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当前没有启用javascript,网站无法正常访问。请开启以便继续访问。媒体常见的几种奇葩式“躺平”,新春伊始不能再“坑”人了!_资讯_鲸平台
媒体常见的几种奇葩式“躺平”,新春伊始不能再“坑”人了!
2023.01.29 09:39

2023兔年春晚,沈腾、马丽、艾伦等带来的小品《坑》辛辣讽刺,全程笑点,形象刻画了一位“不担当不作为、不肯干也不敢干、卷起袖子在一边看”的“躺平式干部”——郝主任。

央视春晚的这出“官场现形记”,在事业单位的传统媒体也十分常见,每家媒体或多或少都存在“躺平者”,也挖了很多“坑”,其深层次的根源是什么?

新春来临,各家媒体都会动如脱兔奋跃而上,“躺平者”是工作上的阻碍,要采取哪些措施让“躺平者”站起来呢?

01

现实中

传统主流媒体或多或少

存在4种奇葩式“躺平”

01

“无为式躺平”

主要体现在媒体的少数领导班子和部分中层干部身上,上了处级、厅级,有了正高、副高,职场到了顶峰,工作压力太大,于是选择躺平。一些单位的副职,只想做老好人,对工作分工和分派任务挑三拣四、拈轻怕重,对工作消极应付、得过且过,信奉“无为”而治,就像沈腾饰演的郝主任所说:“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

特别是近几年,媒体融合迈入深水区,在剧烈复杂的转型期,改革难免会遇到挫败,尸位素餐者安然无恙,推进改革者压力巨大,一些媒体负责人便以消极的心态应对困局,在媒体深融中搞个花架子应付上级检查,来个“冰上开车,装样子”——轮子在转,车不往前走。

02

“佛系式躺平”

主要体现在媒体临近二线的中层干部和骨干员工身上,他们大多混成了老资格,人到中年、上升无望、收入有限,于是有了“佛系”心态,怕写错稿子说错话、怕既被部下骂又被领导批,干脆做“甩手掌柜”混日子,混一天算一天,态度消极、暮气沉沉,对待工作不推不动,甚至推也不动。

他们总以年纪大、身体不好、视力不行、精力不够等理由推脱工作,但该享受的待遇却不能少,出了问题更是找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推脱责任,就像郝主任查找到的原因:“人民群众对道路潜在风险防范意识不足”,这些躺平者看似无害,实质是事业发展一大阻碍。

03

“边缘式躺平”   

主要体现在少数员工身上,由于性格原因,这些员工不喜欢与同事交流,独来独往,部门主任布置的工作,敷衍了事,遇到一点挫折,就把情绪带到工作中,牢骚满腹。久而久之就成了“边缘人”“透明人”,甚至是不受待见的人,部主任宁愿自己加班写稿,也不想把任务交给他们。

他们工作中压力大一点,或受到一点打击便萎靡不振,干脆躺平,在岗不在位、出工不出力,成为人生中的摆设。这些躺平者看似工作很轻松,实则活成了自己也讨厌的样子。

04

“刺头式躺平”

主要体现在极少数刺头式员工、或杠精员工身上,他们有的是工作失误被批评处理后,认为领导同自己过不去,受到了不公平对待;有的是在竞聘下岗后,不从自身找原因,把怨气发到领导和同事身上;还有的认为单位出台的政策、工作发生的变动,都是恶意针对自己……

由于无法摆正心态,干脆躺平,“你不让我过好日子,我也不让你过好日子”,在单位惹是生非,甚至和领导对着干,成为单位的刺头,不但不干活,待遇还一点不能少。

02

躺平者一般都是利己主义者,对自己的利益有着精致的计算,其深层次根源还是宗旨意识不强,精神状态不振,不思进取、安于现状。除了自身原因外,媒体频现躺平者的原因还有以下三个:

1

体制原因

传统媒体“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看似能享受到两方面的“红利”,实则“党政事企四不靠”,既得不到行政资源的全力支持,又无法用市场方式配置资源,还没有企业的自主权,导致整体活力不足、创新力匮乏、考核难以到位。在这种体制内,只要不犯大错,不违法犯罪,有时领导都拿着没办法。

加上传统媒体人员老化严重,人才又招不来,市场意识、用户意识、新媒体生产和运营能力普遍不高,存在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不少媒体习惯了偏安一隅,只要“小日子”还过的去,让其打造过硬的工作作风,从领导到员工,阻力都很大。

