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脖生意不“香”了吗?
7月5日,“卤味一哥”绝味食品股价在低位徘徊多日后突然跌停,当日成交金额9.6亿元。
就此异动,财联社记者当日下午致电绝味食品证券部,其工作人员对财联社记者表示,目前公司经营一切正常。公司将根据最新排查情况做好相应规划,如有需要披露的信息会及时进行公告。
当晚,绝味食品并未发布任何公告。盘后龙虎榜数据显示,上榜营业部席位全天成交3.56亿元,占当日总成交金额比例为36.99%。其中,买入金额为7489.87万元,卖出金额为2.81亿元,合计净卖出2.06亿元。
综合各方反馈的信息看,今年Q2鸭脖等成本端压力较大让投资者对业绩预期有所担忧,以及7月7日绝味食品将迎来巨量解禁或是导致公司股价盘中跳水的诱因。
当日下午3点半,绝味食品立即召开了一场投资者电话交流会,公司董事长戴文军与参会投资者进行了近1个半小时的互动交流。
财联社记者获悉,高价库存需要一定时间来消化,绝味食品通过调价及改善产品结构以应对成本端压力,5-6月的净利率较4月已有所改善。
高价库存消化需要时间,市场担忧Q2业绩不及预期
“消费复苏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好,成本端压力还是比较大。”高远对财联社记者表示。
从成本端看,据记者了解,鸭副产品今年3月原材料见顶之后掉头往下,鸭脖从最高点的26-28元/公斤跌至本周的17.7元/公斤。但高价库存消化需要一定时间周期,对利润端影响并非立竿见影。
在近期电话交流会上,对于鸭副产品的价格波动以及未来走势成为焦点话题之一。
有参会机构人士就提问,绝味食品一季度大概7个多点的净利率,二季度因成本的影响,用的是之前高价的原材料,净利率会更低吗?对于全年公司净利率水平展望如何?
绝味食品相关负责人表示,个人觉得预计二季度会比今年一季度要好一些。公司一方面通过调价的方式做了一些调整,很多品种已慢慢恢复到预算价格内,只是鸭脖这个品种还远远没到预算价格之内,鸭脖品种在绝味里面占比较高,所以影响相对比较大。另一方面,公司通过调整产品结构的方式降低原料成本的影响,比如公司近一段时间推虾球和一些其他品种,目的就是希望来均衡盈利。
消费降级背景下,以鸭脖等为主的卤味产品价格越来越高,被网友吐槽“太贵吃不起”。
2023年已走过上半程,尽管疫情的低谷已经过去,但卤企收入未实现报复性增长。绝味食品2023年一季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24亿元,同比增长8.04%;实现归母净利润1.37亿元,同比增长54.37%。
实际上,这个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是建立在2022年同期低基数基础上,2022年Q1绝味食品营收同比增12.09%,但净利润同比锐降62.24%。
若对比疫情前的2019年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54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81亿元。Choice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绝味食品销售毛利率分别为33.95%、33.48%、31.68%,但2022年公司销售毛利率降至25.57%,2023年Q1毛利率继续降至24.3%。
从上述鸭副产品价格变动曲线图不难看出,2022年至2023年Q1,这个期间的鸭副产品价格上涨过快,导致公司成本端压力不减,最终反映在公司整体毛利率承压。而今年Q2公司或还需要承担部分前期高价鸭副产品库存的压力。
不过,在上述电话交流会议中也透露出不少“暖风”。
据悉,绝味食品的产品净利率相对于今年4月份,5-6月是逐月改善的,二季度人均产值和费用率会比一季度更加优化。随着投苗量增加,鸭脖成本已自高点回落,下半年随着养鸭数量快速增长,或能有助于使鸭脖成本价格回落。
有券商机构预测,随着生产端恢复(上游饲料价格下降、鸭苗投放增加)和鸭肉需求增加,预计2023下半年鸭副价格下降后,绝味食品毛利率将会有所改善。
2260万股已完成解禁,机构浮亏已成事实
绝味食品7月3日晚公告,公司2260.8万股限售股7月7日解禁。包括UBS AG(瑞银集团)、财通基金公司、诺德基金公司、兴证全球基金公司、国信证券等在内的15家机构参与了绝味食品定增项目,定增价格为52.21元/股。
截至7月7日收盘,绝味食品股价为33.82元/股,较定增价跌去约35%。上述参与定增的机构均出现浮亏。
在股吧讨论中,有投资者认为,市场担忧解禁后机构抛售是造成股价跌停的看法或立不住脚。一是从价格上看,浮亏后的机构亏本清仓不太可能。另外,解禁公告是7月3号晚发布,次日股价反应不大,突发跌停更大一种可能是对公司业绩不确定性的担忧。
不过,绝味食品作为被基金等机构一度重仓白马消费股,从持仓变化看,今年一季度末基金等机构家数相较于去年末已大幅减少。
未来上述机构在“地板价”附近,是选择继续坚守还是离场,仍是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