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当前没有启用javascript,网站无法正常访问。请开启以便继续访问。大陆记者赴台采访31年,当初飞过海峡现在强制驱逐_资讯_鲸平台
大陆记者赴台采访31年,当初飞过海峡现在强制驱逐
2022.08.05 18:40 江丞华

自闽狮渔事件发生后,大陆记者范丽青、郭伟峰首次抵达台湾采访距今,时间已经过去了31年。

随着两岸隔绝破冰,赴台、驻台记者往来不断,其报道内容也不再仅限于第二手资料,而是包含了更多的身临其境后的观察和报道。通过他们的报道,大陆百姓对台湾有了更形象、具体、客观的了解。

但在这些身临其境的记者眼中,31年前的两岸新闻双向交流的第一步迈出之后,并没有就此步履轻松。

在30年的历史更替中,媒体人不仅记录下了时代变化,更是经历了两岸关系发展从破冰到萌芽,从热络到再次转冷的全过程。

“大熊猫”和“春燕”飞过海峡

台湾同行以为大陆记者没见过可乐

1991年,福建渔船与台湾渔船在海上作业时发生了纠纷,在闽狮渔事件中,共有18名大陆渔民被台方舰艇带回“台中港”,随后,中国红十字会方面提出“人道”探视,其中,就包括了两名随行记者——时任新华社、中国新闻社记者的范丽青和郭伟峰。

对新华社和中新社的记者而言,到某地采访原本是家常便饭,是最寻常不过的事情,但此次跟随中国红十字会到台湾采访,却引发了外界极大的关注。

据范丽青回忆,当时在新闻界相当轰动,记者也成了新闻人物,第一次总是会引起很多好奇,而且当时两岸关系虽然处于对峙的气氛,但是台湾民众对大陆民众好像并没有太多的排斥心理。

“当时媒体评论我们,一个是像‘大熊猫’,大家都想看一眼;一个是像‘春燕’,我们飞过了海峡,预示着两岸新闻交流的一个新的春天。”

就在两位大陆记者此行轰动岛内的同时,两岸民众真切存在的隔膜感也震惊了郭伟峰。

“台湾大部分新闻工作者没有来过大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位记者拿到一瓶可乐问我,郭先生,你知道这是什么吗?这个问题很沉重。42年的隔阂使这瓶可乐意味着不是可乐,意味着两岸民众之间得不到了解。”

“海燕”和“大熊猫”的采访一行,让隔绝了42年的僵局被打破,两岸新闻双向交流的序幕拉开。

1996年,大陆率先开放台湾记者在大陆驻点采访,对台湾到大陆采访驻点的媒体数量、采访人次,大陆方面均没有任何限制。

五年后的2001年2月,范丽青再次抵达台湾,和同事陈斌华一起成为新华社的首批驻点记者,这是一次为期一个月的新闻采访。

尽管此时的两岸新闻双向交流已经从突发事件的个案采访到可以长达一个月的驻点采访,但在十年时间的维度之下来看,其步伐仍有些许沉重的意味。

针对驻点的含义,范丽青曾对外解释说,驻点并非是设分支机构,也不是常驻,而是台湾给了记者一个月的期限,记者可以在岛内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采访,但是一个月之后,记者就要回去,如果再来,还要再申请。

在范丽青的回忆中,当时,很多台湾民众都愿意接受大陆记者采访,统一企业集团的创始人高清愿也是其中之一。

“他当时就认为说台湾的企业还是要到大陆来寻找机会,还是要到大陆来投资。”

“大交流”与“大合作”

见证了诸多历史时刻

海峡两岸新闻双向交流在破冰、萌芽后,并非一番坦途,受到台湾执政党更迭等外部影响,两岸关系还发生过几度波折。

1993年进入新华社担任记者的陈斌华,曾将无缘参与第一次“汪辜会谈”视为“职业生涯中最大的缺憾”。

这份心情一直到了12年后才得以补偿。

那是2005年的5月,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国民党大陆访问团自台湾正式访问大陆,先后参观访问了南京、北京、西安、上海四个城市,陈斌华有幸全程随访。

此次采访报道中有两个场景让陈斌华久久不能忘怀,“一是连战踏上大陆土地的第一步;二是胡锦涛总书记与连战历史性握手的那一刻。”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微笑着伸出右手,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微笑着伸出右手,两只手伸过最近处距离135公里的台湾海峡、伸过60年的历史风雨,紧紧地握在一起。”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采访时,陈斌华这样说。

