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当前没有启用javascript,网站无法正常访问。请开启以便继续访问。越来越“抠门”的视频会员,这次惹众怒了_资讯_鲸平台
越来越“抠门”的视频会员,这次惹众怒了
2023.01.09 11:29 罗一

“一夜之间,我和家人共用视频平台会员,就变成了‘团伙作案’。”

去年12月下旬开始,网友们就慢慢发现优酷会员只能登录一个手机了。

1月4日下午,优酷更是在声明中承认了会员规则的变更,称这次改变意在保护账号安全、打击黑灰产。

明明是为了维护平台权益举起了刀,可是这一刀下去,先把普通用户们割得苦不堪言。

01 借会员,这次真难了

国内各大长视频平台对于设备的使用数量限制,已经不能算是“新闻”。

以优酷过去的会员规则为例,那时候用户最多可以同时在3个小屏设备(手机、pad)上使用会员账号,且同一时间、同一账号,最多可在2台设备上观影。

而此次调整,最大的变化就是分设备限制更加明确,且最多可登录的设备上限为3个。

这就意味着,如果和爸妈一起用会员,只要自己用手机端登陆了账户,其他人就不能再登录手机端,二老只能一个人抱着平板,一个人端着电脑。

优酷客服对于新规则的解释

同一账号以后只能在一台手机上登录。看起来以后想要“借VIP账号”看视频,难了。

虽然看似只是个小调整,但手机登录的限制影响到了不少用户,#优酷更改会员登录规则#词条一路冲上热一。

1月4日下午,由于部分用户的质疑,优酷官方出面回应称,会员规则的调整是为了保护用户账号安全,打击黑灰产,此次限制政策的推出已经考虑到了绝大多数用户的使用习惯。

并且强调,会员服务针对个人,用户仅可为非商业目的的使用,并仅可用作个人观看。

这一回应,更是让大家炸了锅。

说白了,大多数人买会员其实没看这么仔细,用户协议细节的突然变动更是很难关注到。

平常遇到多设备登录导致账号被顶下去,最多吐槽两句,还以为是平台又出了bug。

这回不仅摆在明面上提了“禁止”俩字,还称是按用户使用习惯做的调整。

但在大众朴素的认知里,自己的使用习惯,可不是买了视频会员就一个人悄悄看。

网友们对这类会员限制的吐槽主要有三类。

优酷声明下的热评第一位,先把习惯和家人一起用会员的用户质疑摆得一清二楚:

“我给我爸妈用,这算什么黑色产业链。”

一家人一起住,做饭一锅吃、买房公积金一起扣,夫妻连财产都是共同的。

怎么偏偏视频会员不能一起用,还得人手一个账户?

网友质疑,难道一家人去餐厅吃饭想用会员卡,只有持有会员卡的人吃的那部分,才能享受会员折扣吗?

这不就是买车只能自己开不许载家人,买路由器只能自己用不许连别人,连仇人都没有分这么清的。

其实无论是否住在一起,用同一个视频会员都很常见。

Emma和合租室友平常不喜欢追新剧,每天的爱好就是躺在床上重温《甄嬛传》,两个人喜欢的片段还不同,过去都是一人一个手机,共用一个账号。

也有人为了让年纪大的长辈也能无障碍使用长视频平台,特地用自己的账户给他们远程注册了会员,所有操作都要力求最简单,最好打开就能看。

可设备一旦有了如此严苛的数量限制,账户就不免登入登出,需要三番五次地发消息或者打电话找儿女验证。

因为忙碌被忽略的电话和短信、令人一头雾水的各种平台验证操作,让他们使用长视频平台的门槛一再加高。

别说一家子用不过来,现代社会不少社畜一个人的电子设备,就能把可怜的三个名额挤爆。

这几年,打工人们人手四、五部电子设备已经相当常见。

在公司,同事们最常见的配置就是一个手机、一个平板、一个私人电脑、一个公司电脑,有车的还有车载端,随身携带俩手机也是常态。

作为多设备使用习惯者+各种验证码重度厌恶者,各平台不断更新的会员设备限制让Tina吃尽了苦头。

手头的若干个设备,对她而言都是生产力工具和娱乐工具的结合体。

在办公室休息时间追剧,公司配备的办公电脑不用白不用;

