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当前没有启用javascript,网站无法正常访问。请开启以便继续访问。信鸽舆情 | 添加剂给海天味业添加的危机_资讯_鲸平台
信鸽舆情 | 添加剂给海天味业添加的危机
2022.10.14 11:10 信鸽 洋洋洋
危机公关,三分看对错,七分看态度,傲慢、冰冷、敷衍的公告声明十有九败。互联网时代,网民情绪在舆论发酵中占有主导地位,企业对危机的化解,不仅要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犯错就要接受立正挨打”的谦卑,也要有“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坦诚。

2022年9月10日网红美食短视频博主辛吉飞发布了一期酱油勾兑制作视频,通过海克斯科技(“海克斯科技”是游戏用语,指魔法与科技的融合技术,后延伸到食品领域,多指使用食品添加剂制作的食物。)生产的没有黄豆没有酱的酱油。视频中未提及任何品牌,但网友在评论区联想至酱油一哥海天味业。同时在等其他视频自媒体的推波助澜下,海天味业相关舆论走势逐步呈小幅度蔓延扩散趋势。

迫于舆论压力,9月30日,海天味业通过官微发布声明,对产品添加剂争议进行了回应。其回应的态度过于生硬与傲慢(“食品添加剂符合我们相关法律规定”,“调查取证追究传播者法律责任”等)。至此,海天味业业正式激起了民愤,舆论呈指数型增长。

海天味业的官方声明非但没有起到任何平息效果,反而激起了民愤。随后海天味业分别又在10月4日、9日发布了两则声明,回应双标质疑,其热度也分别在这两日内达到了舆论峰值。

海天味业的此次危机及公关,究竟是无良媒体的恶意中伤,还是海天味业店大欺客、咎由自取,亦或是行业通病只是海天味业跳出来对号入座了而已?

信鸽舆情选取了9月1日-10月12日海天味业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详情如下:

事件时间轴梳理

事起:9月10日网红美食短视频博主@辛吉飞发布了一期酱油勾兑制作视频,经过食用盐、味精、食品添加剂酱油香精、焦糖色素、温水等多重添加调和,最终勾兑的酱油与市场上购买的生抽酱油基本无异。虽然视频中未提及任何酱油厂商,但因海天酱油在市场的占有率及品牌知名度,让众多网友直接将勾兑酱油与海天酱油联系到一起。以此,海天味业的舆论危机开始产生。

发酵:9月28日抖音博主@婷姐在美国(北美护肤养生)发布视频,视频内为美国超市所售海天酱油配料表的详细信息。微博博主@今天吃啥发布视频动态:同样是酱油,为什么国内和国外的配料表不能一样呢?视频内容是美国超市所售海天酱油的配料表信息。关于海天酱油双标的舆论开始蔓延。

爆发:9月30日晚间,@海天味业 官微发布声明,对近期产品添加剂争议进行回应:所有产品都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生产,并随时接受国家及各级食品安全主管部门的常态化监督和检查;所有产品中食品添加剂使用及其标识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法规要求。针对在事件中恶意造谣中伤海天品牌的短视频账号@诚信四川、@我本明玉、@是丽丽吖等,已委派专业律师调查取证,必将恶意造谣者、传播者的法律责任追查到底。截止发稿日,该批短视频账号已在抖音无法搜索到。此次声明中海天味业并没有正面回应网友最关心的“双标”问题,还将部分网友的质疑说成“妖魔化食品添加剂,黑化中国食品”。

10月4日晚间,@海天味业 官微第二次发布声明《中国品牌企业的责任、担当与呼吁》,进行网络辟谣。声称:国内外内控标准一致,并未双标,且国内外皆有含添加剂的产品及不含食品添加剂的产品。

10月9日晚间,海天味业发布澄清公告,再次回应食品添加剂“双标”风波。公告称,海天味业产品销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公司均有高中低不同档次的产品,均销售含食品添加剂的产品及不含食品添加剂的产品。但节后第一个交易日(10月10日),海天味业开盘暴跌近8%。继10日开市后市值蒸发超350亿元(人民币)后,11日继续下跌超2%。截至10月11日收盘,海天报收73.45元/股。而其同行竞品千禾味业涨停,千禾味业的多款产品近几日销量猛增。

传播分析

自2022年9月1日至2022年10月12日,海天味业相关信息共计230389条。在传播媒体中,微博相关信息最多,总计89714条,占比38.94%;

微博中先后有#海天味业再发声明否认双标#、#海天酱油#、#海天味业回应酱油添加剂争议#、#海天味业参与起草酱油行业现行标准#、#海天味业股价大跌#、#海天味业市值蒸发330亿#、#海天味业 #等7个热度话题,其中有5个话题阅读量过亿,最高阅读量达3.1亿。

观点梳理

媒体观点(部分节选)

