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当前没有启用javascript,网站无法正常访问。请开启以便继续访问。3个月20个热搜!这家纸媒经济版是怎么做到的?_资讯_鲸平台
3个月20个热搜!这家纸媒经济版是怎么做到的?
2023.07.06 13:07

在当前融媒体环境下,传统主流媒体总是存在一些困惑,比如:自己做的内容自我感觉良好,但传播力有限;打造爆款不易,持续打造爆款更难等。不过,近3个月以来,《工人日报》经济新闻部(负责经济·民生版和农民工周刊)已斩获20个热搜,其中经济·民生版19个,农民工周刊1个。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成绩。

20个热搜话题具体如下表:

纵观《工人日报》经济·民生版斩获热搜的新闻,都是属于高质量的严肃话题,不是鸡毛蒜皮、无关百姓痛痒的小事,而且契合版面的定位。《工人日报》以“工”字为特色,一直以来,《工人日报》经济·民生版遵循大众经济、民生新闻的轨迹,围绕国家经济建设和民生改善这一主线,聚焦市场热点民生痛点、生产生活一线、百姓衣食住行,力求做出有特色的、贴近职工群众、彰显主流价值的经济民生新闻,讲好百姓的民生故事。

从上述热搜新闻来看,这些报道不仅在微博等平台引发热议,也大都获得了百余家媒体网站转载。这些报道不仅提升了《工人日报》的影响力、传播力,促进了相关问题的解决,也给《工人日报》带来了诸多正面评价。截至目前,没有一则报道引发负面评价。此外,大部分热搜稿件被其他媒体跟进评论,形成了二次传播,进一步扩大了《工人日报》的影响力。

我们认为,有流量的新闻不一定是好新闻,但是应该努力让好新闻获得更多流量,让好新闻被更多的人关注。

以产品思维做新闻,让用户看、转、赞、评

短短3个月时间,《工人日报》经济·民生版一周平均近两个热搜,这得益于部门负责人和编辑认真落实工人日报社“抓消息,抓事件新闻”要求的结果,也是站在用户的角度以产品思维来打磨新闻作品的结果。

所谓产品思维,是指一个产品从创意生成到上市销售,所有相关的调研、创意、开发、测试、推广等,都由产品经理掌控。产品经理的最核心任务是,把握用户需求,然后把这种需求付诸实现。

而传统的新闻采编流程最缺乏的就是产品思维,没有站在用户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只有有了产品思维,生产的新闻作品才能更受用户的欢迎,才能与用户产生深度互动,让用户看、转、赞、评,进而才能更好提升媒体的影响力、传播力,促进现实问题的解决。例如,《消费者预订“五一”期间民宿遭遇“威胁式”砍单》等多篇报道引起当地政府部门重视,促进了问题的解决。

而用产品思维做新闻,需要一篇新闻报道从选题策划、采访编辑到后期的融媒体推广运营环环打通,编辑要对全流程负责。

选题策划如何抓好第一落点?

在新闻作品的产生流程中,选题策划至关重要。在选题策划时,编辑要了解用户的诉求、用户的想法,坚持问题导向,去反映用户的诉求,站在用户的角度帮他们说话,说他们想说的话、甚至是帮他们说他们没想到的但应当说的话。这就需要编辑不能局限在网上找选题,而是要从日常生活中去广泛地观察、思考、选择。

对于《工人日报》经济·民生版来讲,就是要多跟消费者、一线职工、农民工等用户多交流,及时掌握第一手线索。对于中央媒体来讲,找第一落点确实不容易,但也不是没法做到。纵观上述稿件,其中有不少是《工人日报》第一落点的,比如《消费者点外卖:13元奶茶打包费竟要4元》《宣称拥有“最终解释权”,河北一企业被罚5000元》《湖南株洲多家餐馆卖“拍黄瓜”遭“职业打假”》。

这些报道在《工人日报》刊发后,引发其他媒体跟进报道。以前,有关经济民生的话题,不少都是我们追着都市报找第二落点,现在是一些都市报跟着《工人日报》继续做。

那么,如何找到第一落点?一是贴近生活,围绕民生关切,从日常生活中消费痛点入手,上述所有的稿件都鲜明呈现出这一特点。围绕消费者的吃穿住用行,极易引发读者共鸣。比如淄博烧烤、兰州牛肉面、柳州螺蛳粉、奶茶打包费、纸巾刺客,新能源汽车充电、看智能电视充会员,还有五一假期旅游、酒店延迟退房费、幽灵民宿、达人探店、化妆品空瓶回收等。这些贴近生活的话题给读者带来熟悉感、亲切感以及参与的积极性,也就增加了阅读量。

二是以小切口反映大民生,抓事件性新闻。现在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对于“长篇大论”,相当多的用户没有兴趣和心思去看,除非是特别重要的热点话题。纵观20篇报道,我们抓的都是事件性新闻,都是小切口,主要呈现方式是消息,通过一个典型的案例来反映背后的问题。由此可见,工人日报社领导多次强调的做事件性新闻,更多地以消息来呈现的要求非常有见地和有针对性。

三是不少官方机构的微博、微信等账号也是新闻第一落点的来源。因为有些官方账号本身流量不多,关注的用户特别是外地用户较少,如果不是有关部门主动提供信息给地方媒体报道,一般人很少人会注意到。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能够及时发现,就可以及时获得第一落点。比如《达人探店附加购物链接不标明“广告”当心被罚》就是这样。

