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当前没有启用javascript,网站无法正常访问。请开启以便继续访问。“我该怎么样去生活?”_资讯_鲸平台
“我该怎么样去生活?”
2024.01.30 15:28

熊曾听过这样一句话:

一个人是富有还是贫穷,看他的朋友圈就知道了。

这里的「富有」或「贫穷」,并非完全是指物质条件,更多的,反而是指人们的内心——内心是富有,还是贫瘠。

而真正让我们感到羡慕的,也并非是物质条件上的富有,而是,内心的、精神层面上的富有。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方面,物质上的富有无法让我们感到全然的满足,我们只会陷进对物质的更大的追求里,想要更多钱,想买更多东西;

但另一方面,精神上的富有,却能让我们打心眼里觉得安定,因为一切欲望和快乐都是从心出发,不与外界攀比,所以自然更加快活。

那,该如何才能活成我们羡慕的、精神上富有的样子呢?

今天熊想要为大家推荐一本很厉害的书,作者是中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梁漱溟先生。

书的名字就叫,《如何才能合理痛快地生活》。

梁漱溟先生(1893年-1988年),是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

而这本书,是梁先生的作品精选集。

或许大家会疑问,梁先生生活的那个时代距今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他的文章真的还适合如今的我们阅读吗?

最初的时候,熊也有这个顾虑,但仅仅是翻读了几页,顾虑就彻底被打消了。

虽然世界和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但梁先生的思想和文字,仍旧能够穿越时间的浪潮,为如今内耗严重、急需精神重建的我们带来一份精神上的寄托和解决方案。

比如,他说:“不要对困惑熟视无睹,做一个对自己有办法的人。”

又比如,他说:“这个时代青年的焦虑,在于错把欲望当志气。”

即使在如今阅读,仍旧振聋发聩,值得思考。

所以今天,熊就从书中整理出了5点梁先生的人生态度,分享给如今的我们。

希望能帮助大家,拥有富有的内心世界。

人生快乐就在生活本身上,

而不在有所享受于外。

梁先生常常为许多社会上的青年陷在那不合理的生活中而感到痛苦。

他说,大致是受到西洋人看重物质生活的幸福和倡言利的新观念的启发,如今社会上的人们“都是争着抢钱,像疯狂的一样”。

“他们把生活的美满全放在物质的享受上,如饮食男女起居器用一切感觉上的娱乐。”

而这些在梁先生看来,都是「没有摸着合理的路子」,是「人生态度的错谬」。

“他以为乐在外边,而总要向外有所取得,两眼东觅西求……其实这样子是得不着快乐的。”

那么,倘若这些外在的东西无法带来真的快乐,那什么能带来快乐呢?

梁先生认为:“人生在生活上而有其意义。”

也就是说,人生快乐就在生活本身上,就在活动上,而不在有所享受于外。

具体怎么做?梁先生说,就是改掉那求生活圆满于外边享受的路子,回头认取自身活动上的乐趣,各自找个地方去活动吧。

喜欢一种科学,就弄那种科学;

喜欢一种艺术,就弄那种艺术;

喜欢回家种地,就去种地;

喜欢经营一桩事业,就去经营……

而无论这些「活动」最终带来的是什么,都不重要;

梁先生认为,真正重要的是「去做」这两个字本身,就如同「爱吃糖」,重点不在「糖」上,而是在「吃」上,我们真正获得快乐的来源,是那个动作,而非那个结果。

这样一来,一切快乐就都在自己身上,都在内里,而不待外求。

当然,梁先生还告诉我们,在练习这样的人生态度的路上,不应极端。

我们不应贪婪,但也不应禁欲;不是驰逐于外,但也不是清净自守。

他说:“人类的本性是很自然很条顺很活泼如活水似的流了前去。”

不矫揉造作,也不抑制本能,一切顺其自然,内心才能逐渐丰盈富有。

该怎么样去生活?

无别的道,唯一就是诚实。

无论是梁先生那个时代还是我们这个时代,人们似乎都在被同一个问题困扰:我该怎么样去生活?

弄不清这个问题其实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因为弄不清而盲目选择别人在走的路。

羡慕别人,跟随别人,却又走得纠结犹豫,往东走一点,往西走一点,往南走一点,往北走一点,最终还是只能重新回到原点。

事实上,也有许多人请教过梁先生这个问题。

而梁先生的回答始终是,他没办法为任何人指明哪一条路。

“简言之:‘我怎么样去生活’的问题没有唯一不二的答案。”

那,我们自己又该如何给自己答案呢?

梁先生说:“这无别的道,就是诚实,唯一就是诚实。”

首先,问问自己我怎么样去生活?然后必须诚实地回答自己。

“非诚实地答不可。如果诚实地去答了,无论这个答圆满不圆满,也不得而知他圆满不圆满,但是在我已经是唯一不二的了。并不是他一定对,是因我所有的唯有诚实。”

其次,既然回答了,就要行动,觅着了路就要走,走路必须诚实。

别再瞻前顾后,别再犹豫后悔,既然有了一个诚实的答案,接下来就诚实地奔着这条路去;

一路上注定也有困难和挣扎,但别抱怨,认真、踏踏实实地往前走。

熊觉得,梁先生的观点,放在现代的语境里,大概就是跟随自己的内心,做自己吧。

自己选定一条路,选定了就无愧无悔地走下去,途中经历的种种,都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花了心思,

人生便有了意义。

似乎随着年纪的增长,我们越来越常问这样一个问题:人生究竟有什么意义?

在这个问题上,梁先生回答地斩钉截铁:人生的意义在创造。

“不创造,便枉生了一世。”

只是,提到「创造」,我们总觉得这个词离我们很远。

发明家发明新事物,是创造;

艺术家做出新作品,是创造;

文学家写出一篇新文章,是创造。

可普普通通生活着,每天上班、下班的自己呢?创造了什么呢?

梁先生认为,我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疑问,是因为我们混淆了「人生的意义」和「人生的目的」之间的区别。

他说,人生存在「意义」,但却是不存在「目的」的。

所以同样,创造也没有目的,我们不需要创造出来什么具体的物件。

“是不是创造,要看是否用了心思;用了心思,便是创造。”也就是说,用了心思,人生便有了「意义」。

一个小学生用心做了一个手工,是创造。

一个家庭主妇用心做了一道菜,是创造。

一个失业的人用心打扫了自己的房间,是创造。

我们用心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也都是创造。

所以说啊,人生的意义,其实就在于我们是否用心对待了生活。

当我们认真生活,生活也自然会反馈给我们以富有、幸运和快乐。

把力量用出来,

才能得到合理的痛快的生活。

说回这本书的书名,如何才能合理痛快地生活。

前面几点,我们聊了所谓「合理」,而接下来也该聊聊「痛快」。

什么是「痛快」呢?

梁先生对这个词的解释是:酣畅、淋漓、开展、不紧缩。

回想自己的经历,那些痛快的感受,常常发生在——

做完运动,大汗淋漓之后。

不畏后果,问心无愧为一件事付出过之后。

酣畅淋漓说出自己内心的需求之后。

也就是说,“要把力量用出来才能痛快。”

56.07W+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推荐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