(折合人民币约98元)。
外界猜测,Quartz突然「倒戈」加入付费阅读行列,根本原因是其广告营收后继乏力。在此之前,Quartz坚持「定制化」广告,将网站广告版面出售给诸如普拉达、英菲尼迪等高端品牌,拒绝单价低、品质参差的程式化广告。
而很显然,随着读者群体的日益扩大,阶级覆盖范围也更加广泛和下沉,这种追求「高价奢侈」的单一广告营收模式已不再适用。
2018年,日本金融信息公司Uzabase收购Quartz,也给它做「付费墙」和「会员计划」打了一剂强心针——Uzabase旗下的新闻产品NewsPicks,就是从2013年开始做的付费财经媒体服务,拥有6万付费用户,近一半的营收来自用户订阅——「新东家」对做付费新闻阅读驾轻就熟。
然而,「付费墙」没有给Quartz带来理想的营收状况。在第1年,它仅吸引了约1万名订阅者;截至2021 年年中 ,他们的会员总数也仅达到27000人左右。但「付费墙」和会员制的负面影响却是「肉眼可见」的——自然访问用户流量在下降。
Quartz的会员计划。图片来源:国际记者网络
近日,Quartz终于宣布取消「付费墙」,恢复免费阅读,以寻求更广泛的用户触达。但放弃「付费墙」不代表Quartz放弃了会员计划。据悉,其会员制将继续应用于「时事通讯」服务。
现在,Quartz会员享受的服务从过去的专属会员活动、定制视频等,转变为「高阶」时事通讯。会员用户每周会收到4封「独家」电子邮件,如「石英周报」(Quartz Weekend Brief )和「预见」(The Forecast),向会员提供行业最新资讯和新兴趋势。其他邮件栏目,如「每日要闻」(Daily Brief)等,仍然免费向读者开放。
Quartz首席执行官扎克·苏厄德(Zach Seward)解释做此调整的原因:「我们发现 ,75% 的 Quartz 会员主要通过电子邮件阅读我们,因此我们可以直接将独家内容投入他们的收件箱中。」
这是针对多年前行业对其下的判断的一次回应——美国在线媒体Digiday曾评价Quartz「不够小众,不足以让一小部分读者觉得其『不可或缺』;但也不够大众,无法进行同其他同类媒体进行竞争」。
Quartz此次建立的新营收模型正是针对这条评语的一次「自救」——免费时事通讯和网站内容让其能够触达用户,保持「大众性」;它的高阶内容会吸引读者购买会员,让会员感受到Quartz的「不可或缺」。
图片来源:Unsplash
《卫报》入局,
一场姗姗来迟的「试探」
一个「付费墙」倒下了,另一座「付费墙」升起来。当Quartz选择放弃付费阅读时,英国《卫报》(The Guardian)却宣布在其应用程序上测试「付费墙」。其网站仍然保持免费访问状态。
这并非《卫报》第一次涉足付费应用。此前,《卫报》曾推出一个名为「The Guardian Editions」(译为「卫报精编版」)的数字服务,向读者提供精选每日故事;《卫报》APP还有「高级版」,付费用户可解锁直播(Live)、离线阅读和去除广告等功能。
这次设立「付费墙」,是一次「试探」。英国《金融时报》称,《卫报》正在寻找将整个应用程序放置在「付费墙」之后的最佳定价方案。未来,《卫报》可能会根据测试数据推出按「用户类型和地区」来分阶收费的模式,并将「精编版」和主APP合并成一个单一的付费产品。
图片来源:The Guardian
业界普遍认为,「如何定价」是《卫报》此次一役的关键点——是效仿《金融时报》选择99便士每月(折合人民币约8.17元)?还是直接向Netflix看齐,以4.99英镑(折合人民币约41元)甚至9.99英镑(折合人民币约82元)的价格收费?
但能够确定的是,《卫报》的唯一筹码就是相比网页读者,应用程序用户是一个小而忠诚的群体,用户粘度更高,更愿意为内容付费。
风向艺评
为什么要将这两个媒体放在一起对比?原因很简单:虽然它们站在「付费墙」天平的两端,但还是就「付费墙」达成了某个共识——订阅用户收入与设置什么类型的付费墙、免费赠送多少内容或其他花哨的会员福利均无关,唯有「广泛的用户基础」以保证触达率,以及「高用户粘度」,才能助其实现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