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当前没有启用javascript,网站无法正常访问。请开启以便继续访问。“不上班,也有钱”,真的能做到!| 《定投十年财务自由》_资讯_鲸平台
“不上班,也有钱”,真的能做到!| 《定投十年财务自由》

钉大(银行螺丝钉的粉丝对其的昵称), 你好, 我今年25 岁,有可能在45 岁左右实现财务自由吗?

经常有朋友问螺丝钉(银行螺丝钉的自称) 这个问题, 这也是很多朋友的心声, 我们都想实现财务自由。

但怎样才能实现财务自由呢? 需要攒够多少钱呢?

40 岁前就退休,和家人一起环游世界

首先, 螺丝钉给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中国宝岛台湾, 有这样一个姑娘, 她在10 年前第一次跟男朋友去泰国“穷游” 的时候, 就定下了一个目标: 要在40 岁之前退休, 和男朋友一起环游世界。

那么, 怎么样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呢?

这个姑娘设想了很多种方案, 一开始她想通过“ 边旅游边打工” 的方式实现, 她老公也就是曾经的男朋友, 甚至想过从事潜水教练、英语老师等职业。

可是在后来查找资料的过程中, 这对夫妻认识到, 可以通过投资实现40 岁前退休的目标。于是他们确定了一个路线: 在10年内, 攒下足够的资产, 实现财务自由。

后来, 他们真的做到了。

他们是怎么实现的呢? 主要有三点: 节流、开源、依靠基金分红建立被动收入来源。

先说节流。这对夫妻为了攒钱极为节省, 蜜月旅行选择了徒步爬山, 只花了几百元, 平日从不乱买零食饮料, 总是自己种菜做饭。他们在收入提高后, 还制定了一个规则: 每年只花掉收入的10%, 将剩下的90%全部存下来, 定期投到指数基金上。

再说开源。这对夫妻刚开始上班的时候, 家庭月收入在15 000元人民币左右。但是通过努力工作, 10 年后当他们准备退休的时候,月收入已经是刚开始工作时的3 ~4倍了, 是5 万~6万元人民币(包括工资收入和副业收入)。

最后说投资。一开始的时候他们一年投入大约8 万元到指数基金, 到了后期他们一年投入到指数基金的资金大概有五六十万元。

一晃10 年就过去了, 到了2013 年, 这对夫妻用近乎“自虐” 的方式攒下了大约价值650万元人民币的指数基金, 每年依靠指数基金的分红, 就轻松实现了财务自由, 达成了40 岁前退休的目标, 开始环游世界。

从这对夫妻身上,我们能学到什么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这对小夫妻“太过分、太小气”, 但他们不是“葛朗台” 式的抠门。

葛朗台是为了抠而抠, 而这对小夫妻是有自己的理想。他们愿意为了自己的理想忍受10 年的辛苦生活, 之后就可以享受自己想要的生活了。这样有理想和行动力的人是很可敬的。

虽然这样自虐的省钱方式, 螺丝钉并不鼓励大家去模仿。但从这对小夫妻身上, 我们可以借鉴以下经验。

• 认真工作, 用双手创造价值, 把自己打造成“获取稳定提升现金流” 的资产, 同时用保险保驾护航, 这是我们的防御武器。

• 将现金流定投到低估值的指数基金上, 依靠低估值的指数基金来放大收益, 这是我们的进攻武器。

这个双核制的定投体系, 是最适合大多数人的。

认真工作, 需要大家自己努力。而基金定投的技巧, 正是本书想要介绍给大家的。

实现财务自由最靠谱的方法

说到这里, 螺丝钉再给大家讲个故事。

有一年春节放假的时候, 螺丝钉跟两个朋友约吃饭。结果一个朋友出国旅游, 另一个要加班, 都没有约成。

加班的那个朋友A, 工作很努力, 表现也很好, 单位还不错, 加班给三薪, 所以A 也没有什么怨言。多加几天班多拿点钱, 还可以接受。

另一个朋友B, 原来在国企上班, 后来辞职自己开了个小工作室, 做设计, 前几年他用赚的钱买了几套商铺, 所以现在的收入是“工作收入+ 商铺租金”, 收入还不错, 经常带着家人出去旅游。他还打算学习投资, 投资一些股票类品种。

他们两个人赚的钱目前差不多, 但如果不考虑对个人价值的追求, 很明显朋友B 过得更潇洒自在一些。

这是为什么呢?

