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当前没有启用javascript,网站无法正常访问。请开启以便继续访问。新华社记者分享图片编辑“避坑指南”_资讯_鲸平台
新华社记者分享图片编辑“避坑指南”
2022.07.29 00:03 陈海通
图片编辑要选择内容合适、准确传达信息、符合媒体定位的照片。

媒体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政治安全、导向安全、事实安全的行业。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图片、图集等产品的“可视化传播”优势日趋凸显。

为了堵住稿件中出现的差错,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图片稿件进行把关。

一、技术方面

什么是合格照片、什么是好照片?

新华社发稿照片须满足相关技术要求:拍摄主体聚焦准确;白平衡、色彩饱和度在正常范围内;长边不低于3000像素,日常稿件数据量控制在2—6MB之间;不得出现水印、边框(一些通联照片或是翻拍的老照片经常有此问题);不允许进行“磨皮”“美颜”“降噪”等操作。

案例:一组视频发言稿件,因色温较高,照片色调偏冷,发言人脸色发青;一组通联的朱鹮稿件,为了让朱鹮主体突出,照片背景被拍摄者用PS软件做过“整容”手术;照片画面中景物的地平线倾斜,编辑对照片的水平进行了轻微校正,由于剪裁线边框超出了画面范围,水平校正后,照片边角出现了易被忽略的白边。

二、内容方面

图片编辑要选择内容合适、准确传达信息、符合媒体定位的照片。有的图片就技术与表现形式来说都是合格的,但并非“赏心悦目”的照片都适合发稿。

图片编辑需要从政治与道德等角度对内容进行判断和甄别:照片是否出现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国旗、国徽、地图等,是否有非法组织旗帜、标语和象征性物品,画面内容是否过于血腥,是否存在不适宜未成年人的镜头,从被摄者的角度是否有侵犯隐私权、肖像权的可能等等。

案例:一组疫情防控的稿件,画面细节中工作人员手抓手腕测温,不符合防疫要求;一组献血的稿件,画面中捐献证书、血样上康复患者信息未打马赛克。

三、文字说明方面

图片说明可以消除图片的多义性,准确传达传播者意图,对于图片信息的传播起着不可或缺的辅助作用。

图片说明须简明扼要,新闻要素齐全,特别注意要和画面相互呼应,在画面照顾不到的方面给予必要补充。此外,使用拼版、多次曝光、翻转、无人机等手段拍摄处理的照片必须注明。

文字说明错误常见类型主要包括:张冠李戴、图文不符;时间错误;多字、掉字、错字、别字;机构名、职务名、人名、地名等错误。

案例:一组文化稿件,钢琴家“郎朗”写为“朗朗”;一组经济稿,“位于上海的洋山深水港码头灯火通明”应为“位于浙江舟山的洋山深水港码头灯火通明”;一组鸟瞰某边境湖泊的稿子,来稿里说该湖泊由东向西水中含盐量递减,经核查是由东向西含盐量递增。

四、如何提高把关能力

为了防范稿件差错、提高把关能力,图片编辑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养

图片编辑要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就要坚持不断学习和实践,努力用科学的理论和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讲政治不仅要从“大处着眼”,也要从“小处着手”,防止因为技术性小问题引发原则性大差错。

2.增强责任意识,端正工作态度

图片编辑要强化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立足当前,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处理具体的工作做起,以举轻若重、如履薄冰的态度对待工作。在日常稿件处理过程中,编、审、校等各个环节都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遇到疑问就认真核实,把差错消灭在各自负责的工作环节,而不是怀着侥幸心理,等着下一道工序把关。

3.加强日常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图片编辑应该是一个杂家,其应该具备的素质既包括摄影方面的,又包括文字方面的,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美术修养,只有了解各领域的知识,不断提升自我,才能对各种复杂、敏感的问题做出正确判断,避免差错或少出差错。

4.头脑清醒,精神集中

差错并不会无缘无故产生,一些低级差错的出现往往同个人疲惫、走神、精神懈怠等工作状态有关。有时来稿扎推,“急稿”赶趟,面对长时间、大强度、高压力的工作,编辑如果不能集中精力,不能保持耳聪目明和高度敏感,出错的概率就会大大提升。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良好的工作状态非常重要,拥有清醒的头脑,充沛的精力,才能更好地工作。

5.源头把关,防患未然

防堵差错要从源头上抓起,采写环节是报道安全的第一道关口。图片编辑要经常向记者提示,要求其认真查看画面,核实时间、地点、人物等关键信息,争取给到编辑部的稿件基础事实准确无误,这将大大减轻后续编发签校各环节的防堵差错压力。

6.消除原生差错,防范“后生”差错

编辑的重要职能在于消除稿件中的原生差错,防止“后生”差错。图片编辑碰到有疑问和拿不准的地方,千万不能轻易放过,或是借助数据库、外网和工具书,查找准确的表述方式,或是与记者联系,了解详情,消除疑点。

编辑更要避免的是“后生”差错:一种是来稿正确,编辑改错,另一种是来稿错误,编辑修改时改得也不正确。

编辑在处理图片说明时不得添加未经核实的内容,对说明作重大修改须向记者反馈求证,不可主观臆断或望文生义。一些无法核实的画面内容或说明,宁可从稿件中删除,也不留隐患。

编辑要养成回头看的习惯,对于修改过的地方,在传给下一关前要多看上一遍,避免疏忽大意产生新的差错。

7.规范发稿流程,落实报道精神

制度定得再好,还得靠人去执行,违反采编规程是造成报道差错的一个重要原因。有关部门曾做过统计,近三分之一的报道差错是对采编规程执行不到位造成的。

编辑、初审、一读、终审各环节要各司其职,认真审读画面和说明中的每处细节。图片编辑要切实增强成品稿意识,经手必核,“三审一校”每个环节都要认真执行程序、尽到责任,发稿质量才有保证。

另一方面,日常值班发稿时,带班的编辑要做好报道计划、电话通知、业务通报的书面交接工作,并提醒下一班采编人员阅读、贯彻。落实好这些措施都有助于防范差错的产生。

8.查找错误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无论是文字稿件还是图片、音视频、新媒体稿件,很多差错都是老生常谈,多次重复出现。编辑人员最好能经常翻看每次通报的差错案例,把这些案例引为教训,举一反三,认真排查发稿隐患和差错苗头。

同时编辑还要像学生准备错题本一样,对于来稿的差错进行定期梳理,这样才能逐渐进步。

9.24W+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推荐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