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当前没有启用javascript,网站无法正常访问。请开启以便继续访问。【机器人行业系列研究报告一】国产化率持续提升,工业机器人行业有望迎来景气拐点_资讯_鲸平台
【机器人行业系列研究报告一】国产化率持续提升,工业机器人行业有望迎来景气拐点
2022.10.18 15:51 财联社新型资本市场研究所

【报告摘要】

工业机器人行业增长确定性强。在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推动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工业机器人增长迅猛,2022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达174亿美元,五年年均增长率达到22%。

驱动因素来看,①用工成本上升,使得 “机器换人”进程加速。制造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从2010年3.09万元上升至2021年9.25万元,年复合增速为10.48%。②下游终端需求是工业机器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除传统汽车、3C行业外,近两年新能源汽车、锂电、光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正成为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新阵地。

国产化进程加速。机器人“四大家族”(发那科、ABB、安川、库卡)在全球市占率超过50%,居于绝对主导地位。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外资品牌缺货严重,推动工业机器人国产化进程。2022Q2机器人国产化率提升至36.8%,同比增长6.4%。头部企业增速明显,2022Q2国内出货量排名前十中,汇川、埃斯顿和新时达分别位列第4、第5和第9。未来市场份额提升空间大。

工业机器人产业投融资持续活跃。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14.8万余家;其中,2022年1-8月新增注册企业3.2万余家。从地域分布来看,江苏、广东以及山东三地,相关企业数量排名靠前。二级市场,从本轮反弹行情来看,以2022年4月26日为基期,截至9月15日,工业机器人指数(803220.EI)累计上涨25.52%,跑赢沪深300指数19个百分点。

1. 工业机器人行业现状

1.1 行业简介

1.1.1 定义与分类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工业机器人的定义:“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能自动控制、可重复编程,多功能、多自由度的操作机,能搬运材料、工件或操持工具,来完成各种作业”。工业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机电一体化设备,被称为工业自动化的三大支持技术之一。

关于机器人的分类,国际上并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类。国际上的机器人学者,从应用环境出发将机器人分为两类:制造环境下的工业机器人和非制造环境下的服务与仿人型机器人。这里我们将机器人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

1.1.2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

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经过30余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条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上游是三大主要零部件:控制器、伺服系统和减速器;中游是机器人本体,即机座和执行机构,包括手臂、腕部等,按照结构形式,本体又可划分为直角坐标、球面坐标、圆柱坐标、关节坐标等类型;下游是系统集成商,以自动化设备生产商为主,涵盖焊接、机械加工、装配、搬运、分拣、喷涂等生产领域;终端客户包括汽车、电子、金属、塑料、食品、生化等行业。

1.2 竞争格局:四大家族占据主导地位,国内厂商竞争优势持续增强

机器人“四大家族”(发那科、ABB、安川、库卡)在全球市占率超过50%,居于绝对主导地位。中国机器人行业也同样呈现出外资品牌占据主导地位、市场集中度高的竞争格局。根据MIR DATABANK数据,2021年四大家族占据国内机器人市场份额达39.4%。

进入2022年,受疫情影响,由于外资品牌缺货严重,推动了工业机器人国产化进程。2022Q2机器人国产化率提升至36.8%,同比增长6.4%。其中头部企业增速明显,2022Q2国内出货量排名前十中,汇川、埃斯顿和新时达分别位列第4、第5和第9。

1.3 工业机器人资本市场活跃度
1.3.1 一级市场:工业机器人产业投融资持续活跃

根据天眼查数据,截至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14.8万余家;其中,2022年1-8月新增注册企业3.2万余家。从地域分布来看,江苏、广东以及山东三地,相关企业数量排名靠前,分别拥有2.9万余家、2.5万余家以及1.6万余家;从成立时间来看,34%的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成立于1年内,5.9%的相关企业成立于10年以上。另据天眼查不完全统计,自2016年以来,工业机器人融资事件合计发生超600起,融资近704亿元。

从今年的融资事件情况看,大多工业机器人企业集中于下游,也就是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位于上游和中游的工业机器人企业较少;从融资金额来看,工业机器人领域中,获得融资金额最高的为镁伽科技,融资金额为20亿元,这也是2022年上半年最大的单笔融资。

