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卡努”“杜苏芮”尚让人心有余悸,近期登陆的台风“海葵”又造成了福建省多地出现城市积涝、山洪等次生灾害。在这个夏天,灾难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救灾报道是关系国家安全和人民福祉的重大任务,正因如此,在进行灾难报道时,新闻记者要以人民为中心,及时准确地报道抗灾救灾的情况,传递正能量,引导舆论,服务民生。写作时尤其应当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准确性、客观性,避免出现差错和失误。
本期推送结合相关案例,总结了一些抗灾救灾新闻报道中常见的差错,并附上简要分析,期待能够有所帮助。
一
事实错误
事实错误是指与客观事实不符的错误,包括数字、日期、地名、人名、事件等方面。事实错误会影响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可信度,甚至造成误导和负面影响。
01
错误案例:当地政府调拨了5000个救生圈,2000条被子送给灾区群众。
正确版本:当地政府调拨了5000件救生衣,2000张折叠床和2000条毛毯送给灾区群众,以确保他们有足够的物资度过难关。
问题分析:实际上,救生圈用于水中救人作用有限,而且2000条被子也无法解决灾民的住宿问题。此例是由于记者信息来源不准确、没有核实、缺乏专业知识造成的错误。
02
错误案例:8月3日下午3时许,在某区发生一起山体滑坡事故,造成2人死亡、3人受伤、1人失踪。目前,救援工作仍在进行中。据悉,该区域属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正确版本:8月3日下午3时许,在某区发生一起山体滑坡事故,造成2人死亡、3人受伤、1人失踪。目前,救援工作仍在进行中。据悉,该区域属于地质灾害多发区域。
问题分析:“地质灾害多发区域”错为“地质灾害易发区域”。“易发”表示可能性,“多发”表示频率。“地质灾害易发区域”表示有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较高的区域,“地质灾害多发区域”表示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较高的区域。
!!!
注意甄别
真假信息
以上几点都是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细节性事实错误。
需要注意的是,抗灾报道中还可能出现另一种事实错误,
即未经确认就把假消息当成真实情况。
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重大灾难发生时,很多谣言
和假消息泥沙俱下,不被鱼龙混杂的谣言陷阱带节奏
格外重要。
为了躲避谣言陷阱,不妨尝试以下几条建议:
确保信源的可信度
尽快亲历现场永远是首选项,信源给出的线索只能视为方向指引,不能直接当做结果。
如果只能依靠他者,确保信源是你熟悉的人,且消息来源是对方的第一手消息而非道听途说。
坚持严谨、客观的报道风格
尽量多报道自己看到的、经历的信息,关联的确认信息。而避免报道听说的信息、预判的信息。
不要添加主观判断,例如在MU5735东航客机坠毁事件中,只有官方在国家应急指挥部发布会上宣布全体乘客和机组人员遇难之后,才可以使用“遇难者家属”的称呼。
对收集的消息保持合理怀疑
注意核实“目击者”“亲历者”的身份,如果对方提出用信息换取利益,务必提高警惕。
此外,不同层级、部门的官方消息也可能存在冲突。此时需以最权威的信息和数据为准,引用最能体现现场,最能接近真相的官方信息,并一定保存好采访记录、录音、录像、图片、截图等。
二
语法错误
语法错误是指违反语言规范的错误,包括词法、句法、标点等方面。语法错误会影响新闻报道的质量和可信度,甚至造成误导和误解。防汛救灾新闻报道中,有时会出现一些语法差错,影响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的效果。
03
错误案例:受台风影响,我市迎来新一轮强降雨天气。为全力应对强降雨天气,市住建局提前部署防汛工作,全面排查并消除防汛安全隐患。
正确版本:受台风影响,我市出现(遭遇)新一轮强降雨天气。为全力应对强降雨天气,市住建局提前部署防汛工作,全面排查并消除防汛安全隐患。
问题分析:“迎来”一词感情色彩在此例句中不妥,可改为“出现”或“遭遇”。
04
错误案例:据水利部数据显示,截至8月1日11时,海河流域面平均降雨量达129毫米,降水总量超400亿立方米。
正确版本:据水利部数据(或水利部数据显示),截至8月1日11时,海河流域面平均降雨量达129毫米,降水总量超400亿立方米。
问题分析:“据……数据显示”是病句,可以改为据水利部数据或水利部数据显示。
05
错误案例:市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加强抗震工作。
正确版本:市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加强抗震工作建设。
问题分析:“加强”缺少搭配的句子成分,应补上“建设”。
三
用词错误
用词错误是指使用不恰当或不准确的词语的错误,包括错别字、近义词混用、外来词误用等方面。用词错误会影响新闻报道的表达效果和传播效果,甚至造成歧义和笑话。
06
错误案例:“利奇马”台风来袭,我市消防官兵紧急出动,与地方百姓齐心协力,展开了争分夺秒的大救援。
正确版本:“利奇马”台风来袭,我市消防救援人员紧急出动,与地方百姓齐心协力,展开了争分夺秒的大救援。
问题分析:消防部门现在属于应急管理部,消防人员不再称为“官兵”,可改为“消防救援人员”或“消防指战员”等。
07
错误案例:受“杜苏芮”强台风影响,大风暴雨天气造成河北易县大面积电力、通讯中断。
正确版本:受“杜苏芮”强台风影响,大风暴雨天气造成河北易县大面积电力、通信中断。
问题分析:“通讯”应为“通信”。
08
错误案例:救灾一线,一名民警因劳累过度,心脏骤停。
正确版本:救灾一线,一名民警因劳累过度,心跳骤停。
问题分析:“心脏骤停”的不规范表述常用于口语,一般说“心跳骤停”或“心脏停搏”。
09
错误案例:根据汛情态势,省防指已于7月3日12时启动全省防汛IV级响应。
正确版本:根据汛情态势,省防指已于7月3日12时启动全省防汛Ⅳ级响应。
问题分析:“IV”应为“Ⅳ”。对此《〈出版物上数字用法〉解读》一书中有专门说明,即从1到12的合体罗马数字因其已经有独立的字符形式,且这些字符本身是一个不能分解的整体,故不宜使用英文字母组合替代,需避免造成混淆。
需要注意,“×级响应”或“×级应急响应”中的“×”用汉字数字还是罗马数字,要根据不同层级、部门制定的应急预案来确定。