当然,在做好第一落点的同时,也要紧跟热点,“你不跟,别人也会跟”,那么流量就跑到别人那里去。比如淄博烧烤出圈后,版面编辑和记者站记者迅速取得联系,及时到当地进行采访,写出了《一串烧烤带火一座城,淄博给城市经营带来哪些启示?》,并同时做了视频,后续又关注用工短缺等问题,发表在《工人日报》农民工周刊版,在众多报道中,做出了《工人日报》自己的角度和特色。

有必要强调一点,对于中央媒体来讲,重大活动重大议题报道也好,日常的民生热点痛点的报道也罢,离不开编辑部和记者站的密切沟通与相互的深度介入。编辑部编辑和记者站记者多互动,多沟通,充分培育和发挥“四力”,就能找到好的新闻点,就能切实丰富新闻资源,提升新闻质地。

融媒体传播,标题非常重要

“题好一半文”,这句话用在在融媒体时代显得更加重要。新闻的传播力跟标题有很大关系,有的稿件本身写得很有价值也很有深度,但因为没有一个亮眼的标题,没被各大权重媒体抓取,也就没有产生很好的传播效果。

因此,我们在做稿件的时候,特别重视标题的制作。作为中央媒体,不能“标题党”,且报纸的标题也不能像新媒体那么灵活,但是也可以不死板,也可以做出既严肃又有新闻性的标题,这就需要掌握新媒体平台的一些规律,找准新闻点,这一点看似简单,但做起来不容易,需要长期观察、分析和认真揣摩。

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技巧:一是数字吸引人,标题尽量通过直观的数字对比去吸引用户,例如《3000元化妆品用完后空瓶竟卖300元》《消费者点外卖:13元奶茶打包费竟要4元》;二是借助“热搜关键词”“热点新闻词汇”来提升影响力,例如《一小包纸巾卖五六元,“纸巾刺客”让消费者就餐闹心》中的“刺客”就是关键词,《旅游平台频现“幽灵民宿”,消费者“踩坑”叫苦不迭》中的“幽灵民宿”就是关键词。《甘肃将为兰州牛肉拉面“立法”》中的“兰州牛肉拉面”就是热点新闻词汇,《柳州螺蛳粉将有外卖规范》中的“柳州螺蛳粉”就是热点新闻词汇,《一串烧烤带火一座城,淄博给城市经营带来哪些启示》中的“烧烤”“淄博”就是热点新闻词汇。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报道的新闻标题之所以不吸引人,没有新闻性,是因为新闻本身没有新闻性,本身就不是一个新鲜的用户感兴趣的“事儿”,所以这也说明编辑策划选题的重要性。

运营推广也是重要一环

传统的新闻采编不重视运营推广,觉得稿件见报就完事了,但在融媒体时代,稿件见报后的运营推广也是重要一环。

“酒香也怕巷子深”,有好产品没有好的推广也肯定不行。所以当稿件见报的同时,版面编辑要和融媒体的同事提前沟通,想好话题设置,以便更快在新媒体平台上传播。

另外,自己的平台力量肯定有限,也要积极对外推广,吸引流量媒体的关注。有业内人士曾说,这会“肥了他人的田”。我们认为,这是一种短视的思维。在我们看来,不管是《工人日报》融媒体平台推了我们的稿子,还是别的流量媒体,都可以提升《工人日报》的影响力、传播力、知名度。而且,要想流量媒体推自己的稿子,首先也得先要创作出高质量、受用户认可的内容,这一点刚开始还是比较难的,需要坚持做。

事实上,其他平台的推广不仅会提升《工人日报》的影响力,也会给《工人日报》的新媒体平台带来流量,并产生长久效应。比如《湖南株洲多家餐馆卖“拍黄瓜”遭“职业打假”》登上百度热搜第一,打开这个链接第一个出来的就是《工人日报》的新媒体账号。再比如,《酒店收取延时退房费,到底合不合理?》一文被新浪财经推了之后登上同城热搜第一,《工人日报》官方微博又设置了另一个话题,登上了同城热搜第5。试想,如果没有其他流量媒体的推广,《湖南株洲多家餐馆卖“拍黄瓜”遭“职业打假”》就上不了百度热搜第一,那么《工人日报》新媒体账号发布的《湖南株洲多家餐馆卖“拍黄瓜”遭“职业打假”》一文也就不可能获得如今这么大的流量。

事实上,经过多次的推广之后,一些影响力较大的流量媒体,例如新浪财经、凤凰网财经、财经网、每日经济新闻、中新经纬、澎湃新闻、黑猫投诉等流量媒体每天都会主动去《工人日报》经济·民生版找好的话题。这说明影响力做出来了,有好的内容了,就不担心流量媒体不给推送。《工人日报》、中工网的刊发,与流量媒体的推送形成合力,就能实现非常好的传播效果。

当然,这对编辑记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在流量、热搜面前,要保持定力、站稳立场,保持清醒的头脑,一定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对新闻事实一定要反复求证核实,确保报道的内容真实、客观、可信。

与此同时,我们希望让《工人日报》经济·民生版更多的新闻上热搜,但绝不是为了热搜而热搜、为了流量而流量、做流量的附庸,而是以更加认真负责的态度提升新闻的品质,以更多严肃话题引发公众讨论、思考,以理性、建设性的宗旨促进相关问题的解决,为主流舆论牢牢占领全媒体舆论阵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17.71W+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推荐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