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新闻5月16日讯(记者 汤诗韵)在持续狂飙数月以后,金价终于踩下急刹。过山车般的价格走势,切实影响着黄金销售、消费和投资。在此行情下,有人抛售离场,有人趁机抄底。
有黄金料商大量抛售,部分黄金工厂转型做铂金
5月15日盘中,金价一度大幅跳水,现货黄金最低下探至3120美元/盎司,日内跌幅一度接近1.8%;COMEX黄金期货一度跌超2%,最低触及3123美元/盎司,随后金价出现反弹。截至今日发稿,现货黄金回落至3165美元/盎司,日内迭超2.26%。
国内金饰价格随之变化,品牌金饰单克价格集体回落至千元以下。其中,周大福足金饰品标价985元/克,周生生足金饰品标价992元/克,均较昨日有所反弹。
高位震荡的金价部分抑制了黄金消费。
以水贝市场为例,虽然人气很旺,但消费者观望情绪浓重。据央视财经报道,事实上从3月中旬开始,该市场黄金销量已出现明显下滑。有水贝商户对记者表示,近期金价下跌并没有让销售情况显著好转。其解释称,黄金不是必需品,不过该买的人还是会买。金价高企背景下,小件首饰会更受欢迎一些。
受金价回调影响,市面上出现部分黄金抛售现象。有黄金回收商透露,有客户怕再跌全抛了;但也有人打算等价格反弹到800元/克左右再出,总体上回收的人变少了。
社交媒体上,有爆料称日前有不少料商以低于通融金大盘的价格抛售黄金板料。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证实,部分料商抛售黄金板料属实。其中有人想要高位套现,也有部分水贝黄金商和工厂目前已转型做铂金。“黄金赛道太挤了,也可能是金价高位以后离场避险。而铂金价格稳定,利润空间相对更大。”
有业内人士透露,近期金价回调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黄金销售利润。“卖黄金总体上有两处利润点,一是金价上涨,一是工费附加费。黄金业内挣钱主要依赖黄金涨价,很少一部分是通过零售批发业务挣钱的。因此金价跌了,利润也会相应下降。”
大量投资者蜂拥入场,炒金圈也有“小作文”
今年以来,现货黄金价格已飙升逾20%,大量个人投资者蜂拥购金。高回报率的诱惑下,有人甚至贷款炒金。对此,建设银行、兴业银行、广发银行等多家银行发布了信用卡“炒金”风险提示,强调严控信用卡“炒金”,明确指出信用卡资金不得用于投资股市、黄金等高风险领域。
伴随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市场避险情绪下降,金价迎来剧烈震荡。受此影响,不少黄金投资者在短短一周时间内亏损数万,其中有人甚至是贷款买金。坊间有调侃称:自从我买了黄金,整个世界都和平了。
有人默默关闭了软件,打算近期不再查看账户;有观点却认为,现在正是抄底的好时候。
过山车般的震荡行情下,假消息伺机而生。
昨日,社交网站上流传一张快讯截图,内容为特朗普表示:“现在或是买入黄金的最佳机会”。随后涉事资讯平台发布辟谣声明称,该截图风格与我司旗下金十数据APP的快讯卡片类似。经我司严格核查,确认该信息系伪造,我司从未发布相关内容,且该图片存在明显的篡改痕迹。在此提醒广大投资者提高警惕,注意辨别信息真伪,切勿轻信网络谣言。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炒金其实和炒股一样,这个圈子里小作文、小道消息太多了。但很多信息其实是无用的,投资者了解最重要的国际形势就行了。因为黄金本身是一种避险资产,炒金客们比以往要更加关注国际新闻尤其是特朗普的动态。相关讨论话题下,常常可以看到不少关于特朗普的梗图。
黄金投资圈内流传的梗图 / 受访者供图
黄金投资切忌跟风,业内仍看好黄金长期走势
金价高位震荡背景下,“拍麻了”可能是相关讨论中出现最高频的词汇之一。
多位有常年黄金投资经历的人士表示,黄金投资场域内,各种心态的人都有。“金价640元/克的时候就有很多人把持不住跑了的,现在大腿都拍麻了”、“很多人昨天730多时割仓了,结果昨晚涨了的时候他们又在拍大腿说没买入。”
有投资者坦言,买金赚钱的大多都是闲置资金,超长期持有的;追求短期效益的,容易赚得多亏得也多。“炒金能赚钱的是少数,有些水贝商家跑路的原因就是炒金亏了。”
关于金价短期走势,市场观点普遍较为谨慎。5月12日,花旗发布报告,将未来三个月黄金目标价从每盎司3500美元大幅下调至3150美元,降幅高达10%。中信期货指出,贸易摩擦降温拖累通胀预期,美联储审慎限制降息预期上方空间,市场滞胀交易阶段性见顶,预计黄金进入月度级别调整。
据南方日报报道,世界黄金协会中国区CEO王立新认为,长期而言黄金作为战略资产有其存在的意义。在股债相关性变高、波动加剧的背景下,黄金能够作为避险资产,占据一席之地。
就当下的黄金投资决策而言,王立新建议,“不要盲目跟风,也不要All in(全部投入)。如果从底层确定黄金的投资逻辑,我们建议抱着长期投资、进行资产组合配置的心态操作,而不是博弈价格风险。可以逐步建仓,如果总想着等最低点再入手,那可能永远都不会有收益。虽说当前黄金价格从历史角度看已经处于高位了,但未来走势谁也说不准。通常情况下,黄金在投资组合中所占比例为10%—15%,可以根据不同时期、以及不同风险承受能力来调整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