朋友A 的收入主要来自自己的人力资产: 通过把自己的劳动力出租给公司, 公司支付工资收入。出租自己人力资产的这段时间用来给公司创造价值, 自然就干不了其他的事情。

朋友B 虽然也出租自己的人力资产, 但他会把所得逐渐变成资产——能收取租金的商铺。出租商铺也只需要定期收租就好, 所以相对自由很多, 越做越轻松。

当然能产生现金流的资产有很多, 不仅仅是商铺, 比如像那对中国台湾小夫妻一样持有大量的指数基金也可以收到很多现金流, 道理是一样的。

出租的商铺或者指数基金等都是能产生现金流的资产, 而且这种现金流的产生不需要占用你的时间。当这些资产产生的现金流能满足你所需的时候, 你就不需要再出租自己的人力资产, 腾出来的时间可以享受生活, 或者做其他有价值的事情。这就是财务自由了。

想要变得富有, 我们得攒资产; 想要变得自由, 我们也得攒资产。

可能大多数人未必能像那对中国台湾夫妻一样可以在10 年内实现财务自由, 但是通过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 学习定投的理论和方法, 不断增加投资指数基金的资产比例, 可以大大缩短实现财务自由的时间。原本需要工作三四十年, 现在工作20 年甚至只工作10 年就可以实现财务自由了。

努力工作, 用自己的劳动力去换资产, 做一个小“资本家”, 这是大多数人实现财务自由最好的方式。

我相信, 我们终将富有!

定投前的准备

投资要趁早

提到投资理财, 有很多刚开始工作或者手里没有多少钱的年轻朋友会这样想: 现在手里本来就没多少钱, 每个月随便花花就没了, 想要投资理财, 还是等以后有钱了再说吧。

但是这种想法, 其实会有比较大的问题。因为投资需要时间, 长期投资才能享受到复利的威力。投资要趁早。

我们举个例子, 现在有早早、中中、晚晚三个人。其中, 早早最早开始投资理财, 22 岁大学毕业后就开始每个月定投1 000 元。中中进行投资理财比较晚, 27 岁才开始自己的第一笔定投, 但同样也是每个月定投1 000 元。晚晚平时花钱大手大脚, 一直到32 岁才开始自己的第一笔定投,随后也是每个月定投1 000 元。

假设他们三个人定投的都是同一款年化收益率为8% 的投资品种。如果都是定投到60 岁, 他们可以分别积累下多少资产呢?

早早定投的最早, 最后能够积累下大约310 万元的资产。

中中积累的资产其次, 最后能够积累下206 万元的资产。

晚晚积累的资产最少, 最后只有135 万元的资产。

注意他们开始定投的时间, 彼此之间相差只有5 年。但最后积累的财富, 相差七八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

在人生开始赚取收入的前5 年, 如果能越早开始投资理财, 越到后期, 积累财富的差距就会越大, 想要赶上的难度也会越大。

我知道有些小伙伴会说: 这个简单嘛, 只要中中在27 岁的时候,每个月能够多投资一些钱, 不就能迎头赶上了吗? 这样就算是晚投资了几年, 应该也不会差多少吧?

那我们就来算算, 如果你是中中, 你比早早晚了5 年开始投资,每个月你要多投入多少钱, 才能赶得上早早。

计算的过程不详细讲了, 直接给出结果: 想要赶上早早, 你必须在接下来的33 年时间里, 每个月投资1 500 元, 也就是要每个月比早早多投资整整500 元才行!

每个月要多投资50%的本金, 而且要整整33 年的时间, 你才能积累和早早一样多的财富。你可能觉得很委屈: 我才晚了5 年啊!

所以, 对于刚刚进入职场的小伙伴来说, 投资理财, 越早越好!一开始本金不多完全没关系, 每个月就算拿出500 元来投资, 未来也有可能收获巨大的回报!

如何投资,才能让财富稳稳增长

讲到这里, 很多小伙伴要问: 投资理财越早越好这个道理我懂,我就想获取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 可是我该投资什么呢?

把钱存在银行, 放在货币基金, 连3% 的收益都没有, 通货膨胀都跑不过!

买银行理财产品, 有的门槛比较高, 刚刚工作的人, 每个月省下1 000元不错了, 要等好几年才买得起!

还有P2P (互联网借贷平台), 出问题的太多了, 没有安全感!

买股票? 风险也不低, 虽说找到好股票确实能让人获得超高收益, 但是也要花大量时间来读公司年报、对公司进行分析估值, 大部分刚进入职场的小伙伴都需要辛苦加班, 怎么办?

