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当前没有启用javascript,网站无法正常访问。请开启以便继续访问。连续3年获得中国新闻奖,川观新闻系列短视频叙事有何秘诀_资讯_鲸平台
连续3年获得中国新闻奖,川观新闻系列短视频叙事有何秘诀
2023.01.05 11:08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62亿,较2021年12月增长2805万,占网民整体的91.5%。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7.88亿,较2021年12月增长1698万,占网民整体的75.0%。对于一直寻求如何以用户喜闻乐见的方式去传播核心价值的主流媒体来说,短视频新闻已成为时下新闻报道发力的主要方式。

四川日报·川观新闻推出的一系列以短视频为核心的融媒作品,不断突破百万、千万、亿级浏览量,刷新阅读数据“天花板”,并连续3年获得中国新闻奖,从中是否能够瞥见短视频叙事的一些规律?有什么需要警惕和反思?让我们一起打开川观新闻的播放列表。

1

叙事视角决定边界

叙事学理论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弗拉基米尔·普洛普所提出的结构主义叙事理论。“一部叙事作品如同一幅画一样,首先要有一个视点来给它提供表面的合理性和意义。”视角是叙事学的重要研究范畴,是指叙述者或人物观察故事的角度。

就类型而言,叙事视角可以分为非聚焦型、内聚焦型和外聚焦型。不同叙事视角的选取,与作者整体艺术构思及内容特质都有着无间的联系,直接决定我们用哪种方式将用户引入故事,将用户带到故事中的什么位置,影响着用户收看时的心理态度以及用户和主人公之间的“距离”。

1、内聚焦叙事——画框内外同呼吸共脉搏

“内聚焦叙事常常以他者的口吻讲述故事,用特定人物的视角反映生活、映衬人物。它完全凭借一个或几个人物的感官去看、去听,而对其他人物则像旁观者那样,仅凭接触去猜度、臆测其思想感情”。在某种程度上,它可以等同于第一人称叙事。

第三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融合报道二等奖作品《三星堆国宝大型蹦迪现场!3000年电音乐队太上头!》选择的正是内聚焦叙事方式。咱们来看看歌词:“躺了 千年 盼望 与你相见,凸眼 大耳 叫我 纵目面具,大鱼 飞鸟 猜我 金杖秘密,威武 铜人 看我 衣裳华丽,铜轮 五分 是我 太阳形器……”以三星堆的视点作为视频的叙事视角,让原本遥远神秘的“堆堆”放下身段、说起方言,毫无保留地给观众翻自家的底、唱自己的故事,展示自己的青葱岁月、穿越的沧海桑田,迅速拉近了和观众的时空距离。结合大量详实的资料,原创手绘动画与最新发掘现场视频的融洽结合,垫以电音神曲,融入赛博朋克,多元素融合形成反差萌,这些古蜀文物在互联网上怎能不“活”、怎能不“火”。

点击四川日报·川观新闻的网、端、微,会发现内聚焦叙事作品的占比非常高,它可以说是一件创作利器,拉近平台、记者和用户之间距离的法宝。“小徐不讲大道理,三句两句理清晰,大家好我是小徐”“欢迎大家来到我的花花‘视’界”“嘿,我是翔子,咱们又见面啦”……一批记者以第一人称展开的VLOG,击穿了第四堵墙,形成一种陪伴关系,像手牵手一样带着用户一起体验、探索、冒险,来场身临其境的沉浸漫游,在这个过程中强烈的个性无损传递,建构起了记者的个人媒体形象,并让观众对其产生好感,在让平台获得关注的同时也让记者本人有了固定的粉丝群。而在重大主题报道中,内聚焦、人格化的短视频,则能让硬核新闻像有降落伞一样软着陆。

在另一些讲述人物故事的微纪录中,内聚焦叙事的采用,让主人公在自述中带领用户来到自己的私域,在润物细无声中完成个人形象的树立。

而笔者在进行本文叙述的时候,也尽可能多地采用内聚焦叙事,就是为了透过页面、纸面,和大家产生更多心灵上的勾连。

2、非聚焦叙事——全知全能的权威

非聚焦叙事类似于纪录片创作中的格里尔逊模式,用户被赋予无限的能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窥透人心,以一种全知全能视角观察整个世界,任何有价值的内容,都会在第一时间呈送。

