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财华社
继宁德时代(03750.HK)之后,又一家A股龙头企业在港股市场开启了招股!
根据5月15日发布的公告,恒瑞医药(01276.HK)在港上市拟发行近2.25亿股H股,其中国际发售2.12亿股H股,香港发售部分为1234.86万股H股,发行价区间定为每股41.45-44.05港元,较A股最新收盘价53.69元人民币有较大幅度的折让。
最高募集130亿港元,近五年港股最大医药IPO
若全额行使超额配售权及发售量调整权,发行H股最高达2.97亿股,最高募资额可达130.80亿港元。这也意味着恒瑞医药的募资额有望成为近五年港股医药企业IPO最高募资额,同时亦是港股市场年内至今仅次于宁德时代的第二高募资额。
公告显示,恒瑞医药H股香港公开发售期间为5月15日至5月20日结束,预计于22日前(含当日)确定最终发行价,最快或于5月23日正式登陆港交所主板,实现“A+H”两地上市。
另外,恒瑞医药此次在港IPO的基石投资者阵容异常豪华,涉及众多国际知名投资机构,包括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景顺(Invesco)、瑞银全球资产管理集团(UBS-GAM)、高瓴资本等。
而以发行价中位数计算,恒瑞医药基石投资者认购发售股份的总金额为5.33亿美元(或约41.31亿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恒瑞医药之所以能获得众多知名机构的青睐,和公司的基本面情况以及行业地位有关。
恒瑞医药早期业务以仿制药为主。不过,随着政策的变化,以及集采带来的冲击,仿制药市场的天花板日益显现。自2008年起,恒瑞医药开始向创新药研发转型,2011年公司第一个创新药艾瑞昔布获批上市。
业绩稳增,国际化进展再提速
在经过多年的发展及持续高强度投入研发后,恒瑞医药的创新药已经覆盖传统优势的肿瘤领域。同时广泛布局了代谢和心血管疾病、免疫和呼吸系统疾病等多个领域。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这些主要治疗领域对应的全球制药市场规模占2023年全球制药市场总规模的57.4%,达8458亿美元,且预计2023年至2028年复合年增长率达6.4%,超过同期全球制药市场5.7%的复合年增长率。
截至2025年5月5日,恒瑞医药拥有19款已上市的新分子实体创新药和逾90款处于临床及更后期阶段的新分子实体在研创新药。
值得一提的是,恒瑞医药整体业绩表现不俗,只是中间转型期有两三年业绩遭遇下滑,但好在已于近年恢复了增势,转型效果显著。
数据显示,恒瑞医药的营收于2024年达到279.85亿元(人民币,下同),自2014年起的复合年增长率约为14%,远超同期全球制药市场约4%的复合年增长率。
其中,创新药销售收入占营收的百分比由2022年的38.1%增至2023年的43.4%,并进一步增至2024年的46.3%;仿制药销售收入占比则从2022年的60.3%减至2024年的42.0%。
利润方面,2022年至2024年,年内利润分别为38.15亿元、42.78亿元、63.37亿元。另外,2022年至2024年的净利润率分别为17.9%、18.7%、22.6%。
而在2025年一季度,恒瑞医药的营收同比增长20.1%至72.06亿元,利润同比增长37.2%至18.76亿元。
在业绩增长的同时,恒瑞医药也比较关注股东回报。根据公告,自A股上市以来,恒瑞医药的累计现金分红约80.29亿元,相当于公司当年A股上市募集资金的16.8倍,而这也是公司此前唯一一次资本市场融资。
关于此次赴港上市,恒瑞医药此前称是为了深入推动科技创新和国际化双轮驱动战略,进一步助力公司国际化业务的发展。
而根据全球发售公告,恒瑞医药募集净额用途如下:(1)约75%的资金将用于公司的研发计划;(2)约15%的资金将用于在中国和海外市场建设新的生产和研发设施;(3)剩余约10%的资金将用作公司的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需要指出的是,近些年来,国内创新药出海热潮正在持续升温,采用“借船出海”、联手出海、自主出海模式的创新药企都有,而大力拓展海外市场也有利于创新药企进一步打开成长的空间。
从过往数据来看,恒瑞医药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国内市场,国际化业务贡献的收入比例占比很低,尚不足5%,这方面的确有比较大的想象空间。
不过,伴随着特朗普的上台,地缘政治风险加剧,这一点也值得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