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当前没有启用javascript,网站无法正常访问。请开启以便继续访问。如何找新闻?4种方法供你参考_资讯_鲸平台
如何找新闻?4种方法供你参考
2022.07.29 10:40

新闻有两大类,一类是“明摆着的新闻”,另一类则是“待发现的新闻”。当记者的需要对这两大类新闻做到“心中有数”。

一、两类新闻的联系与区别

“明摆着的新闻”,是指各级领导机关举办新闻发布会发布的新闻、各类文教科技活动、论坛和突发事件等。

如《“冰丝带”对公众开放》一稿(2022年7月10日,人民日报一版),就是这“明摆着的新闻”典型例子。

(2022年7月10日《人民日报》第一版)

对于这类新闻,记者去采访写稿就行了。当然也有个写好的问题,要力求写得符合受众需要、富有特色。

“待发现的新闻”,则是指蕴藏在人世间的、未被发现和报道的各类素材。这类新闻线索需要媒体人花大气力去发现、去寻找,然后整理成文发表。

如同世间一切事物一样,这两类新闻有联系又有区别:

说有“联系”,是因为它们两者均属于新闻系列,具有新闻的属性和特征。

谓有“区别”,一个是在明处,记者看得见、摸得着。另一个则在暗处,需要记者去发现、去挖掘。

弄清楚这两类新闻联系和区别,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发现新闻、寻找新闻,进一步搞好新闻报道。

二、找新闻的4个方法

找新闻的方法很多,新闻界在这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下面介绍4种常见、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1、从会议中找新闻

有些会议是“新闻的富矿”,不少重要新闻就是记者从会议中获取的。

人民日报1979年2月3日刊发的《中央决定,1979年建国30周年庆祝活动不大搞,不要在这方面多花钱和物》的消息,是从会议中找新闻的范例。

当时人民日报记者王惠平参加的是全国高等学校科研工作会议,会上传达了中央领导同志对整修全国农业展览馆的批复,其中有“30周年大庆不大搞,不要在这方面多花钱和物”的内容。目光敏锐的王惠平马上意识到这条新闻的意义所在,迅速把这一点摘录成文,将“30周年大庆不大搞”的独家新闻发出。

读者不大爱读一般化的会议新闻,但对于出自会议的新闻还是很欢迎的。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我们的记者当善于从会议中找新闻,而不是一般地报道会议举行、召开等。应看到,有些会议蕴藏着新闻,关键在于你会不会找。

从会议中找新闻,这是第一个方法。

2、从讲话中找新闻

第二个方法是,从讲话中找新闻。

与“从会议中找新闻”相关联的是“从讲话中找新闻”。

会议上一般都有相关的讲话、报告等材料,这些讲话、报告中有的内容丰富,观点新颖。从这些中找新闻,有时也能找到好的新闻素材。

2012年12月6日长江日报刊发的《7常委参观“复兴之路出行不封路》的消息,这条消息是记者从中央十八大精神宣讲团在湖北的报告会上捕捉到的新闻线索。

宣讲团成员欧阳淞时任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他在宣讲中脱稿讲到自己工作中遇到一个细节:中央领导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出行时没有封路,是跟着社会车辆一起过来的。原定5分钟到达现场,这次20分钟才到。

记者敏锐感到这素材的新闻价值,马上将其成稿发表。有关人士指出,这篇稿件成功的关键,在于敏锐的新闻发现——在众媒体参与的公开活动公开信息中,发现了别人没有发现的“金矿”。

在讲话、报告等材料中找新闻,贵在认真研读和敏锐发现。如果没做到这两点或做得不到位,即使有新闻在眼前,也未必会发现。

3、从观察中找新闻

宝鸡日报曾刊出一篇题为《跑了三条街买不到一个顶针》的报道。

这条报道是怎么来的呢?是记者在平时的观察中发现的线索。记者在逛街时发现,时下城市越来越洋气、物质越来越丰富,但老百姓需要的一些小物件,却由于利润小、售卖麻烦等原因,市场上非常难找,于是便写了这条报道。

刊出后引起读者的广泛共鸣,认为这条消息简短,语言朴实,写的是群众的真实感受。

还如,曾有一段时间,宝鸡日报记者发现不少基层单位为了应对各种检查和考核,不仅要拍照留档,还发微信留痕。搞得基层干部群众苦不堪言,网上也骂声一片。

针对这种情况,他们进行分析研究,决定精心策划报道和评论。大家觉得,这是形式主义在作怪,网上的骂声反映了一种民意,应当这种时弊进行揭露和抨击。

于是大家齐动手出主意想办法,记者在第一时间撰写了《留“心”比留“迹”更重要》稿子。经过仔细打磨后很快就刊登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从联想中找新闻

时任辽宁日报农村部记者范敬宜有次到他当年下乡的地方采访。当晚他住在村委会办公室里,凭他自己经验一会儿肯定有人上门一起聊天,可一晚上也没人来。范敬宜好生诧异,第二天他上街转了转,人们都下地干活去了。

面对此种情况,老范一边仔细观察,一边在想:过去他下乡时这里每天晚上挤满了人,有的找干部反映队里问题,有的诉说自己的难处请求解决,还有的两口子吵架也在那里闹……可如今变得静悄悄的。为何呢?

忽然他想到,过去挤满了人是因为有很多问题、矛盾需要解决;而现在好多问题解决了,人们气顺了,再也不用到村委会里闹了。

想到此,他找了一些人交谈,把自己的想法说给他们听。大家听后连连说:“是这么回事啊!人们气顺了!”并介绍了一些具体事例。

由于老范的“观察+联想”,使他很快写出了稿子《这里为何静悄悄》,反映了农村改革后出现的新气象,颇受好评。

小结语

以上简略介绍了找新闻的4种方法。其实远不止这些,还有其他许多的方法。如从物件中、从聊天中等渠道都可以发现新闻的线索。关键在于,记者要有心去找、去做。

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谭文瑞,1985年时曾领导创办人民日报海外版。在筹备创刊的会议上他说,就办报来说每天的稿子不少,“明摆着的新闻稿”很多。但我们更看重记者自己发现的新闻。因为这些稿子鲜活、生动、有味道。

在这个思路指引下,人民日报海外版时以面貌一新的版面在海内外面世。其中有“明摆着的新闻”,但更多的是来自实际生活中的稿件。这些稿件是记者们在采访中“找出来”的,“活鱼儿”多,新鲜有趣,因而受到海内外广大读者的欢迎与赞扬。

找新闻,这是记者需要走、必须走的路。尽管很艰辛,但一定要坚持走下去。惟此,才能把我们的报道搞得更好!

(作者为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

9.1W+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推荐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