而由于非聚焦型视角的叙述站在客观中立的立场,在短视频新闻中能够给用户客观公正的感觉,从而让用户对平台和新闻内容产生极强的信任感,因此,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很多讲求实效和客观性的新闻短视频,基本采用了这一叙事方式。

一起来看看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独家航拍!直击水龙与火龙艰苦拉锯》。2020年4月1日晚19时许,四川凉山州西昌泸山突发山火,川观新闻记者以最快速度直抵火灾现场。不久后,一则1分20秒的短视频现场新闻上线。视频中,无人机的航拍展示了宏大的火龙、水龙交战全貌,既展现了火龙之猛,也展现了水龙的强势挺进,现场感、震撼力极强。在宏大场景展现之外,手持设备拍摄展示了救援的生动细节,及时传递了火灾核心现场的最新情况,客观呈现了火灾救援的积极进展,对当地稳定民心、遏制谣言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该短视频新闻在全网主流媒体和社交媒体中广泛转发,这种可视化表现手段及时满足了社会各方对火灾及救援情况的关切。

再看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融合创新作品《请记住这个年轻人,他叫“云贵川”》,同样运用了非聚焦性叙事,从“云贵川”故事小切口进入,以“长征中的年轻人”为主题,融合手绘、实拍、动画、访谈等多种手段,贯穿全片的客观讲述,娓娓道来中国共产党信仰的力量,更让很多年轻用户为长征精神点赞,产生共鸣。

3、外聚焦叙事——编织茧房到豁然开朗

如果看一条新闻短视频时,用户突然发现自己知道得特别少,并因此而被勾起更强的求知欲和探索欲,那么说明,这是一个成功的外聚焦叙事案例。

就像“直接电影”,创作者全程以第三人称或旁观者的姿态,从外部对整件事情进行呈现,不干预、不介入,因而事件及主角的发展走线,全程都会充满悬念,而用户也会被包裹进刻意营造的信息茧房,他们所了解的信息和内容远小于主人公所掌握的。

四川日报·川观新闻的短视频中,也能见到这样的例子。《C视频|清明特辑纪录片:那个在光里的梦——致敬点亮他人生命的7岁女孩“奥利奥”》讲述了小主人公在生命最后时刻,一个普通4口之家通过器官捐献让更多人重见光明的感人故事。在长达一个月的前期拍摄中,摄制组始终保持冷静与克制,除提供力所能及的关怀陪伴外,尽量隐藏起来,和用户一起静静等待事件和情节的展开和发生。随着镜头聚焦到不同人物,片中父亲、母亲、姐姐、妹妹带来不同视点的信息客观呈现,拼合成为一个完整的世界,此时的观众会觉得蒙在眼前的迷雾被突然打开,豁然开朗;通过逐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把用户情感链接到人物身上的同时,也给用户提供了更多思考和回味的空间。

2

短视频新闻的隐忧与思考

技术赋权带来视听行业的全面勃兴,我们的视频产品应紧跟智能技术发展节奏,提高生产效能和内容水准。因此我们也应对一些可能存在的问题,加以预防和回避:

1、为了短视频而短视频

短视频不是简单的报纸文字信息+图片,或文字信息+视频的物理化堆砌,PPT化视频、需要受众反复提取信息的公告、规则、指引等,不具备视频本该有的叙事优势。

2、为迎合用户而短视频

在积极创新表达方式,争取更多受众的同时,应警惕出现低俗化、泛娱乐化、同质化、虚假化;警惕“成为打擦边球的搬运工”;警惕为求时效,不核实网络热点信息事实性和来源渠道盲目上线,警惕标题党。

3、持续输出能力弱

栏目断更、Vlogger“失踪”是困扰很多媒体的痛点之一,警惕缺乏持续生产能力而导致用户黏性下降、品牌塑造乏力的情况发生。

4、一鸡多吃而忽视平台喜好

重点短视频产品应做到策划先行,以产品经理思维研究发布策略,摸清不同平台需求,指导短视频制作、二次创作和推广,警惕不假思索的多平台共用一稿。

5、忽略新技术带来的化学效应

新技术的发展,往往影响着用户的阅读习惯,媒体也应该顺应、利用、引领潮流,为用户提供更多信息摄入方式,而不是随波逐流,“以不变应万变”。

13.58W+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推荐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