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有没有花费时间相对较少、长期收益较高、门槛较低、风险相对较低的办法?

当然有, 答案就是定投指数基金, 这也是本书想要重点介绍给大家的。

巴菲特曾经说过: “通过定投指数基金, 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业余投资者, 往往能够战胜大部分专业投资者”。

这句话告诉我们: 投资指数基金的最佳策略, 就是定投。每个月定期投入一定金额到指数基金, 长期来看, 让财富稳稳增长不是一件难事。

当然, 定投哪只指数基金、什么时候定投、什么时候卖出, 这些都是有技巧的, 需要大家去学习和实践。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 螺丝钉也会讲到这些内容。

养成3 个理财好习惯,受益终身

好习惯一:把每月开支分成4 份,避免把钱早早花完

心理学上有个比较著名的实验。

把糖放在桌子上, 告诉一群小朋友, 如果能不吃桌子上的糖, 下午会再给一块。然后实验员走开, 观察小朋友的行为。结果, 大部分小朋友是无法忍耐到下午再吃的, 他们会马上吃掉。只有一小部分小朋友坚持到下午再吃, 因而获得了额外一块糖的奖励。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 人性是不耐的。

花钱也是如此。上班族每个月都会领工资, 对于不耐的月光族来说, 克制自己不乱花钱, 是很困难的, 很容易就在前半段时间把钱花光。

怎么改善这个现象呢? 我们可以当工资发到手之后, 立即把这个月用来支付日常开支的钱分成4 份, 每周分配一份, 这样可以避免把钱早早地花完。

好习惯二:养成记账的习惯

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 很容易忘记之前发生的事情。不过,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以前的开销记录下来, 这样我们就知道钱花到了哪里。现在有很多记账的App, 通过手机记账很方便。

有了记账的习惯, 知道自己的开销进度, 知道钱花在了哪里, 后面也更容易优化。养成记账的习惯, 会让你受益终身, 很容易积累下财富。

好习惯三:做好预算

第三个好习惯是, 为将来的开支做好预算。

做预算已经是比较高级的技巧了, 大部分人不一定有这个习惯。我们知道预算部门是政府和企业很重要的部门, 专门拟定未来的收支计划。而有这个习惯的个人并不多。

有了记账的习惯, 我们就可以知道过去的时间段里, 自己是怎么花钱的。针对这些已经发生了的账单, 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增加收入、节省开支的预算规划。

对学生来说, 主要是砍掉不必要的消费、优化必需的消费。这里有朋友会觉得“砍掉消费项目” 是非常困难的, 怎么办呢?

其实有一个小窍门挺好用的, 可以用“为物品贴上生命标签”这个方法。比如设定一杯星巴克咖啡= 3 小时生命, 一件大衣= 300小时生命(此处假定时薪为10 元) 等, 这样, 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每一项消费的价值是多少, 再问问自己这样值得吗。

答案立即就出来了。

熟练了之后, 我们甚至可以比较精准地规划出自己下个月的开销是多少。

到了这一步, 我们已经具备比较出色的消费观和财务技巧了。

30 岁之前,优先提升自己

30 岁之前, 我们应该把更多的重心放在人力资产的培养。我们自己就是一个非常强大的资产。

根据美国布鲁金斯研究院2011 年的调查数据, 一个本科学历能带给我们的现金流, 折算成金融领域的投资年复合收益率, 竟高达15. 2% , 远高于股票资产的8% ~9% 的收益率。这也是我们要辛辛苦苦求学十几年、考好大学的原因。

同样是本科毕业, 不同行业的工资也不同。像美国计算机工程毕业的本科生, 平均年工资收入为6. 1 万美元, 而有的专业则只有4 万美元。

这些是从整体概率的角度得出的结果。好大学也有差学生, 不过从整体上来看, 一个好学历、好专业, 给我们一辈子带来的收益是非常大的。

就算是上班后, 我们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提升自己。例如银行的员工可以考相应的专业考试, 比如CFA, 这些证书可以在评职称的时候提供加分项, 职称越高的员工月工资也会越高。拥有这类证书也是非常棒的、收益率很高、风险又非常低的资产。再比如, 看这本书学习投资理财。这本书能给我们带来知识, 使我们未来现金流的提升不可估量。

