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确认,中国五大财经类报纸之一的《中国经营报》社长金碚将退休,有“传媒专家”之称的季为民接棒社长一职。
资料显示,金碚1950年4月出生于上海,籍贯为江苏吴江。
2013年—2018年,金碚开始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经营报》社社长。
2018年5月,任郑州大学商学院院长。
相比深耕经济领域的金碚,接任的季为民可称得上是“传媒专家”。
履历显示,季为民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所长。
2004年,季为民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学与传播学系,获硕士学位;201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获博士学位。
2004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至今,此外,季为民曾在人民日报市场报等媒体工作多年。
相关介绍显示,季为民曾参与撰写包括《媒体人新闻业务守则》、《〈媒体人新闻业务守则〉释义》等书籍。
此外,还先后发表过《舆论监督:权力?工具?责任?──以传媒伦理的视角解读舆论监督的畸变》、《被“烟幕弹”遮住的新闻真实——解读集团利益驱动下的假新闻悖论》、《“用事实说话”是宣传方法而非新闻规律》、《传闻带来了什么——突发事件中传闻的传播与对策》、《传媒:道德的还是不道德的》、《舆论监督:承载责任的权利》、《舆论监督给隐性采访营造了什么样的空间——隐性采访能够成立的条件论证》等大量与新闻业务相关的论文。
值得一提的是,季为民还曾参与中国广播电视协会课题《广播电视节目审议规则》、中国记协《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手册》以及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广播电视节目审议规则”等项目的研究和制定。
2009年,季为民还被中国记协和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聘请特约专家,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新闻行业自律的体制与机制研究”。
作为五大主流财经报纸,《中国经营报》有着辉煌的历史。
创建于1985年的《中国经营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
创刊36年来,先后历经两次更名,胡耀邦、薄一波、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该报改名提名或撰写文章。
数据显示,高峰时,发行量高达92万份,甚至一度被视为是中国有效发行量最大的经济类报纸。
2002年1月,《中国经营报》的分印点由11个增至19个。每期在北京、上海、广州、济南、杭州、福州、沈阳、郑州、武汉、西安、长沙、南昌、成都、南京、合肥,全国等240个大城市同步发行。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经营报》副总编张曙光曾在该报创刊20年时撰文说:《中国经营报》一直是在两种危机中生存。一是市场层面的,必须自己养活自己,除了自己赚钱外没有任何经费来源。
另一方面又是在制度缝隙中生存。每次政策面上有什么调整整顿,《中国经营报》就面临一次生死考验。一会儿说刊号换不了,一会儿又说找不到主办单位了。
在这双重危机下,《中国经营报》旺盛的求生欲望使得它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在中国的报业史上,《中国经营报》是真正敢为天下先。《中国经营报》曾是北京报业中最早实行全员聘任的单位;最早实行竞争上岗的报社;最早实行优胜劣汰机制的单位。
实际上,《中国经营报》的辉煌数十年,总编辑李佩钰一直被视为灵魂人物。
作为传媒圈知名的女将,李佩钰早在1986年就进入了《中国经营报》社,后历任编辑、记者、记者部主任、发行部主任、副总编等职。
1994 年,李佩钰成为《中国经营报》社总编辑,该报亦迎来了“李佩钰时代”。
作为《中国经营报》自1994年至今的的掌舵人,李佩钰自全面接管报社工作以来,一直以“守本·创新”作为这家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诞生的报纸的生存之道。
“威严经营报,亲和女总编”——人民网曾以这个主题对李佩钰做过专访。彼时,李佩钰说:“亲和”是谁加给我的,我想这可能是我的同事们他们加上来的。我不知道我在部下包括我的领导,我的同级面前是个什么样的形象,但是我想作为一个女性管理者,她肯定一方面有威严的一面,另一方面也有亲和的一面。无论是女性还是男性管理者,都需要有一种恩威相间的气质。
2018年1月5日,《中国经营报》刊发《那时花开无迹,此日谁问芳华?》——《中国经营报》创刊33周年回顾。
文章说:中国走过40年的改革之路,《中国经营报》几乎全程参与、见证了这一中华民族奋斗、自强的伟大历程。33年,我们和我们记录和观察的企业一起成长。我们也遗憾地看到,能够和我们一起走到今天的33年前的企业,少之又少。
文章还说:在过去的这些年里,我们成功走过媒体环境巨变的艰难时期,在融媒体时代,以各种平台、各种形式向读者提供及时、专业、客观、深入的信息产品。
我们用自己的经历证明:媒体形态并不能完全代表先进与落后,而能否生存则取决于你对待环境的态度和行动。纸媒不死,死的是放弃进取者。
2021年1月5日,《中国经营报》编辑部在“创刊36周年致读者:我们敬畏每一个写下的文字”中写道:
2020年将被记入历史,做为媒体,《中国经营报》有幸成为这段历史的见证者和记录者;做为媒体人,经营报人也有幸和广大亲爱的读者一起,成为这段历史的参与者、建设者和改变者。
36年来,一代又一代经营报人用这支笔写下了无数篇报道,而这些报道连接起来,就是我们这个社会一路走来的历史。正因为如此,我们知道这支笔的份量,我们知道这支笔写下的每个文字的份量!正因为如此,我们对自己的事业才充满了敬畏和自豪!
我们生逢一个充满变化的大时代,这个大时代有着惊涛拍岸的激情,也有着大浪淘沙的无情。我们坚信抓住机会、顺应变化,同时坚守一份财经媒体的专业精神、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我们才能在变与不变之间扬起自己前行的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