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当前没有启用javascript,网站无法正常访问。请开启以便继续访问。向上级汇报时总是表达不清:掌握这3个环节,让你能够高效向上司汇报 | 《概括力:三步学会精准表达》_资讯_鲸平台
向上级汇报时总是表达不清:掌握这3个环节,让你能够高效向上司汇报 | 《概括力:三步学会精准表达》
2022.08.02 18:04

作者/山口拓朗

来源/《概括力:三步学会精准表达》

在职场中,对接沟通、做方案、升职、涨薪等都离不开跟上级汇报。(今天为大家准备了周末福利,记得看到最后哦!)

但是在工作中,很多人都不喜欢、甚至有些抵触跟上级沟通,既不知道跟上级说些什么,又不喜欢接受上级的灵魂拷问。导致很多职场人,干了很多活儿,却一直得不到晋升,也没有被认可。

“日报”、“月报”、“季度报”、“年报”等等这些日常工作,应该如何做才能出彩,也很容易被人忽略。

在汇报工作时,大家有两种普遍的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①

今天我想着就前几天的活动去各个公司登门致谢,然后到A公司时,正好碰到了王先生……

聊着聊着,我就说到了我们公司的“元气花园”(商品名),然后王先生说他想和我们一起做这个项目。他本身就很擅长网络推广……关于这件事,您方便抽空谈谈吗?

表达方式②

跟您汇报一下关于 A 公司的王先生想参与我们公司的“元气花园”项目,帮助我们销售的事情。他说可以帮助我们制作销售网页,通过网络媒体扩大宣传等。请问,您可以和他见一次面,聊聊这件事吗?

哪种汇报形式更简明易懂呢?很明显,大家会选第二种。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概括力的差异。

如何提高自己的概括力,更高效地跟上级汇报,《概括力:三步学会精准表达》从收集信息、整理信息、传达信息三个环节,给出了方法。

看完让你起码少走5年弯路!

1

满足需求,准确收集有效信息

1.满足对方的需求

了解上司需求的最佳方法便是与对方交谈。我们要勇敢地与上司交谈,哪怕是闲聊。在与对方交谈的过程中,我们便可以慢慢地引导对方给出以下问题的答案。

• (他)想了解什么?

• (他)想做什么或者我做什么会让他开心?

• (他)有什么烦恼?

• (他)有什么困难?

• (他)为何事感到不安?

• (他)因何事感到不满?

• (他)有什么还未解决的问题?

• (他)有什么想要的东西?

• (他)对什么感兴趣?

• (他)有什么开心的事情?

• (他)有什么想实现的目标?

• (他)有什么即使花很多钱也想得到的东西?

收集到这些答案,便了解了上司的需求。

2.想象对方理想的反应

当向上司传达某种信息时,你会预想一下对方的反应吗?即你对对方的反应感兴趣吗?更进一步说,你是否想过对方最好能给予什么样的回应?

其实,如果你想要达到某种目的,就不能把对方的反应交给对方,而是应该由你自己决定对方的反应。在向上司汇报前,你是否想过他会有何反应?如果没有,就说明你不擅长表达。其实,人类的大脑本身具有很强的导航功能,只是你没有将其充分发挥出来。

在向上司汇报时,你想得到的理想回应是什么?“哇,这主意不错,我们赶紧试试吧!”我想你想要的应该是类似这样的回应。如果是的话,你就一定要下定决心:“我一定要让他们这样回应。”

决定对方的反应 = 描绘具体的想象

我们的大脑有一个导航系统,可以引领我们实现自己想要的目标。设定“得到对方认可”这一目的(目标)时,真实地想象(决定)一下“对方做出的理想反应”,会让我们更容易地得到想要的结果。

3.总结对方的个人特征

如果你不仅清晰地了解上司的意见和心情,还精准地了解对方的人品、性格、气质等个人特征,便可以完成高质量的输出汇报。

要想看清上司的个人特征,不仅要斟酌他的说话内容,还要观察他的姿态和表情等。因为有时这些比语言更能展现一个人的真实想法。

你的直属上司是个什么样的人?要想看清对方的个人特征,就必须充分运用听觉和视觉,仔细观察对方。下面列举性格完全不同的两个人加以说明。

刘总

• 总是主动与下属打招呼,积极与下属沟通;

• 总是朝气蓬勃,给人带来欢乐,喜欢与人聊天,除工作相关事宜外,也常与下属闲聊;

• 擅长鼓励员工,总能鼓舞士气,让员工充满工作热情;

