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摩根商研所
今年提起跨界,第一个想到的竟然不是小米,而是追觅。
就像追觅扫地机事业部总裁孟佳说的那样,“从今天起,追觅将正式成为一家无边界的生态企业,让每个家庭都能跨越品类、穿越场景,享受生而无界的智能生活。”
毕竟随着扫地机器人及清洁领域行业增速放缓,追觅也需要新业务与新战略去解决实际的增长问题。
这个还未IPO的科创企业需要继续书写创新的故事,只不过这故事在追觅“无边界”的跨界行为下,有些无厘头。
选了个存量市场做增长?
今年1月15日,追觅内部飞书群聊截图晒出,创始人俞浩表示“一定要让追觅航空成为全球最高端的航空公司!一定要让我们比阿联酋航空更加高端,更加横空出世!”
这还没完,紧跟着追觅又传出要去做金融业务,在招聘网站上高薪招聘信贷经理、跨境支付技术总监、数字银行负责人等金融相关人才。传言将在墨西哥、巴西等海外新兴市场开展信贷金融业务。
在本月,投中网又报道追觅CVC,即追创创投刚刚完成绍兴百亿产业基金的首期募集,该支基金将围绕AI、具身智能等当下最火热的方向以及追觅产业链进行投资。
再加上之前造车、造机器人、做火锅、做咖啡等一系列跨界行动,“七怪”都不够教的,很难想象这是一个还在C轮融资的企业而不是一个成熟的互联网巨头,华为到现在都还在强调自己“不造车”,人家追觅做航空的目标都要比阿联酋更高端了。
追觅这四处开战且毫无边界的感觉,就像是“飞镖扎哪去哪”的随机旅行。
《射雕英雄传》中,郭靖最初的师傅是“江南七怪”,七位老师轮番上阵,小郭靖一下子要学七个人的本领,最终落得个哪哪都不通,直到遇上洪七公,学了降龙十八掌才算登堂入室。
而当下的追觅,就像那个啥都要会的“小郭靖”,只不过不是被人教,而是自己要去哪哪都学。
不过紧挨着追觅在家电上的布局,不由得让人产生怀疑,这是在一众杂牌军中找到了自己的“洪七公”?
追觅创始人俞浩曾在采访中说过一段话,“现在追觅所处的是一个百亿级赛道,这仗打完,我会选一个万亿级的竞争对手。”
当下看来,这个万亿级的市场应该是家电。毕竟相比较其他天马行空的项目,家电是追觅拿出来展示了的。
在3月份的AWE上,追觅的冰箱、灶具、烟机、洗碗机等高端智慧厨房套装首次亮相。
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追觅家用电器(苏州)有限公司成立于2024年3月20日,时隔1年具拿出来几件展示品,确实要比别的项目靠谱的多。
但家电是一个好选择吗?
2024年,我国我国家电市场(不含3C)全渠道零售额为9071亿元,同比增长6.4%,创历史新高。
这么看家电市场还处在一个不断上升的增量趋势,这时候进入恰当时。
但根据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4年家电零售额实现结构性反弹,1-8月,家电市场(不含3C)零售额同比下滑3.6%,但到了9-12月同比增长23.8%,最终形成了2024年家电的最终狂欢。
结构性反弹源于去年下半年的以旧换新政策和国补,掩盖了1-8月的市场颓势。
再往前看一年就知道了。
2023年,家电市场的整体销量呈现下滑趋势,京东平台上大家电市场的销量累计约为6100万台,同比下滑约15%。
家电市场是典型的存量市场,而且还有很强的周期属性。
家电换新是有周期的,家电玩的不是一年一代,拼的不仅是技术还有质量,就此次家电以旧换新和国补的大风口,都让不少家电从业者都产生了“寅吃卯粮”忧虑。
追觅呢,最大的增量没赶上,等产品真正落地销售了,还得熬多久赶上下一个家电大换新周期?这遇上的老乞丐,究竟是“洪七公”还是“鲁有脚”?
