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当前没有启用javascript,网站无法正常访问。请开启以便继续访问。大模型层出不穷,AI时代的“新”基建机遇何在?_资讯_鲸平台
大模型层出不穷,AI时代的“新”基建机遇何在?
2023.09.28 15:44

AI浪潮奔涌而至,算力、数据、算法构成的基础设施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尤其是当下大模型进入拼落地、拼应用阶段,对于“保驾护航”的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日,在2023沙利文新投资大会期间,燧原科技副总裁高平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当前节点下,大模型市场回归理性,下一个阶段要看商业落地层面取得什么样的突破。

由于基础大模型投入成本高企,“高性价比”的行业大模型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从大模型的能力边界角度来看,通用基础大模型目前是通才但不是专才,与企业里解决精确问题的诉求之间存在需求差距。所以企业需要针对性的进行精调,解决大模型不可控的问题。”高平表示。

高平还提到,相较于通用基础大模型,行业大模型对数据、算力、算法的要求没那么高。从投入产出比角度来看,通用基础大模型长期商业变现路径还不清楚,行业大模型可以在有限的资源下达到短期落地、验证的效果。现在行业分成了有做通用大模型的和做行业模型的背后也是有这样一些商业规律因素存在。

如今,大模型逐渐成为各家企业的“标配”。现阶段,语言大模型在大模型中占据了超80%的占比,剩余由CV大模型占据,决策大模型的占比较少。

据悉,企业目前主要在营销、运营、客服、数字员工四大核心业务场景应用大模型技术。大模型的智能对话、知识助手、情感交互、数据分析等能力能够帮助企业处理客户关系、生成业务洞察,更好的赋能业务和管理。

高平告诉记者,在资本投入上,行业模型与通用大模型基本相差一个量级。“如果一定要给一个量化的数据,至少相差十分之一的水平。”

芯片量产是AI基础设施发展前提。2023沙利文新投资大会上发布的《2023年中国AI技术变革企业服务白皮书》显示(下称“《白皮书》”),目前在EDA领域,Synopsys、Cadence和Siemens EDA这三家巨头联合占据了中国市场约80%的份额,而中国自主研发的EDA厂商份额仅为11.5%。

在AI带动下,算力需求火爆。高平表示,往年AI芯片算力市场规模约有百分之二三十的年化增长,今年有可能超过50%。除此之外,云边端协同、节能低耗技术也是AI时代算力发展的主流趋势。

尽管AI基础设施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但增长态势和市场前景向好。《白皮书》显示,2022年中国AI基础设施行业市场规模为1117.8亿元。预计2027年将实现跨越式增长,达到6008.1亿元,2022-2027年年复合增长率达39.98%。

《白皮书》观点认为,中国AI基础设施的竞争优势主要在于技术、数据和生态资源,其中技术领域集中在分布式计算和高性能计算,数据是决定话语权的资本,而企业资源和生态系统构建则是实现突破的重要因素。

31.79W+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推荐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