1.3.2 二级市场:走势相对强势

从本轮反弹行情来看,以2022年4月26日为基期,截至9月15日,工业机器人指数(803220.EI)累计上涨25.52%,跑赢沪深300指数19个百分点。

1.4 市场规模:工业机器人保持高速增长

近些年,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根据《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2年)》,2022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达174亿美元,五年年均增长率达到22%。

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在国内密集出台的政策和不断成熟的市场等多重因素驱动下,工业机器人增长迅猛,除汽车、3C电子两大需求最为旺盛的行业,化工、金属加工业、食品制造等应用市场也在逐步打开,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根据IFR统计数据测算,近五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始终保持增长态势,2022年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增长,估计将达到87亿美元。预计到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超110亿美元。

根据IFR的统计,2021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安装量为全球第一,此外,每10000名制造业劳动人口平均使用126台机器人,同比于2015年的数据,66台/每万人劳动人口,提升了两倍。

1.5 驱动因素
1.5.1 用工成本上升,“机器换人”进程加速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制造业人均工资水平也必然会不断提高,从而驱动制造业企业利用机器人替代人工,以减少工资支出。当前国内人均工资仍处于快速增长期。我国制造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从2010年3.09万元上升至2021年9.25万元,年复合增速为10.48%。劳动力不足、劳动力成本过高仍是当前制造业面临的严峻问题。假设按照工信部“十四五”规划预测,2025年工业机器人密度达500台/万人,国内人口基数不变,则国内工业机器人销量仍有翻倍空间。

1.5.2 下游终端需求是工业机器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工业机器人的产量与汽车、3C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高度相关。其中,由于汽车行业是工业机器人的核心下游,因此,2018年汽车行业整体疲软影响,工业机器人的产量随之出现下降。而近年来新能源车的发展带动了工业机器人产销量的快速增长。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367.7万辆,同比增长152.5%,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36.6万台,同比增长67.9%。

此外,近年来锂电、光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正逐渐成为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新阵地。2021年,全国锂离子电池产量324GWh,同比增长106%;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突破3亿千瓦大关,连续7年稳居全球首位。机器人企业围绕锂电、光伏等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需求,推出创新解决方案,推动了新兴产业机器人安装量快速增长。

据二季度最新数据显示,2022Q2新能源车、光伏、医疗和半导体等新兴下游增速相对较快,工业机器人在汽车整车、汽车零部件、汽车电子等领域需求不断提升。3C行业表现不佳,手机库存处于高位,笔记本、平板、可穿戴设备等也逐步进入成熟期;一般工业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下游需求呈现疲软态势。

2. 前景展望:国产替代加速,行业增长确定性强

在制造业升级的大背景下,为了压缩人力成本、减少对人力的依赖,制造业各领域对自动化需求仍将持续增加,机器换人进程将持续加速。根据MIR DATABANK数据表明,2022年上半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出货131082台,同比增长1.5%。一季度工业机器人下游市场需求强劲,高基数情况下仍然实现21.4%的增长;受疫情拖累二季度市场明显走弱,同比下降13%。尽管如此,MIR睿工业预计2022年工业机器人市场仍将维持两位数增长,同比增速可达12%。

2.1 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国产化率仍较低,未来市场份额提升空间巨大。新能源车、锂电、光伏、物流等下游将带动我国新增工业机器人需求旺盛;此外,四大家族订单积压、交付不畅下将为国产厂商提供机会,特别是我国汽车等行业中应用较多的大功率6轴机器人(≥20kg)基本被四大家族垄断,新能源车扩产下国产厂商有望受益。国产替代加速,也将进一步带动上游减速器、伺服电机等零部件厂商的国产替代进程。

2.2 新兴行业拉动工业机器人行业整体上行

稳增长政策下,制造业投资将保持韧性,支撑工业机器人行业景气度回升。下游中新兴行业将成为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的坚挺力量。未来工业机器人销量的重点仍将聚焦在先进技术行业,汽车电动化、网联化、轻量化需求加速机器人在汽车整车、汽车零部件和汽车电子等领域应用。锂电、光伏行业受“碳中和”等政策驱动以及海内外需求拉动,持续高景气度。半导体、医疗、物流行业等“热门”市场,也将继续维持高速增长。

