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当前没有启用javascript,网站无法正常访问。请开启以便继续访问。人到中年,戒掉多巴胺,享受内啡肽 | 《向内求:认识自己的成长法则》_资讯_鲸平台
人到中年,戒掉多巴胺,享受内啡肽 | 《向内求:认识自己的成长法则》
2023.07.16 13:05

前段时间,俞敏洪和生物学博士尹烨开展了一个关于“多巴胺和内啡肽”的对话。

大致意思是说,多巴胺是一种刺激,需要通过不断的诱导来产生,但是累积到一定的量却会使人中毒。

而内啡肽却是一种成就,是人在通过努力,达成某种成就后,寻得的一种内心的平和。

虽然两者都是常见的传递快乐的神经递质。

但真正的高手,早就戒掉了多巴胺这种易让人上瘾的爽感;

相反,他们更愿意依靠内啡肽激励,来进行自我赋能。

图片

/01

弱者追求多巴胺

强者享受内啡肽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讲了这么一件事儿。


一些利益集团,从19世纪中叶开始,利用传播技术,进行着一个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实验。


其目的是让人们投身于电源插头带来的各种娱乐消遣中。


到后来,实验还演变成了著名“奶头乐理论”:


只要给穷人一个安抚“奶嘴”,就能让80%的人沉迷于低廉的快乐中,从而丧失思考的能力和阶级跃迁的欲望。


这里的奶嘴,从起初的肥皂剧、言情小说,逐步演变成了今天的短视频、游戏、综艺等等。


从其中获得安抚的人们,不仅不会反感,还会洋洋自得于又发现了一项新的娱乐方式,继而沉迷其中、不可自拔。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自己除了这种廉价的快乐和爽感,似乎一无所获。


不仅时间和精力像被偷走了,空虚和不知所措还会突然而至。


的确,一个电视、一部手机、一根网线确实能带来快乐。


但这种快乐,却是多巴胺式的快乐,适量是救赎、过量就是毒药。


最可怕的是,在对多巴胺的追求中,人们会对原先的快乐感到麻木,继而不断追加刺激,最终出现无法自控的现象。


理智和专注,也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


尼尔·波兹曼就曾直言不讳道:“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而与弱者喜欢沉迷在多巴胺“先甜后苦”相比,强者似乎更享受内啡肽的“先苦后甜”。


他们似乎懂得,追求快乐的方式,决定了他们称为什么样的人。


/02

追求快乐的方式

决定了你是谁


前一阵子,被博主@种草大户萌叔Joey 考上研究生的消息刷屏了。


令很多人震惊的是,他居然一边坚持着日更视频,一边还能有时间和精力学习。


谈起个中缘由,他说除了有团队的小伙伴帮忙,更重要的是,他有一种内驱力。


他从心底觉得,读书是有用的。


作为一个自媒体博主,如果光靠刷短视频和手机,就只能处于一个真空状态,没办法输出更多的东西。


而读书,虽然没办法获得即使的反馈,却让他看到了不同的世界,获得了新的创造力。


与此同时,他还可以在考研的过程中积累管理学的专业知识,在读研的过程中获得更为正规的培训。


这既让他更有底气去应对焦虑,也让它更有能力去实现创业的梦想。


而他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了快乐和安宁。


亚里士多德说过这么一句话:


在追求快乐上,和动物相比,人追求的快乐应该更高级和伟大。


的确,真正的快乐,不应该是消耗,而应该是提升。


所以,高手会通过健身来解乏,会通过阅读来解惑,会通过写作来整理思绪。


他们喜欢的事情,虽然看不到一时的收益,但却带来了内心的丰盈和充实,形成了对时间和专业能力的增值补充。


久而久之,他们不仅变成了时间的朋友,也在自律中渐渐获得了自由。


所以,与其沉迷多巴胺带来的虚晃一枪,不如追求内啡肽带来的更为长久的快乐。


/03

人到中年

学会自我赋能


人到中年,是一个分水岭。


看过世界,见过人情,经历过苦痛,亦得到过快乐。


这时候,我们更要学会自我赋能。


不再汲汲于一时之欢,才有可能获得长久之乐。


学会戒掉多巴胺、享受内啡肽,才能实现人生飞跃。


(1)延迟满足,升级快乐


看过这样一个比喻,说人生之路,可以分为两类——宽门和窄门。


宽门,就是简单模式,走进去的时候很容易,但是道路却越走越晦暗。


窄门,就是硬核模式,走进去的时候很艰难,但是道路却越走越敞亮。


所以,如果想要看到更大的空间,就要做好长期蛰伏的准备;


想要升级你的快乐,就要管理欲望,延迟满足。


张一鸣就曾表示:“延迟满足,可以帮你解决人生中的大部分问题。”


(2)系统思考,耕耘未来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我们很多人思维中的局限。


所以,很多时候,会因为从树木中获得的甜蜜,而放弃了一整片森林的奇迹。


而真正聪明的人,都在忙着建立自己的“系统思考力”。


他们不仅会关注碎片中的快乐,也会关注全局中的难题;


他们不仅会着眼现象里的收益,更会思考本质中的成本。


这样,才能从全局入手,更以开放的眼光,来思考现状,着手未来。


(3)不断蓄力,摆脱平庸


选择“先甜后苦”还是“先苦后甜”?是我们从小,就被不断进行的提问。


但真正的高手,似乎都懂得进行甜苦转化。


他们不断努力,苦中作乐,以期在内啡肽的产生中,储蓄更为长久的能量。


而在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中,他们培养出了意志力和专注力;


在一点一滴的蓄力积能中,他们已摆脱了平庸,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04


萧伯纳曾说:


“生活中有两个悲剧,一个是你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另一个是你的欲望得到了满足。”


多巴胺快乐正是如此,得不到时渴望,得到了时空虚。


而人生真正好的状态,则是在“内啡肽”的激励下,走出舒适区,获得成长、获得自由。


所以,当你烦闷时,与其沉迷刷短视频带来的一时快感,不如享受跑步带来的汗水和兴奋;


当你迷茫时,与其去游戏里寻找方向,不如去书本里寻找航向和方法。


因为,爽感永远不如安心,苟且永远不如远方。



推荐阅读
《向内求:认识自己的成长法则》
作者:李书玲



39.59W+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推荐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