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当前没有启用javascript,网站无法正常访问。请开启以便继续访问。专家建议密集上热搜 专家如何避免变“砖家”_资讯_鲸平台
专家建议密集上热搜 专家如何避免变“砖家”
2023.01.05 15:40 刘雨欣
到底专家做错了什么?

一直以来,“专家”这个词都带有争议性。而最近一段时间,网上针对“专家”的负面评论却又多了起来。

1 专家到底做错了什么

专家,是指哪些专注于某一行业或领域,对该领域有深入而独到见解的人。

他们通常都受过良好教育,精通专业知识和技能。据统计,新闻当中所引用的专家,一般来自大学、智库、企业、非学术机构或组织,他们理应是受人尊敬的学者、知识渊博的教授。但是如今,专家却成为了一个贬义词,甚至被网友们称为“砖家”。

那么,专家到底干了什么,让人们这么反感?

通过简单搜索“专家”,可以看到许多专家建议,其中有一些明显脱离群众的,比如“专家建议取消年夜饭”、“专家建议春运错峰还乡”;还有一些有争议的,比如“专家称在一些地方可以不用戴口罩了”、“专家建议两次抗原阴性就可以返岗”……

图源:新浪微博搜索

图源:不同浏览器搜索

跟据新浪微博数据,自12月中下旬以来有关于“专家建议”的话题热搜就多达40余条,其中有不少是针对疫情及防控相关的内容。

但当前各省市都面临着感染高峰,舆论环境本就复杂紧张,这时大批量的“专家建议”可能反而会引起民众的反感情绪。

比如,在一篇#专家称在一些地方可以不用戴口罩了#的话题下,大部分的网友对该专家的建议都持反对意见,认为在高峰感染期专家应提醒大家戴好口罩。还出现了“建议专家别建议了”、“专家是砖家”、“专家闭嘴”等热搜。

2 “砖家” 背后的媒体

专家建议能上热搜,背后自然是媒体报道的结果。从新浪微博热搜的主持人和新闻发布者来看,主流媒体占了绝大多数,此外还有少数自媒体或新浪发布。也就是说,就发布者而言,话语权仍然掌握在媒体手中,所谓的“专家建议……”本质上是由媒体进行引导、报道、编辑等对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后产生的。

以标题为例,媒体选择以“专家建议……”、“专家称……”、“专家推荐……”作为标题,专家建议才能被公众看见。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人们并不认识具体的姓名,而新闻标题又需要简洁明确的原因,但另一方面也不乏媒体蹭热度、引流量、博眼球的原因。

而有些时候,甚至并不存在某个具体的专家,新闻中没有体现具体某人的身份和姓名,只有“专家表示”、“多位专家指出”这样的表述,又或者可能仅是自媒体的自说自话。

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有部分媒体为了追求流量,舍本逐末,反噬了自己的初衷。比如,某些新闻网站在报道采访时,往往会使用夸大其词、过分渲染等方式进行宣传,甚至不惜以牺牲真相为代价,导致被骂之声不绝于耳。

图源:微博视频截图

在一则#专家建议家中配备血氧仪#的热搜下,某媒体采访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在视频中主持人说她听说建议老人家里必备血氧仪,请问李侗曾这是有用的吗?李侗曾对此表示,客观上对于本身有心肺基础病的人,感染之后肺炎加重,血氧就会下降,血氧仪可以帮助监测血氧情况。因为有的老人本身感知不那么灵敏,本身缺氧但是他没有重视,只是觉得有点喘,这种情况下,血氧仪就比较客观。家人可以根据具体数据决定是否就医。

实际上李侗曾并直接没有说出“建议家中配备血氧仪”,而是建议有特殊需要的老人家中可以配备。但在媒体二次加工后,一则#专家建议家中配备血氧仪#的热搜出现,一时引起“洛阳纸贵”,血氧仪的价格一夜间翻了几番。这自然会引起不满,于是“专家”再次背锅。在该微博下方,高赞评论是:“建议专家把嘴巴闭上”。

图源:微博截图

类似“建议专家别建议了”的声音其实一直都有,但似乎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讨厌专家建议。媒体作为大众接触信息的主要渠道更应强化自身的职业道德伦理的规范意识,承担更多社会责任,更客观公正报道,善用新闻舆论引导力。

3 给专家提建议的建议

除去媒体和舆论的力量,审视内容本身,专家们的建议其实也存在着不少问题。这里不妨提一提建议专家的建议。

一些专家在学界待得太久,甚至已经脱离实际。有些从理论出发的建议,本身就存在相当大的问题。像是“建议春节错峰回家”,诚然是考虑到感染风险而提出的善意,但专家们并没有想到,打工人们的假期只有7天,还要如何“错”呢?这是怎么“错”都无法避免的。

类似这些“无用的废话”还有很多,诸如“年轻人找不到工作可以先结婚生子”、“建议不要掏空6个口袋买房”……都是脱离实际的,会引起舆论的废话、空话。从理论和广泛的社会公共出发提出的意见,并不适用在普通个人身上。一旦这些意见出现在公共视野,自然会被认为是与人民的日常生活实践不符,往往就被视作“站着说话不腰疼 ”。

专家们应当明白,当社会把话语权交到自己手中,并不是拿来说“无用的废话”的,更不应当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而应当对发表的话题能有真切的研究,能切实地提出解决意见,脚踏实地地发声,同时也要了解现在媒体传播的新特点,尽量避免说过头话,另外不要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发表观点。现在有些专家什么领域都敢掺和,这会降低专家本身的公信力。

只有这样,专家才能成为专家,而不是一出现就被骂惨的“砖家”。

13.59W+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推荐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