跨界的本质是为了增长,选择增量市场是基本逻辑,小米华为等企业布局造车,追的是新能源汽车年复合增长率16.8%的增量,追觅选择做家电,面临的将会是存量市场下的与虎竞食。
研发的敲门砖未必扣得开家电大门
追觅的护城河一直是研发。
追觅有一套研发的“1/3法则”,即研发经费均分三份,一份投入现有领域的产品迭代,一份投入现有领域的产品创新,一份用于探索新领域。
追觅此次进军家电领域,也有看好者认为追觅有研发优势,可能成为新的“搅局者”。
因为追觅近年来的研发投入占比一直超过7%,而传统家电企业的研发投入一般在3%-4%左右,追觅更重视研发。
但这种对比好像不那么“公平”。
追觅目前还未上市,我们不妨拿同领域前列的科沃斯与石头科技来模拟。
石头科技2024年总营收为119.45亿,科沃斯目前只发了2024前三季度财报,营收为102.26亿,总体都是百亿级的营收能力。
按这个区间的数据来估算,追觅的研发投入可能在10亿-20亿区间。
海尔智家2024年营收为2859.81亿,研发开支为107.40亿。美的集团2024年营收为4090.84亿,研发开支为162.33亿。
占比高吗?不高。但100多亿的研发开支真的少吗?跟你行业领头羊的总营收一个级别。
总不能因为别人体量大,他们的钱就“不值钱”了吧。况且按照追觅的“1/3法则”,研究新领域的研发资源只有1/3。
再具象化一些拿专利来说。
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追觅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最近半年与家电有关的是“制冰系统及冰箱”和“一种制冰模块及冰箱”的发明专利,二者还在实质审查阶段,大多专利还是机器人相关。
总数量上,截2024年12月31日,追觅科技全球累计申请专利达6379件,累计获得授权专利3155件。
家电方面,以海尔智家为例,根据《2024年全球智慧家庭发明专利排行榜(TOP 100)》数据显示,仅2024年1年时间,海尔智家就实现了5582件公开专利申数量,累计专利申请更是达到了11.2万项。
家电领域不是不重研发,它们实际上研发投入量很大,深沟高垒,马太效应明显。
退一步说,即使追觅用不到十分之一的研发资源做出了能打的产品,渠道与品牌的突破也很困难。
海尔、美的、格力三巨头为什么强?不仅是技术,还强在他们的渠道。
除了线上线下稳定规模化的渠道优势外,家电巨头们的渠道已经做到了智能与便捷,比如说美的的美云销平台,零售商们0门槛就能进行所有交易。
家电这种高单价的长线产品,大品牌带来的安心是难以颠覆的。也因此家电市场中,因技术尝鲜的少,追质量、保下限的多,口碑是很核心的一环。
家电的口碑靠的是积累,而不是靠技术的灵光一闪,是涵盖从技术创新到使用周期,从品牌价值到实际体验的时间检验。
也因此即使是家电巨头们,也难以扭转自身品牌在消费者眼中的推荐度。买空调,想到格力,买洗衣机看看海尔,就是这个道理。
家电的技术创新是讲究落地的,而非数字的创新。
吸力卷到多少Pa,导航精确到毫米级这些参数的堆砌确实挺唬人,但家电用户们更在意实际体验。巨头们卷技术是丰富自己的武器库,实际上对于大多数家电消费者而言,当下的技术力已经足够甚至溢出了。
俞浩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品牌只靠取巧快速起量,却没有自己的研发和工厂,没有持续积累,那么它的价格体系就没有优势。但如果你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且比别人跑的快,那么你就可以成为更好的那个。”
这是追觅在清洁领域成功的原因,但换到家电领域呢?
清洁领域的积累是否能在家电领域畅通无阻?刚入局的追觅还可以比别人跑得快吗?按以往的思路,追觅家电可以成为更好的那个吗?
做跨界,找第二增长曲线是大趋势,但也是慎重的事。
追觅做割草机器人、泳池机器人的时候,大伙儿就更容易看好。
因为无论是泳池机器人还是割草机器人,机体和运作原理上与扫地机器人是互通的,追觅遗忘在扫地机器人上的硬件与技术可以大量运用在这些产品上,从而实现优势复利,这种尝试与场景上的延伸更为合理。
但追觅做家电、做CVC、做金融、做飞机、做汽车、做火锅、做咖啡,主打一个天马行空,无边界的概念虽然美妙,但落到实处需要考虑的就多了。
毕竟咖啡桌上一时兴起迸发的是灵感,而不应是拍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