2.3 人民币温和贬值预期下,出口带动作用持续增强

1-6月份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增长10.8%,其中,4月份下降1.9%之后,5、6月份分别增长11.1%和15.1%,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不少工业制造业企业如高端装备制造业等在外贸方面表现突出。此外,人民币温和贬值预期下,出口型企业提振出口订单,有利于利润改善和竞争力增强,并进一步利好国产替代。

3. 相关上市公司

3.1 汇川技术

汇川技术(市值1330亿)主要为设备自动化/产线自动化/工厂自动化提供变频器、伺服系统、PLC/HMI、高性能电机、传感器、机器视觉等工业自动化核心部件及工业机器人产品,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提供电驱&电源系统,为轨道交通行业提供牵引与控制系统。

22H1公司实现营收103.97亿元,同比增长25.65%。公司通用伺服系统在中国市场份额约21.6%,市场份额第一;低压变频器产品国内市场份额约14.8%,位于前三名;小型PLC产品国内份额约10.7%,排名第二。在机器换人和工厂自动化/智能化的大背景下,公司变频器、伺服系统、PLC等产品仍有较大成长空间,公司为行业客户提供“工控+工艺”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

3.2 埃斯顿

埃斯顿(市值167亿)成立于1993年,专注于自动化完整生态链布局,当前三大核心业务:工业自动化系列产品、工业机器人系列产品、工业数字化系列产品。工业自动化系列产品线包括全系列交流伺服系统,变频器,PLC,触摸屏,视觉产品和运动控制系统,以及以Trio控制系统为核心的运动控制和机器人一体化的智能单元产品。工业机器人产品线已经形成以六轴机器人为主,负载范围覆盖3kg-600kg,54种以上的完整规格系列,在新能源,焊接,金属加工、3C电子、工程机械、航天航空等细分行业拥有头部客户和较大市场份额。

2022H1公司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收入同比增长8.71%至11.8亿元,其中,工业机器人本体销售同比增长超过50%。公司与光伏行业上百家企业进行了深度合作,光伏组件领域机器人应用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上半年公司在国内机器人厂商出货量排名中再次位列首位。

3.3 新松机器人

新松机器人(市值139亿)是全球机器人厂商中产品线齐全的企业之一,已成功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医疗服务机器人等相关产品,面向半导体装备、智能装备、智能物流、智能工厂、智能交通,形成十大产业方向。

公司上半年研发投入约1.39亿元,同比增长27.40%,目前已拥有专利615项。

3.4 拓斯达

拓斯达(市值51亿)在国内已累计服务超过15000家客户,包括宁德时代(300750)、亿纬锂能(300014)、比亚迪(002594)、立讯精密(002475)、富士康、晶澳科技(002459)、晶科能源(688223)等知名企业。

公司聚焦于工业机器人、注塑机、数控机床三大产品,2022H1产品类业务持续向好,自产多关节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产品业务高速发展,公司自产多关节机器人包括SCARA、六轴、DELTA机器人,上半年出货量超过1000台,同比增长超150%。

3.5 新时达

新时达(市值42亿)创建于1995年,以运动控制技术为核心,专注于伺服驱动、变频调速、机器人和工业控制器等产品,发展数字化与智能化,业务涉及电气控制、变频驱动、运动控制、机器人、智能制造五大版块。

自上市以来,公司研发累计投入达到15.6亿元。目前公司的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36%,拥有国家授权专利742项。

3.6 埃夫特-U

埃夫特(市值39亿)机器人产品主要销售于3C电子行业、新能源行业、汽车及零部件行业以及加工行业等通用工业。

2022年H1营业收入6.0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6.40%。其中公司机器人营收2.17亿,同比增长17.33%,机器人业务营收占比36%;机器人产品在3C行业和新能源行业(光伏、锂电等)的销量占销售总量56%,同比增长22.7%。

21.02W+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推荐话题