2

文化原因

传统媒体文人聚集,文人相轻,缺少“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的文化,记者看不起编辑,采编看不惯经营,经营看不惯管理。团队之间缺少沟通,容易产生隔膜,相互之间专找对方的不足,看不到对方的优点,自己不干事,还喜欢评价干事的。

特别是近年来的困境,让很多媒体人陷入悲观情绪,不擅于控制情绪,无休无止地抱怨,徒增情绪负累。他们得意时恃才傲物,失意时又牢骚满腹,时而妄自菲薄,时而妄自尊大,苟且维持、观望守成的大有人在。

3

考核原因

长期以来,传统主流媒体的薪酬考核极不科学,员工忙闲不均、人浮于事,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造成了干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捣蛋的,让干事的人伤了心。如果考核总是不去“得罪”不干活的人,那就一定会“得罪”干活的人,最终媒体会成为人人不干活的养老院,躺平的人也就越来越多。

03

新春伊始,传媒业站在了一个新赛道的交汇点,媒体深融的现代化建设、疫后各项工作的恢复攻坚,我们有太多的路要走。

借用00后同学的流行语:你可以摸鱼,但是你不能真的菜。各家媒体新春伊始,不能让躺平者再“坑”人,要做好以下三件事:

NO.1

动如脱兔,营造生机勃勃的职场环境

疫情三年,是媒体经营大幅下滑的三年,不少员工处于消极应对状态。尽管大家对行业的好前景充满期待,但好日子的到来却需要时间,这一阶段,“躺平”没有出路,只有全员动如脱兔般奋跃而上,才能共度难关。

要营造生机勃勃的职场环境,员工内心安全、工作适度紧张、场景生机勃勃,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生态。

同时,还要关心关爱每一位员工,无论是临近二线的老同志,还是“边缘人”“刺头员工”,都要尊重、培养和关怀,让全体员工在岗位晋升、能力提升、荣誉激励等方面的获得感不断增强,幸福指数持续提升。  

NO.2

勇做奋斗者,打造过硬的工作作风

新的一年,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新闻队伍,多说老百姓听得懂的话,多写“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文章。

媒体一把手要有滚石上山的干事魄力,全体员工要有一往无前的决心,中层干部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执行力。该办的事要坚决办,决不能拖;能办的事要马上办,决不能等;难办的事要想办法办,决不能放。

NO.3

向改革要效益,强化用人及激励机制

新春之际,中纪委网站针对小品《坑》发表了评论《不能让“躺平式干部”再坑人了》,提出:建立健全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激励担当作为,识别、选准、用好干部。

2023年,大多数媒体要过紧日子,在没办法增加人手的情况下,只能向存量要效益,除了强化选人用人机制外,还要激发员工内生动力,提高工作效率,薪酬改革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刻。

在薪酬改革的推进上,《融中对——市县融媒体中心全景实战12讲》一书设计了薪酬考核“4+4体系”,即在4个一体化考核下,实现4个闭环。全岗位一体化覆盖、全结构一体化引导、全模型一体化考核、全流程一体化推进。4个闭环是:“三台协作”闭环、“两分双考”闭环、“性量共定”闭环、“考核应用”闭环。书中均有详细阐述,建议参阅。

行至山穷水尽处,坐看风起云涌时。

公元207年的《隆中对》,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战略咨询案例,具备了各个战略、战术要素,也是刘备集团救亡图存的分水岭。

那时的刘备,居无定所,空有匡扶汉室的雄心,他的战略就是加盟,同传统主流媒体入驻各大互联网平台有点相似。

刘备出生在中原,起家在中原,固守“得中原者得天下”,只愿意在熟悉的中原做没有风险的事。传统主流媒体也是如此,习惯了偏安一隅,宁可半死不活,在最熟悉的传统地盘上混,也不愿意全面深改,凤凰涅槃。

《隆中对》给了我们启示,“中原馅饼”其实是一个“中原陷阱”,传统主流媒体最大的陷阱,不是深融改革带来的阵痛,而是或像“温水里的青蛙”,感觉不到世界的变化;或一时难寻出路,选择“躺平”坐等供养;或脚踩西瓜皮,没有顶层设计,滑到哪算到哪。

24.82W+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推荐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