• 重视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 重视工作过程,而非一时的数据;

• 喜欢看足球比赛和登山。

李总

• 不主动与下属打招呼,很少与周围人交流;

• 总是不苟言笑,只聊工作,从不闲聊;

• 总是严词训人,控制欲强;

• 重视不断取得一个个短期的成果;

• 不看过程,只凭数据判断一个人的工作情况(尤其看重指标的完成度);

• 总说自己的兴趣就是工作。

通过列举的方法,分别将他们的个人特征详细地写下来,这样就能看出具体的不同之处。他们二人的个人特征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因为个人特征存在差异是理所当然的。

清晰地了解对方的个人特征,可以帮助我们完成更好、更有价值的输出。例如,最重视客户满意度的刘总和只看数据来判断下属工作的李总,他们需要的信息完全不同。

如果你做一份关于客户满意度的报告,刘总会听得津津有味,李总则丝毫不感兴趣,他肯定会问你:“对了,这个月的销售额是多少?”所以,向李总做汇报时必须时刻注意数字,告诉他近期是否取得了一些成果。如果还未取得成果,最好准备一些近期内做出一定销售额的想法(结合数据)。

有人说:“工作中无须了解个人特征!”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社会是由人际关系构成的。为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了解一个人的信息(个人特征)是极其重要的。

2

设立目标,用倒推法整理

工作场合要求的是快速、明了。

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是向上司汇报的关键。因此,我们需要在明确目标后,用倒推法整理信息。

举个例子,假设你被外派到M公司工作半年,外派结束后,你要向上司汇报工作。

起初感觉很难融入,与部门同事之间的沟通都很困难。公司内部的氛围倒是不错,只是感觉部门与部门之间不太融洽……所以,有很多事情不太顺利。

概括能力弱的人很容易这样表达,一直在喋喋不休地阐述自己的个人感受。这种汇报方式很可能会被直接打断,上司会说:“我不想听你读日记,直接告诉我成果。”

而概括能力强的人会首先设想上司想听到怎样的汇报。也就是说,他们会先设立目标,进而整理信息,以合适的形式进行阐述。

从“上司想听的报告”进行倒推,整理信息。

• 想听的报告①:M公司有哪些问题和难题。

• 想听的报告②:(外派员工)在 M公司实施了哪些解决方案。

• 想听的报告③:实施解决方案后取得了哪些成果(效果)。

如上,按照上司的需求将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再按顺序整理好,就能呈上一份令人满意的工作报告。比如:

M公司主要有A、B两个问题【①】。针对问题A,我建议他们采用“〇〇”的解决方案【②】,半年后销售额增加到△%【③】。

针对问题B,我建议他们采用“□□”的解决方案【②】,半年后取得了“◇◇”的成果【③】。

这种表述就与之前的表述截然不同,全部是上司想知道的信息,而且顺序合理,很好理解。

如果再加上一句总结的话,比如在这半年外派期间学到了什么、M公司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等,上司兴许会更加满意。如果按照上司想听的顺序排序,这些内容可以排在第4位和第5位。

无论你在外派期间多么努力,工作多么出色,如果汇报时不能简明扼要地传达要点,便会让上司觉得你没有尽职尽责地工作。因此,我们需要事先了解清楚对方的需求,在此基础上认真整理信息。

关于外派期间工作汇报的分类及优先顺序如下:

• 应该向M公司学习的地方→优先顺序 5

• 外派半年期间学到的东西→优先顺序 4

• M公司存在的问题和难题→优先顺序 1

• (外派员工)在M公司实施的解决方案→优先顺序 2

• 实施解决方案后的效果(变化)→优先顺序 3

3

详略得当,有条理地传达

不善表达的人往往具有某个特征:要么话太多,要么话太少。话太多,其实是在剥夺对方的时间。“话太少”则意味着没能给予对方充分的信息。

“事件 + 结论优先”法、使用数字与专有名词、抽象化概括,这3个小方法,可以帮助你详略得当,更有条理地向上司传达信息

1.“事件 + 结论优先”法

“事件 + 结论优先”法是一种非常好的谈话技巧,在汇报时使用可以让你事半功倍。

① 事件(现在要讲的事情的全貌)

② 结论(想要传达的事情的核心)

③ 理由(为何得出此结论)

④ 详细(如何具体实施)

