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是第24个记者节,鲸平台在位于上海报业集团的会议室,举办了一场传媒沙龙活动,围绕“90后记者如何解决职业痛点”这一话题,鲸平台邀请三位资深记者老师分享他们的经验。
传媒沙龙中,解放日报·上观新闻特聘首席记者高渊从三个方面讲述了他从30年新闻工作中得出的宝贵经验。
1、当记者要学会偷师。在工作中学习优秀编辑对稿子的调整、学习优秀记者的遣词造句、学习同事们对待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
2、手中的笔不能停。稿子写作涉及文艺、科技、交通、银行、城市建设、新闻评论、特稿、人物访谈……最大的感受是,好的记者需要不断地写。不管是拍摄视频还是写作稿件,要做到持之以恒。
3、对自己的要求要稍微高一些。记者在设定稿件写作目标时,不宜太高,但肯定不能太低。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每个人在写作中都会有薄弱环节,我们找到薄弱环节并完善后,写作水平就会获得一定的提高。
活动中,高渊讲到,一篇好稿子要做到三点:严谨,写稿子要有严谨的态度;生动,做到不动声色地打动大家;思想,像写思想般写故事、像写故事般写思想。
新民晚报高级记者晏秋秋是一名有着23年媒体从业经验的资深媒体人。文字记者出身的他,近年来转向短视频拍摄,经常在视频号、抖音号上评说社会现象,如今全网已有超过200万粉丝。
今天的媒体沙龙中,晏秋秋讲到:“在短视频的拍摄中,我不喜欢读文稿的模式,我更喜欢看着镜头来说,这样最真诚。但这也会面临问题,比如:脑子想到了但是嘴巴跟不上、有些数字记不住。这些问题会随着熟练度的增加克服掉。”
“现在媒体生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经常说‘一代报人有一代报人的命运’,我们不能享受我们的前辈在纸面上的辉煌,但是我们也要想着及时转型。转型在我看来很大程度上就是十个字‘纸可以没有,报必须存在’,无论媒介怎么变化,传统媒体人的使命没有改变。”
财联社上市公司报道部资深编辑曹婧晨结合自己的职业经历,讲述了她做记者的感受。“在我看来,年轻记者要多和资深媒体人请教,例如:这则消息最大的新闻点是什么?时间长了慢慢会有自己的感受。”
针对记者如何能写出好的稿件,曹婧晨说到,“行业的基础知识一定要扎实、多和行业的前辈咨询请教、注重重复练习才能快速反应并完成稿件、此外还要做稿件的复盘,好与不好都汲取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上述传媒沙龙活动,鲸平台还携手知名新茶饮品牌沪上阿姨举办“记者,侬辛苦嘞”暖心站活动,为广大记者朋友送上暖心茶饮和节日祝福。
鲸平台作为记者服务平台,后续还将会定期组织更多媒体交流活动。欢迎各位媒体朋友持续关注并参与进来,与我们共同打造专属媒体人的生态圈。
鲸平台是中国领先的记者和专家服务平台,围绕“名记者、名专家、名企业、名网站、名数据”打造“五名一体”体系:30,000+实名认证记者入驻,打造国内最大的记者交流学习社区,为记者提供采访写作所需要的专家观点、线索电报、财务预警、数据挖掘、学习培训、线下社交等服务;30万+行业专家智库,汇聚资深媒体、经济学家、商界领袖、科学家、创业者、投资人等专业人士,涵盖科技、资本、创新、金融、人工智能、大数据、教育、健康医疗等领域,是国内领先的专家智库平台;10万+知名及龙头企业信息,针对上市企业提供价值挖掘、品牌提升等传播服务;10,000+媒体资源聚合,打通垂直网站与记者、投资人等人群信息共享链路;20+核心产业权威数据源,针对研究机构整合数据信息和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