21 世纪什么最贵? 人才, 这才是全世界通用的硬资产。只不过提升自己比较辛苦, 比较逆人性。

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有些家长自己不怎么努力, 但是对孩子严格要求, 其实就是明白这个道理, 但是不忍心对自己狠一点儿。

再说到买房, 年轻人适不适合买房, 买房的时候能不能从银行贷到款, 其实银行是有比较通用的指标的: 贷款人的月还款额/ 月收入,至少要低于50% 。

如果大幅高于这个数字, 年轻人还是不要吃力供房了。一来生活质量会下降; 二来背负这么高的贷款, 人生也会丧失很多可能性。

年轻人租房,尽量住得离钱近一点

如果不打算买房, 那就需要考虑租房的事情。

有一段时间, 北京、上海等城市的房租上涨, 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这些大城市的房价比较高, 对很多刚工作的年轻人来说, 无法负担直接买房的资金支出, 租房是优先选择。年轻人该如何租房呢?

记得螺丝钉刚毕业租房的时候, 没什么经验, 跟一个同事合租。第一次租的房子, 在北京某公园附近, 距离北京地铁五号线不远。

那一片有不少小区, 房子本身一般, 租房的人也鱼龙混杂, 好在当时租房的价格还比较便宜。房子是一个一居室, 不过客厅被简单地改造成一个卧室。

出租房子的是一个二房东, 他把周围住户的房子收上来, 进行简单的改造, 或者打个隔断, 这样就可以多出几个房间来出租了。

每天早上从租住的房子坐地铁去上班。五号线早上人非常多, 刚开始没有经验, 去地铁站的时候正好是上班高峰期, 往往要等三四趟才能挤上去。

后来有经验了, 早上早点儿走, 5 点多起床, 6 点多出门, 这样地铁上人比较少, 到单位后可以先去吃早餐。到了晚上, 晚高峰也不想挤地铁, 下班后就在单位附近吃个饭, 看会儿书, 待到晚一点再坐地铁回去。

虽然如此, 但是每天来回路上所花的时间还是比较多的。所以后来实在不想在路上花费太长的时间, 就打算退掉房子。还记得当时二房东指着卧室门上的一个小窟窿说, 这是你们弄出来的, 要补400 元, 但是那个窟窿其实是一开始租房时就有的。协商未果, 最后没办法, 给了二房东200 元, 退掉了房子。

第二套房子租在了单位附近, 也是合租。虽然租金跟第一套差不多, 不过因为离市中心近了, 面积小了许多, 仅够放下一张床和一张书桌, 居住条件也远不如第一套房子。

然而最大的好处就是: 离单位近。这样, 早上不用再那么着急,晚上也可以更早到家。有了更多的时间, 就可以看更多的书。

当时螺丝钉开始对金融投资感兴趣, 接触了很多金融产品的资料, 买了很多金融类的书开始研究, 也开始在网上写很多有关金融产品分析的文章。

第一套房子上下班通勤需要2 个多小时, 第二套房子上下班只需要20 分钟。节约下来的1. 5 个小时, 变成了螺丝钉脑中的知识, 也变成了螺丝钉的一篇篇文章。

渐渐地, 研究越来越深入, 写的文章也越来越多, 跟螺丝钉讨论的朋友也越来越多。两年的时间里, 就写了上百万字, 看了上百本书。而完成这些,都是在工作之余, 通过从各种地方节约下的时间来实现的。虽然如今工作比从前更加忙碌了, 但是, “挤出时间来看书” 的习惯, 还一直保留着。

房租是一笔消费, 花出去就没有了。但是, “人” 本身就是资产——人力资产, 节约下时间在自己身上投资, 是可以升值的。而且这个升值的空间, 还非常大。

对年轻人来说, 如果要租房, 就选择在单位附近租住。如果不舍得花太多钱, 那宁可面积小一点。通勤路上花太长时间, 虽然可能会节约几百元, 但浪费的时间是弥补不回来的。

时间很重要。节约下来的时间, 不能浪费, 如果用来学习, 会加速我们的成长。

住得离工作近一点, 住得离钱近一点。

在你觉得最重要的事情上, 全力以赴!

这, 就是螺丝钉眼中租房的秘诀。

购买链接:https://item.m.jd.com/product/12577669.html?&utm_source=iosapp&utm_medium=appshare&utm_campaign=t_335139774&utm_term=CopyURL&ad_od=share&utm_user=plusmember&gx=RnFtwDRYamDQydRS9tgrDCR8a9Y

57.63W+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推荐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