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深水财经社 何离
2025年5月3日,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全球投资界目光聚焦于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年度股东大会,这场被称作“投资界春晚”的盛会,除了对于公司投资业绩的解释外,94岁高龄的沃伦·巴菲特还向外界宣布了一个更劲爆的消息。
巴菲特向董事会推荐非保险业务副董事长格雷格·阿贝尔接任CEO,并强调“最终决定权”将由阿贝尔掌控。这一决定标志着伯克希尔长达60年的“巴菲特时代”即将落幕,全球投资者正密切关注这位低调的继任者如何续写伯克希尔的传奇。
在股东大会问答环节尾声,巴菲特突然宣布:“我计划在今年底卸任CEO,并向董事会推荐格雷格·阿贝尔接任。”他强调,卸任后仍会留在公司,但“最终决定权”将移交阿贝尔。这一决定并非临时起意——早在2018年,巴菲特便提拔阿贝尔与保险业务副董事长阿吉特·贾恩进入董事会,2021年明确阿贝尔为接班人,2024年致股东信中再次确认这一安排。
现场投资者发现,阿贝尔对这一任命并不知情。当巴菲特宣布消息时,他正与贾恩并肩而坐,神情略显错愕。巴菲特笑称:“他(阿贝尔)并不知道这件事,但现在是时候了。”这一细节既体现了巴菲特对阿贝尔能力的信任,也暗示了权力交接是平稳的。
股东大会上,巴菲特对阿贝尔的赞美溢于言表。他表示,阿贝尔“具备理解各种业务的能力”,是“高度诚信、勤奋且具有战略思想”的领导者。伯克希尔董事会长期成员罗恩·奥尔森评价道:“他不是另一个巴菲特,但拥有巴菲特的基本要素。”
巴菲特在股东大会上表示:“我不会出售伯克希尔股票,直到全数捐出。”这一承诺既是对投资者的安抚,也是对伯克希尔未来的信心。
格雷格·阿贝尔的职业生涯堪称“草根逆袭”的典范。1962年出生于加拿大埃德蒙顿工人社区,父亲是推销员,他靠分发广告传单赚取学费。1984年,阿贝尔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获得商业学位,进入普华永道担任会计师。这段经历让他“既精于研究资产负债表,也擅长阅人和与人交往”。
1992年,阿贝尔加盟加州能源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能源公司前身),成为大卫·索科尔的得力助手。两人通过并购积累了12亿美元净收益,巴菲特在2002年致股东信中称赞他们为“杰出的管理者”。2008年,阿贝尔接任CEO,操办超过150亿美元的能源行业并购案,将公司打造成全美最大的电力供应商之一。
在阿贝尔的领导下,伯克希尔能源公司年营收达数百亿美元,成为集团重要的现金流来源。他主导的风力发电项目让伯克希尔足迹遍布美国中西部和西南部,展现了对清洁能源的前瞻性布局。2018年,阿贝尔被提拔为非保险业务副董事长,监管BNSF铁路、时思糖果、冰雪皇后等业务。
与巴菲特相比,阿贝尔的风格更“亲力亲为”。他鲜少接受媒体采访,专注于业务细节。伯克希尔董事会的长期成员罗恩·奥尔森评价道:“他不像巴菲特那样抛头露面,但会深入每一个业务单元。”这种务实风格与巴菲特的“放手型管理”形成互补,也为伯克希尔注入了新的活力。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以“长期价值投资”为核心,强调“持有优质企业股权,而非现金等价物”。他管理的伯克希尔投资组合涵盖保险、银行、消费、能源等领域,1965-2024年每股市值复合年增长率达19.9%,远超标普500指数的10.4%。
阿贝尔虽延续了“聚焦优质企业”的思路,但更注重“精细化运营”。他负责的非保险业务覆盖建材、化工、鞋类和糖果等领域,强调“依靠管理人员评估风险,依靠公司自身现金流”。例如,在BNSF铁路业务中,他通过优化调度和成本控制,使收益“平缓下滑”中仍保持稳健。
与巴菲特“控股+部分股权”的灵活模式不同,阿贝尔更倾向于“深度参与”。他主导的能源并购案中,不仅要求财务回报,还强调“业务协同性”。例如,收购的风力发电项目与伯克希尔能源网络形成互补,降低了运营成本。
在投资决策上,阿贝尔更谨慎。他不像巴菲特那样“大手笔押注”,而是“小步快跑”。例如,在2024年市场波动中,伯克希尔通过减持苹果、增持能源资产,规避了风险。阿贝尔表示:“稳固的资产负债表是一项巨大的资产,我们将择时进行部署。”
过去大半个世纪以来,伯克希尔几乎与巴菲特是划等号的,可能很多公众还并不能适应没有巴菲特的伯克希尔,还能算是伯克希尔吗?
但是时代更替终究是会发生,继巴菲特和芒格之后,伯克希尔终于等来的第二代管理层的亮相,阿贝尔如果顺利接下巴菲特的权杖,伯克希尔会发生什么呢?
首先是管理层的权力架构方面。巴菲特卸任后,伯克希尔管理层将发生重大调整。阿贝尔虽成为CEO,但巴菲特的子女——霍华德和苏珊——将通过信托基金控制部分股权,并可能担任董事长和董事。霍华德长期负责农业业务,苏珊则参与慈善事务,他们的加入将平衡阿贝尔的决策权。
此外,保险业务副董事长贾因可能离职,接替他的可能是保险高管乔·布兰登。投资经理托德·科姆斯和泰德·韦施勒目前管理着3000亿美元股票投资组合的10%,未来是否接管全部投资组合,仍取决于阿贝尔的决策。
其次是投资策略可能将从“全球布局”转向“本土深耕”。
近年来,伯克希尔减持苹果、美国银行等全球化企业,加仓本土基建及能源资产。阿贝尔表示,未来将继续“择时部署”,重点关注美国能源领域。他指出:“处理能源问题需要政府和私营企业合作,伯克希尔拥有资本和知识,可以提供帮助。”
在海外市场,阿贝尔可能延续巴菲特对日本的布局。通过发行日元债券投资五大商社,伯克希尔持仓市值已从138亿美元增至235亿美元。阿贝尔表示:“这些企业资本配置理性、管理层谦逊,我们将长期持有并适度增持。”
而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可能是,伯克希尔将从“个人魅力”到“制度化”演变。
从能源巨头到铁路霸主,从糖果商到保险巨头,伯克希尔的60年历程印证了巴菲特的投资哲学。如今,阿贝尔将如何续写传奇?正如巴菲特所说:“真正的价值不在于CEO,而在于制度。”
巴菲特时代,伯克希尔以“去中心化”文化著称,赋予子公司高度自主权。阿贝尔多次强调,将“维护这一文化”。他表示:“伯克希尔的成功建立在独立、正直和信任的基础上,我们将继续依靠管理人员评估风险。”
然而,阿贝尔的“亲力亲为”风格可能带来变化。例如,在能源业务中,他更注重“垂直整合”,从发电到输电全程参与。这种“精细化运营”是否适用于所有子公司,仍需观察。
尽管巴菲特卸任消息引发关注,但伯克希尔股价表现稳健。2025年第一季度,标普500指数下跌4.6%,伯克希尔股价却飙升17.3%。这得益于其提前减持苹果、增持能源资产的先见之明。
KBW分析师迈耶·希尔兹认为,投资者无需过度担忧。他指出:“阿贝尔已深度参与伯克希尔业务多年,他的决策风格更谨慎,可能减少高风险投资。”但也有分析师提醒,阿贝尔缺乏巴菲特对“市场情绪”的敏锐洞察,可能在极端行情中表现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