地铁通勤路上想打发时间,直接用手机看无疑最方便,端着够轻,也不影响别人;

但是到家吃饭、刷碗的时候一心二用追剧,用平板显然更方便:屏幕大、占地小,不仅能到处移动,还能自己支起来;假期想看大屏幕专心享受剧情,可打工人出租屋里没装电视,大屏幕的台式电脑这时候最过瘾;平常会因为工作睡前焦虑的她,近半年给办公手机设了十二点定时关机,睡前窝在被子里就会掏出床头前的私人手机来,躺着继续追剧。

这么一算下来,就已经有两部手机、五个设备。

而且自从登录限制一出,三个以上的设备就会自动登出,多用一个就要进行一次登录验证。

更别提同类移动端只能一次登录一个,简直是把上一天班的苦难都重新体验了一遍。

当代用户,最讨厌的莫过于输验证码。

每到该接收验证码短信的时候,手机信号总是变得格外差:60秒一次的验证码发送,硬生生发了七八次都没收到,却又在八分钟后叮叮咚咚一次性收到一堆。

收到了手机验证码还没完,如果不是同一个设备就没法复制粘贴,只能掏出手机、点开短信,对着验证码挨个输入。

有时候遇上奇葩平台,多次换设备登录还有其他验证规则,拼图、认花字、数狗,好像生怕AI通过登录人类平台占领地球。

不知道平台们够没够,反正我听完是够够的了。

不过三类人里最痛苦的,还是刚刚续了年费会员没多久的用户。

想象中“老人老规则,新人新规则”的灵活性压根儿不存在,明明是冲着旧的会员条款掏了钱,还没用几天,却被平台单方面变更了服务内容和条款。

黑灰产业链怎么被打击暂时没看到,真金白银掏了钱的普通用户的痛苦可是显而易见。

02 制定会员规则,各显奇葩

其实整顿“有偿共享”的并不只有国内长视频平台,不少国外平台对共享账号也有所规制。

今年,对于和陌生人共享账号的行为,网飞直言“这些行为造成了使用上的混乱,影响网飞投资新内容的能力”。

这也不难理解。近几年,已经有不少低价租赁会员账号的平台被视频平台起诉。

账号低价租用、拆分售卖的灰色产业链,不仅会威胁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也影响到了占大头的平台会员业务,平台想要维护自身正当权益合情合理。

而优酷此次调整,大概也确实能对出租等行为进行有效围堵。

消费者支持平台方打击黑产、维护知识产权,但不支持的是平台方一刀切,不人性化地调整政策,无视真实的使用情况和用户体验。

世界范围内的不少长视频平台,都在尝试研究更加合理的会员政策。

以网飞为例,虽然今年屡次发文称要对共享账号进行调整,针对的却只是非同住却共用账号的行为,对于同住者共用并不限制。

这就意味着只要住一起,无论有多少人共用一个账号都没问题。

对于不住在一起,却想要共享账号的亲友,网飞正在个别地区推行试点政策——“以2.99美元可新增最多两名不同居住地的子账号”。

这么一来,就能更加划算地和不住在一起的朋友共享会员账号。

网飞增添子账号居住地的页面

对于因地理位置过于相近而被误判为“同住”,导致的蹭网、蹭会员行为,网飞则推出了新的用户功能“共享账号管理”,可以方便地剔除蹭网账号。

把选择权交还给用户,在一定的规则下,让大家自己决定账户给多少人使用,就保证了大多数正常的使用场景。

相比之下,国内不少平台的做法就没那么灵活。

也难怪消费者发出质疑:“你不会就是以此为借口割我的韭菜吧!”