@央视网:“海克斯科技”这件事情中的是非曲直,其实非常清楚。如果这些短视频博主只是单纯地科普,并没有故意地去抹黑谁,也没有背后收钱的非法勾当,那么他们的内容就是正当的,甚至是有益的。而对于餐饮从业者来说,如果那些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剂量都是合理的,都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允许内,那么也是正当的。反之,超量、超范围使用添加剂,就是有害、甚至有罪的。如果有人说了真话幻灭了一个行业的亮丽形象,那么该反思的是这个行业,该有的反应是行业性的积极改善,走向更加真实、透明、健康,而不是指责说真话的人破坏了“约定成俗”的潜规则。我们不应畏惧真相,怕的是,大家不论是非,只谈道德。

@人民日报旗下《健康时报》:援引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营养科副主任医师陈巧的说法称,食品添加剂是把双刃剑,如果没有食品添加剂,食物的口感、色泽和保质期都远不如有添加剂的品种。但陈巧也提醒,加工的熟食和红肉制品等最好少量食用。

@经济日报:“纯天然不代表高品质,传统工艺也不代表安全。”号召消费者“不必迷信‘零添加’‘纯天然’,而要以科学的态度选择食物”

@市界:针对网友“双标”的质疑,海天味业虽然连发三则声明,但信任的裂痕已然产生。海天这一次面对危机的公关,对品牌造成的负面影响,注定会失去一些消费者。作为“超级巨头”,这次风波难以撼动海天味业在调味品行业的地位。

@鑫财经时代 :海天发了声明,“赢了面子”,“输了顾客”,也伤了国内顾客的心,却送给了同行迅速占领市场的机会。海天这打脸“双标”效应来的有点快,应了那句话“几家欢喜几家愁”!

@电商报:好的产品,造就好的口碑,带来可观的销量。销量则指导着厂商保持一贯品质,继续出产好的产品。无论食品行业如何风云变幻,出现了多少科技与狠活,这样朴素的循环才是最终颠扑不破的真理

行业协会观点

@中国调味品协会:“食品生产企业在我国境内的生产经营符合我国的法律法规及相应标准的规定,出口产品应符合出口国的法律法规及相应标准的规定或遵照双方认同签署的进出口贸易合同的技术条款。因各国的饮食和消费习惯不同,同一类产品的标准要求会有所不同。”

网民观点(部分节选)

股民观点(部分节选)

海天酱油惹众怒,并非拥有海克斯核心科技,而是对待消费者时候的傲慢。以“符合国家标准”甩锅显然是难以服众的,身兼运动员和裁判的行业巨头,国家标准委员会里也是原班人马,对内是化学家,对外是生物学家,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搪塞,上帝们纷纷表示不买账。

虽然我持有海天没有千禾的股票,但我非常希望千禾能够成长起来和海天竞争,百花齐放才是春。

海天味业跌停,千禾味业涨停,2者一上一下,0添加和双标问题影响较大。静下心来去看,千禾味业0添加产品占比50%,海天味业0添加的产品并不少,因为海天味业体量大太多了,是千禾味业的10倍还多。这次调味品事件也并非坏事,可以促进调味品行业健康发展,高品质发展。

事件总结

海天味业的一次食品安全及国内外消费者双标对待问题,为何能激起如此大规模民愤,引起股价连续暴跌(国庆节后三个工作日市值缩水400多亿),还将自己的忠实消费者推向了竞品千和味业?难道千和味业及其他品牌就没有添加剂的问题了吗?显然不是。添加剂是整个行业共存且默认的事实,各大酱油品牌在国内外都分别存在添加剂与零添加不同档位的产品,为的是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个性化需求。行业专家也表示添加剂控制在标准范围内,既可以保证食品的安全,也可以提高食品的口感,消费者不必过于恐慌。

食品添加剂本身没有绝对的对错,“双标”问题本身也只是误解(每家酱油品牌在国外内都分别有含添加剂和零添加剂的产品,零添加剂产品并非只出口国外,国外也并非没有含添加剂的产品)。针对“双标”问题的误解,海天味业本可以严正声明向公众讲清原委。海天味业此次危机公关从时间上来讲,也还算及时。但其错在态度傲慢且不直面问题,难免有一种避重就轻的嫌疑,即便后面再连发多份声明进行补救也都为时已晚。

如果海天味业可以结合危机公关的“及时高效+直面问题+态度真诚”三大法则,此次危机公关完全可以转化为海天味业的一次品牌传播,为品牌形象加分。但遗憾的是海天味业三大法则仅做到了及时高效1条。危机不但没有公关掉,反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反作用。

危机公关,三分看对错,七分看态度,傲慢、冰冷、敷衍的公告声明十有九败。互联网时代,网民情绪在舆论发酵中占有主导地位,企业对危机的化解,不仅要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犯错就要接受立正挨打”的谦卑,也要有“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坦诚。

22.28W+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推荐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