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5月13日讯(记者 李卓玲)在巨额亏损下,日产降本风暴持续。
北京时间5月13日,日产汽车公布了其2024财年(2024年4月-2025年3月)业绩报。财报显示,其合并净收入为12.6万亿日元,净亏损达6709亿日元,上一财年为盈利4266亿日元,同比由盈转亏。
在随后的业绩会上,日产上月新上任的CEO伊万・埃斯皮诺萨(Ivan Espinosa,下简称“伊万”)公布了一个名为“Re:Nissan”的复苏计划,目标是在2026财年之前恢复盈利。“作为新管理层,我们正在采取谨慎的方法来重新评估我们的目标,并积极寻求一切可能的机会来实施并确保强劲的复苏。”
日产2024财年业绩表现 图片来源:业绩会截图
在整场业绩会中,降本成为一大关键词。伊万介绍了多个成本削减措施,涵盖重组制造基地、裁员、改造开发等,目标是节省5000亿日元的总成本。
其中,在重组制造基地方面,到2027财年,日产计划将其汽车生产工厂从17个减少到10个。此外,该公司将精简其动力总成工厂,并加快工作改革、工作轮班调整和减少资本支出,包括取消日本建电池厂计划。
日产系列降本措施 图片来源:业绩会截图
公开资料显示,日产曾在今年1月宣布计划建造前述工厂以投产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彼时预计该工厂将创造约500个就业岗位。
裁员方面,其目标是在2024至2027财年期间总共裁员2万名员工,当中包括此前宣布的裁员9000人。此次全球范围内的裁员涉及制造、研发职能等直接间接职位,大部分为合同工。
“除了这些削减,我们还将专注于降低劳动力成本和开支,扩大共享服务,并实现更高的营销效率。在开发领域,我们将专注于提高三个关键领域的效率,包括工程成本、复杂性和速度。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合理化我们的全球研发设施,并将工作分配到日产全球研发范围内最具竞争力的地点,将每小时的劳动力平均成本降低20%。”伊万称。此外,其还计划将日产全球汽车平台的数量削减近一半,到2035财年从13个减少到7个。
“日产迫切需要恢复,以保障我们的未来。”“我们必须走得更快更远。”“我们有一座山要爬。”“日产人有能力让日产回到它应在的位置。”在发布完系列复苏计划后,伊万对着一众媒体和投资者等表决心。
值得一提的是,前述计划相比日产此前推出的综合扭转亏损措施降本力度更大。今年2月,日产希望通过多项措施实现降本约4000亿日元,其中包括计划到2026财年将全球产能削减20%并优化制造领域的人员,目标是到2026财年将全球产能从目前的500万辆削减至400万辆;通过高效运营、削减招聘岗位以及加速自愿离职计划,在全球削减2500名间接员工;通过整合生产线、调整轮班模式以及职责调动等减员6500人等。
从去年以来,日产持续处于调整动荡期,经历了包括裁员、与本田合并谈判破裂、换帅等系列风波。
以换帅为例,今年3月11日,日产宣布其上任总裁兼CEO内田诚将于3月底卸任,随后,4月起,伊万成为继戈恩后又一位外籍高管掌权日产。伴随换帅,日产管理层也大换血,包括上任首席品牌客户官Asako Hoshino、首席战略和公司事务官Hideaki Watanabe等多名高管都于3月31日卸任。
值得关注的是,与伊万如今面临的局面类似,内田诚2019年12月接任CEO时,也是“救火队长”般的存在。公开资料显示,2019财年,日产汽车净亏损高达6710亿日元,是该公司近20年来遭遇的最大亏损。内田诚上任后,也于2020年5月提出“Nissan NEXT”企业转型计划,宣布削减成本、优化产品线等措施。随后,2021财年,日产汽车财务状况扭亏为盈。
在业界看来,内田诚下课背后原因,除了业绩下滑外,日产与本田合作谈判破裂是一大导火索。在今年3月召开的换帅新闻发布会上,内田诚为未能凝聚员工的支持而道歉,并称是时候把钥匙交给一位新驾驶员了。“鉴于我无法获得部分员工的信任,而且董事会提出了要求,我的结论是,过渡到新的最高管理层,重新开始,将符合日产的最佳利益。”
而如今,这些挑战,均落在新任CEO伊万肩上。公开资料显示,伊万来自墨西哥,此前已在日产工作超20年:2003年,其加入日产汽车墨西哥公司,自2024年4月起,他开始担任日产首席规划官,负责产品规划和开发工作,管理日产全球产品战略和组合。
除了如何提振业绩外,日产会否与本田重启谈判也备受关注。在业绩会上被媒体问及与本田的合作时,伊万称,日产将继续与本田合作。“我们从未停止与他们的合作,特别是在车辆智能和电气化领域,这是一个我们将继续探索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