2008年,马英九当选,是年6月,曾被台湾方面停止的新华社、《人民日报》在台驻点恢复。

紧随其后的两会复谈、两岸直航、大熊猫赴台、大陆游客赴台等众多活动,让中央电视台驻台记者陈轩石直呼“忙不过来了”。

该年年底,《福建日报》记者林娟、《海峡都市报》记者翁芝光和东南卫视记者叶青林、黄晟4人,作为大陆首批地方媒体记者赴台湾驻点。

在当时的驻台记者看来,两岸“大交流、大合作”的局面已经呈现出来。

从2008年的“陈江会谈”、两岸“大三通”实现,到2009年首届海峡论坛举办,当时的两岸媒体人都成为了见证者和记录者。

2009年10月,两岸新闻双向交流再次加深,台湾方面宣布放宽大陆驻台湾记者的一些采访的限制,包括驻点媒体今后不需先行向台湾“新闻局”报备即可到台湾任何地点进行采访等。

“黄金假期”的冷冷清清

多名大陆记者被驱逐或滞留

热络十年后,两岸关系再次发生变故。

2016年,海峡两岸的年度汉字被选定为“变”,这一年,人为事故、自然灾害、政治变动基本成为当年驻台记者的共同回忆。

人民日报驻台记者王尧当年最惨痛的回忆就是“7.19”火烧车事件。那辆无人生还的旅游大巴上,承载了24个来自大陆辽宁的游客,共造成了26人死亡。

这场共造成了26人死亡的事件也成为了当时的新华社驻台记者刘刚难以忘却的伤痛。

火烧车事件后,尽管外界对台湾的旅游安全管理产生了极大质疑,但是在该事件中,台湾当局没有一位负责人因此而引咎辞职。

“一把火,带来的不仅仅是伤痛,也烧出了岛内旅游安全漏洞,烧出了台当局的冷漠和对大陆的疏离,重创两岸民间互信。事实上,也就是在火烧车事故之后,本就低迷的大陆赴台旅游呈断崖式下滑。”刘刚回忆说。

对于台湾旅游呈断崖式下滑的状态,新华社驻台记者刘欢亦有同感。

刘欢曾在采访手记中回忆了当时台湾旅游业的冷清:2017年的农历春节,也是民进党当局上台后的首个春节,一位在日月潭玄光码头附近贩卖茶叶店的阿婆说,以往排着长队的购买人潮已不复见,现在大陆游客来得少了,生意差了很多。

针对大陆游客人数骤减的原因,刘欢将主要原因归咎于民进党当局不承认“九二共识”,“去中国化”动作不断,及纵容岛内“台独”势力作乱。

作为东南卫视的首席记者,叶青林的驻台报道工作一干就是10年,直到2018年3月份被拒入台。

叶青林被拒绝入台,台湾当局并未给出明确理由。有媒体报道,这可能跟其报道在台湾花莲地震中批评日本救援队救灾不力有关。对此国台办还专门在发布会上提到,大陆记者赴台驻点申请遭到无理拒绝,创下了两岸互派驻点记者采访以来的恶例。

在台湾工作十年,叶青林曾经这样描述自己参与“习马会”采访报道时的一个小插曲,“当时会场很挤,台湾一位记者前辈过来问我说‘可不可以分我一半座位,我们一起坐?’正如我和那位同仁共坐一把椅子一样,我们俩谁站起来那个椅子都会不稳,两岸关系也一样。”

在叶青林被台湾当局“拉黑”后,2020年,又有两名东南卫视记者遭台湾当局废止记者证及入境许可证,并限其三天内离境。

新冠疫情发生后,民进党当局便开始以防疫为理由,对大陆人士采取边境管制,导致很多大陆驻台记者因为担心同事无法如期进入台湾而滞留在台湾,其中有不少记者已经滞留超过一年时间。

央视驻台记者孙雨彤和同事就被滞留在台湾,因为民进党当局阻挠,大陆媒体无法前往台湾正常轮换,孙雨彤和同事只能在台湾继续坚持报道工作。

台湾媒体报道,驻台的大陆记者仍有10余人,有很多记者不希望驻台站点在自己手上中断,所以还在坚持,除非是因为特殊原因实在坚持不了,才会选择返乡。

23.25W+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推荐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