例如,“国家防总12日决定将防汛Ⅲ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Ⅱ级”,这里根据的是《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写作罗马数字是规范的。而“7月14日,农业农村部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二级应急响应”,这里根据的是《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写作汉字数字是规范的。
10
错误案例:当地政府积极组织抗震救灾,转移危险地区群众,尽力减少灾害损失。
正确版本:当地政府积极组织抗震救灾,转移危险地区群众,尽力减轻灾害损失。
问题分析:“减少”应为“减轻”或“降低”,因为“减少”指的是数量的减少,而“减轻”指的是程度的下降,这里指的是减轻灾害程度,而不是减少灾害数量。“降低”的意思是下降,表示通过某种措施或手段来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和伤害。
11
错误案例:加强辖区内的饮用水卫生监督,对出厂水的PH值、浊度、余氯等指标进行现场监测。
正确版本:加强辖区内的饮用水卫生监督,对出厂水的pH值、浊度、余氯等指标进行现场监测。
问题分析:PH值应为pH值。类似的专有名词和带有英文字母的单词尤其需要确认使用无误。
四
逻辑错误
逻辑错误是指违反逻辑规律的错误,包括因果关系、对比关系、时间顺序等方面。逻辑错误会影响新闻报道的思路和结构,甚至造成自相矛盾和荒谬。
12
错误案例:由于最近洪水频发,政府决定将防汛重点放在建设水利设施上,以降低洪水造成的损失。
正确版本:政府决定加强防汛救灾工作,包括建设水利设施、加强预警监测和开展救援演练等措施,以降低洪水造成的损失。
问题分析:洪水频发的原因可能很复杂,包括气候变化、地形、降雨量等等。单纯地将防汛重点放在建设水利设施上,可能会忽略其他因素的影响。正确的报道应该全面地介绍政府加强防汛救灾的措施,包括建设水利设施、加强预警监测和开展救援演练等,以全面应对洪水问题。
13
错误案例:某地区突发森林火灾,当地政府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力量,全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这是一次人民战胜自然的胜利,也是一次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展示。
正确版本:某地区突发森林火灾,当地政府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力量,全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这是一次艰苦卓绝的抗灾斗争,也是一次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同心协力共同应对自然灾害的斗争。
问题分析:错误案例将救灾仅视为一种胜利,却忽略了灾害造成的损失和痛苦,这种说法不符合事实,也不符合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正确版本则反映了救灾的艰辛和众志成城的精神,符合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14
错误案例:某市在防汛救灾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市长表示,这得益于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政府的高效执行,同时也感谢了广大市民的积极配合和支持。
正确版本:某市在防汛救灾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市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广大市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他对市民的理解和支持表示感谢,对一线的救援人员表示敬意。
问题分析:错误案例将防汛救灾的成效归功于市委和市政府,而忽视了一线的救援人员和受灾群众的贡献和牺牲。这种说法不仅不客观,而且可能引起社会不满。正确版本则恰当地表达了对各方面的感谢和尊重,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公正性和人文关怀。
五
结尾不当
结尾是新闻报道的收尾部分,通常用来总结新闻的要点,或者提供一些补充信息,或者引出一个深刻的思考,或者留下一个悬念。结尾应该与标题和导语相呼应,与正文相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结尾应该注意语言的精炼和有力,避免使用陈词滥调和空洞的话语。
15
正面案例:防汛救灾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奉献。在这场战争中,我们看到了无数的感人画面和英雄事迹,我们也看到了无数的困难和挑战。我们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科学指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协作下,我们一定能够战胜洪水,保卫家园,重建美好生活。
分析点评:一个好的结尾能够总结新闻的主题和要点,表达对防汛救灾工作的信心和期待,体现新闻报道的正面导向和价值取向。
16
错误案例:抗震救灾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大家齐心协力,共克时艰。让我们为抗震救灾工作加油,为受灾群众祈福,为英雄们致敬。希望灾情平息,受灾地区早日恢复正常。
问题分析:这个结尾过于陈词滥调,话语空洞,没有突出新闻的特色和亮点,没有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
注意报道
立意恰当
不仅是结尾部分,对于抗灾报道而言,虽然报道视角是
多样的,但必须确保报道立意具有人文关怀,
符合社会责任要求。
下面列出了部分抗灾报道视角,仅供参考:
解读灾害信息,关怀个体命运
聚焦救援行动,展现民间力量
侧重灾难反思,做出风险提示
拨乱反正,坚守公益良心
针砭时弊,批判消费灾难
监督问责,敦促良治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