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当前没有启用javascript,网站无法正常访问。请开启以便继续访问。广电MCN卷不动了!_资讯_鲸平台
广电MCN卷不动了!
2023.07.01 23:05 唐瑞峰

来源|CMNC—传媒内参

作者:唐瑞峰

“广电做MCN,不要有MCN的概念,要去MCN化,不要拘泥于必须要做什么MCN,而是基于内容做更多的尝试。”日前,有业界人士谈到广电MCN未来的发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广电MCN这种模式在广电系铺开的同时,在发展中也遇到诸多问题。如何在保证最大程度上发挥广电MCN优势?广电MCN如何与市场MCN竞争?广电MCN未来的发展之路在哪里?这些问题也成为摆在媒体MCN面前面临的重点难题。

存量化时代,媒体MCN卷不动了

“很多电视台都在尝试MCN转型,实际做出来的内容往往参差不齐,包括每个电视台的新媒体转型速度存在很大的差异。”在一线操盘手日前表示,“有的MCN部门还要不要存在,还要不要坚持下来,都成为一个问题。”

从“星星之火”向全国铺开,广电MCN“遍地开花”,这些探索都足以表明,将传统广电的内容和互联网传播工具进行适配,进而形成一个全新生态化的媒体场域,已经成为媒体融合轻量化转型的重要路径。

据CTR监测数据,截至2022年底,主流媒体在抖音、快手平台拥有668个百万级以上粉丝量账号,较年初增长6.9%,其中百万级抖音账号占比已超四成,快手平台百万级粉丝账号占比已超三成。

不难看出,广电MCN发展的速度与成绩有目共睹,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伴随着存量时代的到来,媒体MCN的发展也进入存量化时代,大量的媒体MCN账号存在同质化问题,内容创新能力有待增强,如何实现差异化运营成为大量媒体MCN面临的重要问题。

此外,对后入局者的媒体MCN而言,当商业模式无法被印证,且在孵化KOL上未能形成完整模式的MCN,也将在新的进化过程中被淘汰。

一市场MCN操盘手表示,“通过账号全网分发,以广告形式实现商业变现,这是MCN最简单的商业逻辑。但你会发现,伴随着越来越多MCN进来,广电MCN已经卷不动了。这个过程中就是要求变,不要拘泥于我必须要做什么MCN,而是基于内容做更多的尝试。”

避免走弯路 重回媒体本位才是正解

字体加大加粗、颜色黑黄相撞、事件描述寥寥、时长不过二三十秒……在视频天下时代,一些媒体MCN的账号为了博流量而制造无用信息,使得所谓的新黄色新闻泛滥且备受争议。

“媒体MCN与市场化MCN定位不同,承担了更多新闻发布,舆论引导等重要功能,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和强大的媒体动员力。媒体MCN机构更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绝不能不择手段地博眼球、蹭热点,片面追求点击率和用户时长。”有主管部门领导表示。

“完全扑到市场上和社会MCN机构争抢,这是我们在试水MCN时走过的弯路,媒体MCN要有自己的自信,我觉得我还是基于媒体优势回归媒体本位,这是我们未来拓展传播、业务的一个方向。”有一线操盘手表示。

近年来MCN机构快速发展,但随之引发的行业相应准入门槛低以及专业性欠缺造成了诸多问题,从实践中来看,MCN面临内容监管趋严、成本提升、过度依赖头部主播、增长红利消失、平台政策收紧等诸多压力,与此同时,主管部门也加强对MCN机构进行管理。

事实上,广电MCN具有政府公信力背书,具备更多体制内平台的优势,在拓展本地产品、文化,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直播电商服务平台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有利于通过正能量内容输出正向的价值观,进而实现舆论导向的正面引导。

媒体MCN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找到更好的切入点和方式,形成广泛的传统文化认同和传承,重回媒体本位才是王道。

比如,垄上MCN现已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力量、内容传播的新渠道、经营创收的新赛道,走出了一条广电MCN“三新”发展的新路径;大象MCN聚焦内容,通过广告发布、事件营销、本地生活、电商业务等业务模式多轨并行运营;龙广电MCN通过聚焦区域性、日活动偏本地、政务及生活等内容,以传播为主,变现为辅。

系统化重构 去MCN化才是出路

从广电MCN布局来看,无论是拿出一部分力量孵化MCN还是合建MCN,大部分电视台并未将MCN作为转型的主攻方向,这与此前开设网站、开通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一样,都是在本体之外做增量,分散的广电MCN账号亟待实现系统化重组,进一步重构商业价值。

湖南广播电视台娱乐频道党委书记、总监,创新娱乐总裁李志华曾提到,单个机构不可能在人员规模上做无限扩张,产品规模的增长空间是有限的,因此大多数机构停留在“小而美”的层面。平台化的创新和重构,可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来建立行业基础设施。单个MCN机构的规模发展受内容生产力的制约,内容生产力的提升则取决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

在惨烈的竞争和快速迭代下,MCN机构必须不断适应新变化,才能占据一席之地,MCN也不再是单一网红机构,而是搭建起涉及供应链、营销端、服务线的上下游商业组织。

事实上在实践中,广电MCN已经探索出了广告收入、直播带货、内容制作、版权代运营、账号孵化运营、平台补贴分成、衍生品开发、政府业务等多元化盈利模式,广电MCN必须跟随市场MCN发展转型升级,向产业化、生态化演变。

比如,在实现平台化转型的过程中,第一财经通过开放生产、开放传播、开放经营,进一步实现政府、企业、创作者、受众的价值;大象MCN未来将在多平台、多IP、多垂类布局,借属地资源优势高质量发展;龙广电MCN与政府、机构及社会化公司合作广泛开展外部合作与政务合作。

广电MCN孵化IP需要巨大的试错成本,这种成本涉及到资金、时间、人力和物力等。最重要的是,广电MCN关键在于思维的转变。

有媒体老总坦言,“媒体做MCN,要根据用户的变化重新找到连接用户的那把钥匙。如果还是抱残守缺,停留在自话自说的话语体系,再多的方法和方式都没有用。广电MCN首先在思维上要有革新,对MCN本质要有重新的认知。”

26.6W+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推荐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