除去对于会员设备数量的限制,视频平台会员让人头疼之处还不止这些。

去年上半年就有许多用户发现,不少视频app的移动端会员和电视端会员出现了分离。

想在电视上看,不好意思,还得花第二次钱。

个别平台开通移动端vip会员后,连使用投屏服务都得另外开通会员。

网友@prettyeef 最近追了两集新热播剧《我可能遇到了救星》,刚感觉不错,还为此购买了某平台会员。等到打算投屏观看,她才发现投屏还要另外开会员,果断下头弃了剧。

这种开了会员还要会员的设置,不由让人想起过去说好无附加消费,到了目的地却非要把游客塞进纪念品店,不买不许走的小作坊旅行社。

无独有偶,最近部分长视频网站的投屏功能使用体验也有所下降。要不就bug频出,或者干脆部分资源无法投屏,不免让用户感到失望。

虽然明白许多影视作品无法大屏播放,是受限于版权,但看个视频处处受挫的体验也实在太让人糟心。

还有部分长视频平台,不同登录方式的设备使用限制不同。

采用微信登录的会员账户被严格限制设备使用个数,而QQ登录的会员则毫无限制,不少网友认为这样并不公平。

更有异地ip登录后,要求会员往指定手机号发送短信进行认证的,不仅逼会员证明“我是我”,还要倒贴短信钱,简直让人没地方说理去。

天下用户,实在是苦奇葩会员规则久矣!

03“一点就炸”,积怨已久

优酷的一次会员规则小调整,能引发如此众怒,背后其实是这几年来,用户们对视频平台积累的诸多不满。

广告多、使用繁琐、内容服务价值感有限,都是长视频平台会员的槽点。

其实大多数人开会员的初衷,就是为了增强观影体验,跳过无厘头的各种广告。

但是随着会员群体越来越多,这块儿广告的饼让视频平台馋得口水直流,最后干脆走向了诡计多端的硬塞广告之路:app开屏广告、暂停悬浮广告、片中休息广告、会员专属广告,不仅名头繁多且可笑,触屏感应也敏锐到令人匪夷所思。

点击“跳过广告”时不见得有这么灵敏,但只要手指轻轻擦过广告界面,百分百能迅速跳转购物平台,让喜气洋洋的购物界面唬你个措手不及。

而会员的另一诉求——“使用方便”,如今看来不仅没有因会员收费提高而得到优化,平台不添乱已经算是谢天谢地。

比如今年4月的新剧《我叫赵甲第》,虽然某平台vip会员有资格抢先看,却需要邀请5名好友助力,才能解锁最新两集。

不仅如此,受邀助力者在活动期间只有一次助力机会,也就是说每一集都要邀请不同的好友助力。

被邀请的好友就更惨了,要下载、跳转app,还得“强买强卖”观看10秒视频,堪称塑料友情翻船神器。

图片@奇偶派

当然,最重要的内容服务,才是决定用户们评估会员费支出“是否值得”的核心要素。

网友们对于会员服务如何的评价,有时候简单粗暴地取决于自己有没有用会员看到好剧。

比如去年爱奇艺恰好一连出了几部爆剧,愿意追剧的就觉得该平台的会员还算买得值。把追番当日常的,年年续费大会员也不觉得亏。

但如果奔着某部作品开了会员,却对作品大失所望,用户的怒气很容易就转向了平台会员服务本身。

今年艺画开天的三体动画带着“6集后大会员专享”的噱头,却口碑一再崩盘,就让许多为此开了会员的用户直呼:“你让大会员就看这种东西?”

如果服务质量不见好,反而管得多、要价高。

那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难怪用户们看到平台疑似限权会员的消息后,纷纷一点就炸。

其实这两年长视频平台不容易,用户都看在眼里。

作为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产业,今年虽然不少平台靠优化成本、降量增质,在盈利上有了起色,但“开源”方面依旧屡屡碰壁。

根据《新京报》报道,2022年,各大长视频平台广告增长乏力,收入大头还得靠会员服务。

而长视频会员共享,确实容易有隐私泄露风险,平台更在乎的则是由此衍生的账户倒卖扰乱正常经营。有人靠钻空子,以低价享受了会员,对于老老实实付费的会员显然也不公平。

但说实话,这是平台需要动脑解决的问题。

抓着用户一顿薅,利好留给自己,麻烦让给消费者,哪有这么简单的事儿?

目前为止,消费者群体依然群情激奋,可仅凭短时间的情绪倾向,还不能断言优酷的会员规则修改就是一次彻头彻尾的失败。

优酷会员规则的改动是否能改变平台困境,之后是否会有其他长视频平台效仿优酷,还得看用户们后续的选择。

在消费市场里,只有消费者们的真金白银不会撒谎。

16.94W+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推荐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