按照以上①—④的顺序传达事情,上司可以更好地理解。

阅读下文呈给上司的两份电视广告方案,便可看出“事件 + 结论优先”法的技巧性。

两份广告方案都是为了宣传一种新型的多功能包。这种包的设计是为了满足当前智能商务模式的需求,以下称该包为智能商务包。

A先生(无逻辑式地表达)

我觉得现在很流行“空间碳酸水”(一种饮料名),我也很喜欢喝。虽然碳酸水整体的销量有所下滑,但是“空间碳酸水”的销量却一直在持续增长。喝一口“空间碳酸水”,那种快感简直绝了。说这么多,其实也只是我的个人意见,但我还是觉得它和新型的多功能智慧商务包很吻合。对了,因为这种碳酸水可以给人饱腹感,没时间吃午饭的时候喝它也很有用……

B先生(用“事件 + 结论优先”法表达)

【①事件】赵总,关于新型的多功能包——智能商务包的广告制作,我有一个提案。

【②结论】与 C公司的人气商品“空间碳酸水”合作怎么样?

【③理由】“空间碳酸水”很受职场人欢迎。将智能商务包和“空间碳酸水”结合,可以直接明确目标人群,满足需求。

【④详细】具体方案是:在男模特从智能商务包中取出笔记本电脑时,镜头拍到了他偷偷放在包里的“空间碳酸水”;或者,让模特右手拿着智能商务包,左手拿着“空间碳酸水”,潇洒地漫步于王府井。

A先生 表达时毫无逻辑,只是随心所欲地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因为他自己都没有抓住信息的核心,听者自然更是一头雾水。如果上司发火抱怨根本听不懂他在说什么,似乎也在情理之中。而B 先生 使用了“事件 + 结论优先”法,条理清晰,令人信服。最重要的是,他清楚地阐述了这个广告想要表达的东西。

在B先生 的表达框架中,最重要的便是“①事件”和“②结论”,因为先告诉对方“什么事”和“怎样的结论”,可以让对方抓住谈话的大纲。

另外,对“②结论”来说,“③理由”不可或缺。在结论后面附上合理的理由,可以保证表达的逻辑性,增加说服力。

而“④详细”这一部分,我们可以阐述具体例子、感受、事情等,也可以加入相关数据或者补充事项。与①—③相比,④的约束性更少,自由度更高。

如果还要进一步深入讨论,可以继续按“详细 1 →详细2 →详细 3”的顺序阐述。

2.使用数字与专有名词

“总经理,明天人会少一点儿,时间怎么办?”

这是概括力较弱者的说话方式。

明天有什么事?“一点儿”是指多少?“时间怎么办”是什么意思?这样的表达让人很难理解你在说什么。科长可能一听就会发火。

“总经理,明天的营销会议,因为参加者少了 2 人,现在共有 5 人参加。原定时间是从 11 点到 11 点半,可以吗?”

只要将事情详细说明,总经理应该就不会生气。这种表达方式与前者有两点区别:

① 弥补了“话太少”的缺点;

② 使用了“数字”和“专有名词”

只要意识到这两点,你就能大幅度提高信息的传达效果。

传达信息,有时需要抽象化概括。

举一个工作中的例子,以下是一名下属向上司汇报当天工作时说的话。

今天,我联系了各赞助商,在打电话向A公司负责人说明了远程项目变更的地方之后,又通过线上会议的方式向B公司负责人说明了远程项目变更的地方。之后,我又按约定将25箱商品运到D公司仓库,完成交货。然后去了C公司,向负责人说明了远程项目的事。

这样的表达过于具体,给人一种冗长乏味的感觉。也许有的上司喜欢这种具体的汇报,但如果是喜欢简洁汇报的上司,你便万不可采用这样的表达方式。

那么,再看一则简洁的汇报。

今天,我分别向三家赞助商的负责人说明了远程项目变更的地方,还如约将25箱商品交至D公司仓库。

怎么样?这份汇报将A公司、B公司、C公司概括为“三家赞助商”。之前出现3次的“远程项目”和“负责人”也只用了1次,这样的表达不仅用词少了一半,也更加简明易懂。

©以上内容整理自《概括力:三步学会精准表达》(作者【日】山口拓朗,译者冯元,中信出版社出版),版权归作者及本书所有,转载或引用请务必标明来源及出处。

《概括力:三步学会精准表达》购买链接:https://item.m.jd.com/product/13502852.html?&utm_source=iosapp&utm_medium=appshare&utm_campaign=t_335139774&utm_term=CopyURL&ad_od=share&utm_user=plusmember

32.16W+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推荐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